遊牧考古學

《遊牧考古學》是一部由[澳]羅傑·克里布所著書籍,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書名:遊牧考古學 
  • 作者:[澳]羅傑·克里布
  • 原作品:Nomads in Archaeology
  • 譯者:李莎、唐仲明、於澎濤
  • 出版社:鄭州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9月
  • 頁數:199 頁
  • 定價:28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64517168
內容簡介,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羅傑·克里布創作的《遊牧考古學--在伊朗和土耳其的田野調查(漢譯學術名著)》一書,作為“考古學新研究”系列叢書之一,是20世紀後半葉方興未艾的新考古學大潮中的代表作之一。克里布教授創造性地運用新考古學的中程理論對遊牧遺址進行深入解讀,為考古調查發現的遊牧遺蹟和遺物這一靜態的現象進行動因的解釋。他在研究中大量運用了民族考古學、數理分析及人口統計的方法,同時也指出單純利用民族學材料進行類比而得出結論是不科學的。
該書是 本按照新考古學的理論與方法對涉及遊牧生活方面的問題進行系統研究的著作,自1991年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後,迄今已經再版重印12次,可見其在學術界中的地位和得到認可的程度。

目錄

1 導論
研究對象
民族考古學
地理範圍與環境
2 源起與定義
歷史證據
關於遊牧起源的理論
時間框架
遊牧的定義
畜牧
遊牧
漁獵採集與遊牧的比較
3 遊牧畜牧經濟
遊牧和畜牧業及農業的融合
農業和牧業生產的組織形式
更高水平的融合
畜牧生存模式
畜牧勞動力特徵
4 居住、世襲和領地
遊牧社會組織
部落的作用
作為地域系統的部落
部落領地分配
作為一種周期性現象的遊牧
5 遊牧民族——無形的文化?
作為考古問題的遊牧
遊牧物質文化的組織
遊牧與村莊物質文化的比較
家庭用品的變化
陶器在遊牧物質文化中的作用
石器
地層和建築遺蹟
“家庭輜重”問題
結論
6 遊牧建築與內部空間
什麼是帳篷?
遊牧帳篷的類型
內部設施
複合住所
帳篷和房子
帳篷的空間組織
財富和地位的象徵
住所形式的類型學
季節循環中的住所類型變化
影響住所形式的長期進程
7 阿里的營地:一個遊牧家庭營地
區域
過去遊牧部落的人口
個案研究
安納托利亞南部遊牧部落的不穩定性和投機性
阿里的帳篷:家庭層面上的居住結構
小結
8 遊牧聚落的結構和選址
遊牧定居系統
遊牧營地的內部結構
帳篷群的構成
營地的居住密度
營地的居住關聯模式
營地與村莊
小結
9 薩內丁牧場
營地和居民
對廢棄物的定量分析
對考古調查的啟示
特定環境中的家庭綜合體
10 逝去的內姆魯特山世界
背景
初步的觀察
對ND一1營地的詮釋
阿里坎利部落:民族生態學的記錄
遷徙循環
ND一1回顧:有根據的重估
小結
11 遊牧考古學:評估
杜萊小丘
潛在營地的其他證據
早期外高加索文化:一個試驗案例
未來展望
12 不穩定定居體系的模式
理論展望
比較和歷時的方法
未來
附錄一 原著參考文獻
附錄二 外文辭彙釋義

作者簡介

李莎,女,歷史學博士,副教授,現任職於鄭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蒙元史、中外文化交流,曾被公派到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史系做訪問學者。出版獨著《中國人口通史·元代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等,在《中州學刊》《學術探索》《齊魯學刊》《蘭台世界》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主持“中國古代社會醫療救助制度研究”等省級課題。
唐仲明,男,歷史學博士,現任職于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佛教考古、魏晉隋唐考古、文化遺產保護,曾到哈佛大學建築與藝術史系做訪問學者。出版《世界文明珍寶——大英博物館之250藏品》等譯著3部,發表《東魏北齊響堂與青州造像比較研究》《從帳形龕飾到帳形龕——北朝石窟中一個被忽視的問題》等論文、譯文近20篇,主持“孔孟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發展對策研究”等省級課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