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物

郭物

郭物,男,1971年生於雲南昆明,博士,1999年起就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為考古所邊疆考古研究中心(邊疆民族與宗教研究室)新疆隊副隊長主要研究新疆考古、歐亞草原考古和中西文化交流考古。曾應邀赴美國、俄羅斯、德國、法國、瑞典、日本、韓國、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參加學術會議和開展田野考古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物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雲南昆明 
  • 出生日期:1971年2月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
  • 研究領域:新疆考古、歐亞草原考古和中西文化交流考古 
  • 職稱:考古所研究員
人物經歷,研究成果,出版著作,學術研究,綜述,其他信息,社會任職,個人生活,

人物經歷

1995年, 於北京大學考古系獲得本科學位。
1999年, 於北京大學考古系獲得碩士學位。畢業後被分配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隨即申請加入考古所新疆隊,為考古所邊疆考古研究中心(邊疆民族與宗教研究室)新疆隊副隊長。投入對新疆和絲綢之路的歷史與考古研究。
2005年,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學位。
參加過1994年山西天馬—曲村遺址晉侯墓地、1995年北京琉璃河西周遺址、1995年雲南省下關市苗圃山大理國遺址、1999年雲南省劍川縣石鐘山石窟、1999年新疆拜城縣多崗墓地、2000年德國鐵器時代墓地、2001年新疆庫車、拜城縣古代龜茲地區礦冶遺址、2002年南京棲霞山佛教石窟、2006年新疆昌吉州吉木薩爾縣北庭西大寺佛寺和2006年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達瑪溝佛寺遺址的考古工作。
2008年8月-2009年8月為哈佛燕京訪問學者,在美國哈佛大學學習、研究一年。
2010年5月7日-7月2日,在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達瑪溝遺址開展田野考古工作。發掘大型佛教寺院僧房院落一座。並對周圍地區佛教遺址進行田野考察。
2010年7月9日-7月20日,與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呂恩國教授、美國史丹福大學考古系賈什博士一道對新疆天山東段北麓以及阿爾泰地區進行考古考察。
2011年7月13日-9月20日,參加博爾塔拉蒙古族自治州溫泉縣阿敦喬魯遺址和墓葬的發掘。
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作為“博士服務團”成員,掛職吐魯番,擔任吐魯番地區文物局副局長、吐魯番學研究院副院長。
2013年、2014、2015年夏季,主持發掘新疆青河縣三海子遺址群。
2018年起,開始負責北庭故城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

研究成果

出版著作

出版著作
-
書名
備註
1
《鍑中乾坤:歐亞草原與青銅鍑》,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年
-
2
《國之大事:中國古代的戰車戰馬》,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
-
3
馬背上的信仰:歐亞草原動物風格藝術》,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年
2006年被考古所評為科研成果優秀獎
4
《新疆史前晚期社會的考古學研究》(國家社會哲學科學成果文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2013年11月入選第四屆"三個一百"原創圖書出版工程人文社科類圖書。2015年被考古所評為科研成果優秀獎一等獎
5
《拜城多崗墓地》,文物出版社,2014年
考古報告,主要編撰人,第一作者

學術研究

學術文章
編號
文章
1
《青銅鍑在歐亞大陸的初傳》,《歐亞學刊》第一輯,余太山主編,1999年,中華書局
2
《從炊食器看中國古代北方民族的遊牧化》,《飲食文化研究》2001年1期
3
《論青銅鍑的起源》,《21世紀中國考古學與世界考古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4
《一人雙獸母題考》,《歐亞學刊》第五輯,余太山主編,2004年,中華書局
5
《中國祆教藝術中的魚馬獸》,《新世紀的中國考古學——王仲殊先生八十華誕紀念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編著,科學出版社,2005年
6
《東夷社會機制變革的考古學研究—以邳縣大墩子M44為契機》, 《古代文明研究》(一),文物出版社,2005年
7
《洛莊漢墓9號坑所出部分馬具及相關問題》,《漢代考古與漢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漢代考古與漢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編委會 編,齊魯書社,2006年
8
《新疆早期文化發展的打斷現象》,《新疆文物》2006年2期
9
《三道海子文化初論》,《歐亞學刊》第七輯,中華書局,2007年
-
《第二群青銅(鐵)鍑在歐亞大陸的傳播》,《考古學報》2007年第1期
-
《新疆及中原冶鐵術來源問題的探討》,《新疆文物》2007年2期
-
《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達瑪溝佛寺遺址發掘報告》,《考古學報》2007年4期
-
《白虎參宿與歐亞草原》,《邊疆民族考古與民族考古學集刊》第一集,文物出版社,2009年
-
“From western Asia to the Tianshan Mountains: on the early iron artefacts found in Xinjiang”, J. Mei and Th. Rehren (eds), Metallurgy and Civilisation: Eurasia and Beyond Archetype, London 2009, pp.107-115
-
《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達瑪溝佛寺遺址發掘與研究》,《丹丹烏里克遺址——中日共同考察研究報告》,文物出版社,2009年
-
《秦漢時期周邊和少數族地區的考古發現和研究:新疆地區》,《中國考古學》秦漢卷,科學出版社,2010年
-
《翻唇神獸:東方的“格里芬” 》,《歐亞學刊》第9輯,中華書局,2010年
-
《試析銅鍑器耳突起裝飾的象徵意義》,《考古與文物》2010年第2期
-
《新疆洛浦縣山普拉墓地中的祆教因素》,《絲綢之路古國錢幣暨絲路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博物館編,上海書畫出版社,2011年12月1日
-
《通過天山的溝通——從岩畫看吉爾吉斯斯坦和中國新疆在早期青銅時代的文化》,《西域研究》,2011年3期
-
《中國先秦時期墓葬中的銅鍑埋藏研究》,《絲綢之路上的考古宗教與歷史》,羅豐 主編,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叢刊,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文物出版社,2011年
-
《歐亞草原東部的考古發現與斯基泰的早期歷史文化》,《考古》2012年4期
-
《新疆和田達瑪溝3號佛寺遺址發掘簡報》,《考古》2012年10期
-
《邊地文化傳播帶:以石寨山文化的考古發現為中心》,《考古學視野下的城市、工藝傳統和中西文化交流:劉慶柱先生七十華誕祝壽論文集》,科學出版社,2013年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著:《新疆溫泉縣阿敦喬魯遺址與墓地》,《考古》2013年第7期
-
《從石峁遺址的石人看龍山時代中國北方同歐亞草原的交流》,《早期絲綢之路暨早期秦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文物出版社,2014年
-
《新疆青河三海子墓葬及鹿石遺址群考古新收穫》, 《西域研究》 2014年第1期
-
《從烏蘇至烏魯木齊:有待深入研究的史前重要的文化傳播地帶》,《新疆驛站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疆社會科學院歷史所、中共瑪納斯縣委員會、瑪納斯縣樂土驛鎮委員會主編, 2014年
-
《從石峁遺址的石人看龍山時代中國北方同歐亞草原的交流》,《早期絲綢之路暨早期秦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文物出版社,2014年
-
《和田考古簡史》,《博物新知叢書•于闐六篇:絲綢之路上的考古學案例》,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12月
-
《序章》,《古代內陸歐亞史綱》,蘭州大學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23頁
-
《黃文弼與新疆史前考古》,《西域考古•史地•語言研究新視野——黃文弼與中瑞西北考查團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科學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9-38頁
-
《固原史訶耽夫妻合葬墓所出寶石印章圖案考》,《考古與文物》2015年第5期,96-101頁
-
《考古視野下的吐火羅問題》,《新世紀的中國考古學(續)——王仲殊先生九十華誕紀念論文集》,科學出版社,2015年9月,第373-403頁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河縣三道海子遺址群的考古發現及初步研究》,《中國北方及蒙古、貝加爾、西伯利亞地區古代文化(上)》,科學出版社,2015年,第287-292頁
-
《南西伯利亞早期遊牧王國王族墓地的景觀、布局和形制》,《歐亞學刊》2016年新3輯
-
《2015年新疆青河縣查乾郭勒鄉考古新收穫》,《西域研究》2016年第1期
-
最新研究成果可見於中國知網和其他文庫資料

綜述

1.《歐亞草原考古概述》,《西域研究》,2002年1期。
2.《漢唐邊疆民族考古遺存》,《幹部學習教材》,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
3.《中國文明起源研究要覽》1987年文章摘編,文物出版社,2003年。
4.《中國邊疆民族考古研究展望》,《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9月16日第2版。
5.《推動古代文化交流的考古學研究》,《人民日報》海外版2004年10月9日。
6.《伊拉克文物的劫後餘生》,郭 物編譯,Marc Deville/Gamma撰文/ Philippe Flandrin/Gamma攝影《DEEP-中國科學探險》2004年8月總第九期。
7.《歐亞草原考古的一個視窗——<古代互動:歐亞大陸的東方和西方>評介》,《九州學林》第七輯,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
8. 《新疆天山地區公元前一千紀的考古學文化研究》,《中國文物報》2005年11月4日第7版。
9.《第六屆世界冶金史大會紀要》,《中國文物報》2006年10月20日。
10.《一個民族走向世界的天路歷程:林梅村教授新著〈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評介》,《中華讀書報》2007年3月7日六版。
11.《考古所“青年考古論壇”紀要》,《中國文物報》、負責考古所“青年學術論壇”紀要的編寫,並發表在《中國文物報》、《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以及考古網站。
12.完成《長江上游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狀況調研報告》初稿,完成《長江上游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狀況調研及“文化遺產保護與考古學論壇”紀要》。並發表在《中國文物報》、《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以及考古網站。
13.《漢代新疆考古發現與研究》,《中國考古學》多卷本,科學出版社,2010年。。
14.完成《“邊疆民族考古與民族考古學論壇•2009”紀要》。並發表在《中國文物報》以及考古網站。約1萬字。
15.郭物:《博學篤志,業精於勤。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劉慶柱先生的治學之路》,《美術觀察》 2007年10期 。
16.《雲考古的理想與現實挑戰》,《中國文物報》2012年10月12日7版。
17.《從石峁遺址的石人看龍山時代中國北方同歐亞草原的交流》,《中國文物報》2013年8月2日6版。
18.郭物:《從馬背上的通道走向絲綢之路》,《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5月19日。
19.Guo Wu, “Cooking Vessels,Metal”, Archaeology of Food: An Encyclopedia: 2 Volumes, Karen Bescherer Metheny, Mary C. Beaudry(ed),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2015, pp.118-121.
20.中日文《雲岡石窟》第八、九卷,譯著,科學出版社, 2016年。

其他信息

1、史學評議 岑參,帶我去北庭
2、熱心參與公共考古的工作:在工作之餘還參與了一些公共考古的工作:比如2001年擔任中央電視台10頻道20集專題節目《永遠的絲路》學術統籌。2003年參加中央電視台10頻道《家園》欄目《注目哈薩克斯坦》節目的策劃,並擔任學術嘉賓。2005年10月26日~11月6日,協助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中央電視台十頻道和上海東方衛視在新疆吐魯番鄯善縣拍攝有關考古的節目。2006年參加中央電視台10頻道《探索發現》欄目《龜茲》節目的策劃。

社會任職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研究員 邊疆考古研究室 副主任
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掛職吐魯番,擔任吐魯番地區文物局副局長、吐魯番學研究院副院長。

個人生活

常以“敬業樂群,厚德載物,自強不息”提醒自己做人、做事。主動承當社會工作,服務民眾。
本人興趣廣泛,尤其喜歡繪畫、歌唱。繪畫作品(水粉、油畫)曾多次參加學校、社科院和考古所的展覽。曾經參加多次學校和社科院的歌唱比賽和表演,均獲得一等獎,得到大家的喜愛和好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