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寧市第一中學

遂寧市第一中學

遂寧市第一中學,簡稱“遂寧一中”,位於四川省遂寧市船山區。遂寧一中前身為唐代張九宗書院,現校址為原遂寧府府學、遂寧縣縣學(又稱學宮、孔廟)所在地,擁有著上千年的辦學歷史。

學校東鄰遂州幹道,西傍渠河、書台山船山,南靠遂州賓館,北接船山休閒文化廣場。依山傍水,交通方便,環境優美,人文氣息濃厚,是求知成才的理想地方。

遂寧一中有二個校區:校本部(又稱書台書院校區)、西校區(又稱二井溝校區)。

在市委市府的關心支持下,一中全體師生傾力創建四川特色名校,實施高品質基礎加特色教育服務,追求至善,立足當代,銳意求新,放眼未來,努力打造輻射省內外的西部特色教育的高地。

遂寧一中知名校友有:唐代進士張九宗、清代榜眼李仙根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遂寧市第一中學
  • 外文名:SuiNing No.1 Middle School
  • 簡稱:遂寧一中
  • 校訓:走向一中,邁向成功
  • 創辦時間:1011年
  • 類別:省級重點高中
  • 現任校長:羅峻峰 
  • 知名校友:張九宗、李仙根
  • 所屬地區:四川遂寧
  • 主要院系:國中部、高中部、美術部、體育部
  • 主要獎項:省級校風示範學校,教學科研先進單位
  • 前身:張九宗書院
沿革簡史,辦學理念,師資力量,教學成績,知名校友,張九宗,李仙根,

沿革簡史

唐貞元初刺史喬琳創學宮於城南(現遂寧一中處),後三十年張九宗在任遂州刺史時,見遂寧學宮廢圯,於是致力恢復,就其址建書院。故名九宗書院。張講學其中,親植柏樟,大力提倡教育,為興建學校培養人才作出了重要貢獻。後世的遂寧縣學,即九宗書院遺址。書院最初以個人讀書治學為主,後成了半官半民的教育中心。後毀於五代末孟知祥之亂。
嘉泰二年(1202)轉運史王勛、知州趙善宣遷建於書台山麓,易名“書台”。唐、宋迄元,擢第者為蜀書院之冠。明洪武四年(1371)松江儒士錢恕知遂寧,與州同陳善授捐俸重修。延名師訓誨諸生。嘉靖九年(1530)知縣鄭重威重建,二十一年擴大規模,規制完備。崇禎末毀於兵火。乾隆四十三年(1778)舉人席有源、李晉陽集資呈準知府汪世椿,仍於書台山舊址重建,將書院搬遷到書台山下學宮的右邊,更名為“書台書院”。講堂名“擷秀”,廳堂匾“學山”,書齋7間,東名“明志”,西為“致遠”。後漸傾圮。
嘉慶十八年(1813)邑人捐資重修。道光二十八年(1848)知縣鳴謙再次補修,經歷一年多時間始成。鳴謙應邦人之請寫了《重建書台書院序》以記其事。在序中,鳴謙描寫:“駢田宏廠,水土清華,面野背城,亦城亦郭。嵐氣山光,挹於檐際,晨鐘暮鼓,接於庭除。無近市之喧囂,有談經之勝地。居其中者,心爽神豁,上下千古。敦詩書,說禮樂,淵淵乎,洋洋乎,金石之聲盈耳……。”並在總結了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明體達用,卓然為當代偉器,詡文明,助化導”教育思想。
書台書院於1905年與學宮合併,建立縣高等國小堂,開辦新學,學校先後歷經了遂寧縣立初級中學、遂寧縣立男子中學校、遂寧中學校、遂寧縣第一初級中學、遂寧縣城南中學、遂寧市城南中學、遂寧一中等歷史沿革,走過了百年輝煌的辦學歷史。現為“市級重點中學”、“省級校風示範校”,為遂寧教育事業的發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辦學理念

以人為本,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成長。課餘生活豐富多彩,培養了學生多方面的才能,促進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展現了一中學子的青春風采。我校是市委、市府傾力打造成全國知名、全省著名的全市一所高起點、高規格的藝術特色學校。積多年藝體教學經驗,走“文”“藝”雙馨發展路子,讓文化尖子跨入全國一流的名牌大學,把藝體尖子送進全國名牌專業大學。因材施教,充分發展學生個體特長,讓每位學子成才。在實踐中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特色校園,春暖花開,小班教學,全面育人。
我校依託專家,牽手高校,特聘省美協、音協專家學者客座執教;與高校在職教師長期性、常規性全面合作,師資力量雄厚。在高中各年級均有4—6個藝體班。文化課、專業課兼修,走個性化發展道路。藝體班每月一次藝術課堂教學成果展;每期1—2次教學成果會展(演);一年一度的校“五四”文藝匯演為學生展示所學、提升能力提供多樣廣闊的舞台。學校組建國旗班、健身操隊、舞蹈隊、合唱團、書台書畫社等社團,學生在專家、專業老師指導下,自主活動,特長在實踐中發展,能力在實踐中提升。
遂寧一中書台書院校區位置

師資力量

學校擁有新建成的、全市設備最先進的現代化教學大樓和綜合大樓、圖書館、理化生實驗室、多媒體教室、電子備課室,以及高規格的學生公寓、現代化的多功能廳、辦公大樓等教學設施。
學校擁有一支業務精良、千錘百鍊、高度負責的骨幹教師隊伍。學校現有涵蓋基礎教育全部學科的專任教師293人,由著名教育專家、特級教師任華明領軍,其中名優特級教師及特級後備4人,高級教師86人,全國模範教師1人,省級優秀教師3人,省級骨幹教師6人,市級學科帶頭人12人,市級骨幹教師42人。

教學成績

校學生在教育教學質量、全國、省、市學科競賽、體育競賽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優異成績,受到各級領導和社會的廣泛讚譽。無論在硬體設施建設,還是校風、教風、學風建設、師德師風建設以及中考“四率”、高考升學率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曾先後榮獲“省級校風示範學校”、“省衛生先進單位”、“四川省語言文字示範學校”“市最佳文明單位”、“市師德建設先進單位”、“市教師職業技能示範校”、 “市素質教育示範學校”、“市教師隊伍建設先進集體”、“遂寧市教育工作先進集體”、“遂寧市三個十萬競賽活動先進集體”、“遂寧市共產黨員示範單位”、“遂寧市綜合治理工作先進集體”、“遂寧市百所示範家長學校”、國家、省、市“教學科研先進單位”、“遂寧市人才工作雙爭雙創示範單位”等光榮稱號,高考硬上線率在58-83%之間,穩居全市同類學校前茅。其中2002、2003、2004、2005、2008、2009年分獲“市培養優生獎”、“市高中教育質量考核獎”、“高考質量獎”等榮譽稱號。

知名校友

張九宗

張九宗,生卒年不詳,四川遂寧人。自幼聰穎好學,文思過人。唐德宗貞元元年(785)刺史喬琳建立學宮,九宗入學讀書,成績優異,深得喬琳賞識。貞元十一年(795)九宗中進士。出任戎州(今四川宜賓)刺史,注意民風,著重教化,治理有方,政績顯著。創辦有遂州九宗書院

李仙根

李仙根(1621-1690),字子靜,號南津,人稱“李侍郎”。四川遂寧人。仙根為有清一代四川唯一榜眼,遂寧史上科名最高者。父李實,明代語言學家,知長洲縣。母為呂大器女,呂潛之姊。仙根與清代廉吏張鵬翮同籍,家在遂寧書台山下。1654年參加四川鄉試,中舉。1661年參加順治十八年辛丑科會試,中進士。殿試廷對第二,為榜眼。1668到1669年奉使安南,為有清一代外交名臣。著有《安南使事紀要》《安南雜記》等。李仙根於1628年,入遂寧縣學,工書善文,有天下襟懷,號“高才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