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獅山
- 別稱:師姑山
- 地理位置:連江
- 著名景點:金福寺、串山洞、點將台
地理位置,主要景點,金福寺門亭,串山洞,金福寺,點將台,地圖信息,
地理位置
縣城去獅山,最方便的是乘坐縣標至新大橋的區間中巴。過連江新大橋,右拐“春堤”,行百來米,跨古石橋,便進入獅山景區。這兒是梅溪敖江交匯處,一片美麗的“秋江浦”。《連江縣誌》載:“在矩庾(已古)尾江濱,夾岸雜樹修篁,幽深曲折”,浦內綠竹掩映中,依山建了一座“老人安”,以自然之適,養自然之身。相思樹翠,修竹婆娑,朝輝夕陰,“臥虹”幻影,若隱若現,氣象萬千。此地自古多產麻筍,綠筍偎母竹,老竹攜幼竹,蓬蓬勃勃,碧葉聯繁枝,鬱鬱蔥蔥。明朝邑人鄭霄,曾在此築“耕竹亭”隱居讀書。“九曲篔簹谷,漁郎小艇通,書聲何處是?颯颯落江楓”。平添了“春堤秋浦”優美、恬靜、幽深的氛圍。
主要景點
金福寺門亭
離浦上山,抬頭便是“金福寺門亭”,亭高約七米、六柱、斜頂、三重、翹角、赤紅色,雕飾彩畫,金碧輝煌,內擺長石凳。徐步登山,約千米,就建了六座涼亭,其密度之大,造工之精,為省內景區罕見。亭有八角、六角、五角不等,巍然大方。各亭均鑲有寫景抒懷的楹聯,耐人尋味。這些涼亭,多是旅外鄉親,港、澳、台胞獻建,供遊人納涼、避雨、小憩、觀景,表達了拳拳赤子心,悠悠桑梓情。
“竹舞蔭合偏宜夏,秋江奔月繞亭前”,同仁駐足抄錄、拍攝,賞析。驀然,距山門亭幾十米開外的石壁上,好像跑著一隻活靈活現的獅子,笑迎我們來客,“金獅迎客”,果然名不虛傳,充滿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獅山擬岩即景,不勝枚舉。拾級上獅山,你會驚喜地發現,青青的芒草叢中,流淌著澗水,隱隱約約,叮口當 作響,伴隨人們腳步輕移,為遊人彈奏登山進行曲!獅山的石徑約一米寬,不規則石料鋪就,很有錯落感,石級較平緩,行進泰然自如。路邊野花異草,青松翠柏,芭蕉分綠,橄欖垂枝,柳桉玉立,野竹茁壯,讓人油然生髮“千里春山重疊翠,一江秋水淺深情”的感慨。
串山洞
登上第三亭,其左側,有一個“串山洞”。洞深160米,寬3米,高5米。我們前後相攜,從北向南,摸索前進,洞岩削壁,平坦乾燥,空氣流暢,時而一片洞黑,時而浮光星點,像“摸鯉魚”遊戲,勾起了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大家一邊行進,一邊開心地說笑,經歷了一次心理的、感情的、精神的陶冶。“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了洞口,眼前倏然一亮,山腳又是一處青山四合,景色清幽的山間谷地。
南望,鳳梅公路穿山越嶺,蜿蜒曲折。這是旅美鄉親劉先生主修的思鄉路。他獻巨資圓了故里通水、通電、通路、通訊的夢想,有口皆碑。公路旁,梅溪邊,新修的敖江兩岸防洪堤,十分壯觀,與旅菲華人黃先生投資的江南已古江堤相銜接。御災興城,托起了縣城“東移南擴”、“華慶花園”的新天地。
獅山,原屬敖江鄉轄區。我曾在鄉里工作了八年,忙中偷閒,上山、踏青、攬勝,當時走馬觀花。如今,悠然恬適地觀賞獅山,發現“八戒禮佛”、“蘇武牧羊”、“雙龜求偶”、“神象聽罄”等諸多景點,果然栩栩如生。尤以“玉燕南飛”、“孤猿啼月”、“獅象爭雄”、“群象相親”,形象逼真,真是鬼斧神工,逗人留連忘返。
獅山自然景觀呈現出山、水、城、堤的層次,間有竹、木、花、草陪襯,近景遠景,珠聯璧合,親切自然,真有“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韻味。
金福寺
登臨獅山頂上的金福寺,住持釋界提法師陪同我們邊參觀邊介紹。獅山,從宋天聖至清順治年間,先後創建薦福寺、瑞岩寺、二仙堂、獅山寺等,風雨滄桑,幾度興衰,只留遺址。1992年,已古村民歐發瑜,會同城關信士發起,旅美華僑孫海峰、孫瑞明、孫瑞光慷慨解囊,獻資回響,在獅山復建金福寺,先後重建了大雄寶殿、觀音殿、僧房,重塑釋迦牟尼、觀音菩薩等佛像,鋪設道路,構築亭台,獅山又煥發光彩。
點將台
登上左前方的巨岩——“點將台”,時任連江縣委書記葉家松於癸酉年夏錄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書法岩刻,筆力如其人,大度堅毅,剛柔相濟,大手筆風範赫然醒目。寺後山坡,1995年冬林學忠縣長題寫的“獅山獨好”石刻,攀上“登天樂”岩頂,俯瞰鳳城,放眼金鐘潭烏鯉騰空的勝景;身邊似乎迴響邑人鄭霄“耕竹亭”里傳出的琅琅讀書聲;遠視連江新大橋,如“初月出雲,長虹落澗”的景觀;凝眸敖江奔流,匯入大海,深情地呼喚台、金、馬遊子,早日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
地圖信息
地址:連江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