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居山在敖江、閩江匯海處,距連江縣城十五華里,山上喬木垂陰,怪石嶙峋,峰迴路轉,山抱海環,環境幽邃,有“連江十二景”之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連江十二景
- 外文名稱:Twelve scenes of Lianjiang
- 地理位置:連江
- 著名景點:石門斜照、雲居觀日
基本信息,十二景簡介,雲居觀日,岱江罷釣,敖峰雪霽,石門斜照,覆釜歸樵,蝶案潮平,文筆春煙,寶華晴嵐,玉山聽泉,伏沙雨牧,潘溪風帆,
基本信息
十二景簡介
雲居觀日
山巔上有一黑色巨岩,巍然挺立,上刻“海上飛來”,下有牡蠣殼粘附,甚是奇特。山中有指動石、流米石、金貓鼠、彤雲碧海等諸多景勝,風光絢麗,令人陶醉,素有“天上雲居,人間仙境”之稱。山頂普光塔,元至正十年(1350)建,花崗石結構。每屆秋晨登塔,極目東眺,海天蒼茫,荻壺、五虎皆在隱波間。曉風吹衣,明星半落,海天相接之處,一輪紅日如火球躍出海面,冉冉升起,頓時紅雲萬朵映照藍天,,碧海躍金,氣象萬千。高僧釋海筏有聯云:“海自混茫能蓄日,山無今古獨雲居”,生動地概括了“雲居觀日”獨特景色。古代文人墨客陶醉斯景,即景抒情,留下大量詩文。明邑人陳元登《觀日》詩云:“天星淡淡海門東,遠籟寒吹萬里風,獨立雲居丹幛上,俯看日出碧波中。火燒銀的乾重焰,輪涌金光百道紅,此際下方還熟睡,雞聲曉角亂霜空。”雲居普光塔是觀日的好去處,普光塔周圍有上庵、下庵、靜室等寺觀,可供觀日者過夜。
岱江罷釣
敖江東入海段是“岱山”。《連江縣誌》載:敖江“其出口有斗門諸山為捍門,復行數十里,左側蛤沙、中麻以為外護,右側大小澳、定安以為外衛。”這裡天高海闊,江海潮汐一日兩度,揚帆放釣,四海通聯,為連江通海之水。昔時,兩岸漁家多置小舟,捕魚放釣。每當薄暮甫臨,潮漲返航,海灘處處漁船駁雜,勞累了一天的漁民們在夜幕籠罩下,提著燈籠,扛著釣竿,背著沉甸甸的漁籮,兒女嬉戲前後,滿懷收穫的喜悅,一幅“漁歌互答,其樂何極”的生動畫面。古邑人有詩讚曰:“苔磯初罷釣,螟色上荷衣。唇氣雲間波,風帆島外歸。竹深江路暗,日下海天微。誰解滄浪意,山高日影輝。”
敖峰雪霽
敖峰在連江城南金敖山,其山巍峨秀起,峰巒疊嶂,如曰敖出海狀。山高峰峭,隆冬積雪,銀裝素裹,皚皚放亮。騷人墨客常呼朋結伴,攜酒踏雪。每當日出天霽時,積雪融化奔瀉而下,猶如玉山傾頹,銀河倒瀉,頗為;比觀。有詩讚曰:“陽崖耀初日,陰澗漲新潮,徑小樵蹤滅,林高鴉影寒。”
石門斜照
石門山在覆釜山下,對面山坡有兩塊巨石相對而立。《連江縣誌》曰:“巨石對峙,道出其中。”故名石門。舊有十景:石門、覆釜、鬥牛石、五台石、石鼓、玉人峰、玉華洞、清音洞、雙漁澗、半月池。石門寺建於唐中和元年(881年),背靠青山,面對溪流,風光旖旎。每當夕陽西下,霞光斜照山谷幽深斑駁,霧靄飄渺虛幻,山嵐溪谷,牧童歸來,野徑石磴,樵夫掮柴,遠近寺觀,鐘聲隱約。1963年建南宮水庫,古剎沒入水中,1983年又修建太極觀於水庫邊,雄偉壯麗,更添勝景。
覆釜歸樵
覆釜山在連江城南六公里處,三峰鼎峙,以中峰似釜倒置而得名。左有“鬥牛石”,右有“陰陽石”。山上有十六峰,?七十二岩,溪有九曲。從山腳到山頂,石徑盤陀,九彎十八曲。拾級登山,俯視遠瞰,山連水,水繞山,景色幽奇。《連江縣誌》云:“不到鬥牛峰,不見覆釜面,登上覆釜峰,群峰皆足底。”山峰高聳入雲,雲霧繚繞,山石怪異嶙峋,石秀、峰奇、洞幽,林深葉茂,恍若仙境。每當太陽偏西,從山腳仰望覆釜山,彎彎曲曲的石磴山路,樵夫掮薪拋柴,歸逐其上,時隱時現,日光、霞彩相映成趣,一幅絕妙的水墨山水畫。
蝶案潮平
連江城南有通濟橋,今日“江南橋,為進省要津。舊為老式石板橋,分兩段,北段九孔,通水,南段無孔,低丈余,呈石堤狀。隋僧獨覺,宋僧真覺募造。歷久多次修建。清邑人林瓊卿曾詩紀其事:“是誰鞭石法秦皇,補出橫江雁步長?能事獨夸新匠石,落成較勝舊津梁。權輿渡世禪宗偉,組織呈功眾力強。世界大幹通濟祝,萬安同此永流芳。”橋下兩翼,積沙甚多,芳草如茵,形如蝶之舒翅。每當海潮漲平時,河灘構成蝴蝶圖案,若值明月之夜潮水初平,憑橋觀賞,明月朗照,浮光躍金,恍如彩蝶紛飛,栩栩展翅,堪稱一絕。
文筆春煙
文筆山矗立在連江縣城西南,又名雲台山。高千仞,甲諸群峰。獅山、象山作前衛,半嶺、蘆溪扼其背。山下江水長流,山上草木長青。據說清乙酉年間,“文筆峰上金雞鳴,連江一科十進士”,時人始有“連江雞”之美稱,意謂雞年乃連江科舉大盛之年。三春,文筆山峰煙霧繚繞,給人一種朦朧的感覺。古人有詩曰:“有雨山戴帽,無雨山沒腰。,’俄而一抹白雲從天邊飄來,繞著山腰戀戀不去,山岫如神女蒙紗,時隱時現。一旦陽光璀璨,煙消霧散,滿山鬱鬱蔥蔥,秀麗妖嬈。
寶華晴嵐
連江城西寶華山,虎踞龍盤,妙景天成。寶華分前、中、後三岩,舊有十八景:寶岩、飛龍巖、天柱峰、天窗洞、羚羊洞、石門關、安居塔、棋盤石、伏虎石、仙蹤石、松?卜石、三僧女、祈夢庵、尊者堂、棲賢亭、無邊風月亭、石眼泉、定光佛。
更有鯉魚朝天石、金鼓潭等。寶華山怪石嶙峋,岩壑幽邃,有中岩、玉泉、後岩等禪寺,山川靈秀,風光旖旎。每當夏雨,初晴艷陽普照,冉冉上升的水氣在陽光的折射下,似紫如碧,景色絕妙。
玉山聽泉
玉泉山位連江縣城西門外,壁立萬仞,蔚然秀髮,有泉出重幽,歷懸均,若鉤曲磬折,色澄味甘。《通志》云:“唐天寶年間,浮屠為草庵,依?黎以棲者百餘。引泉自給,其人肋強骨堅,語音鏗然,而眸光色碧,壽命彌長。大守奏之,賜名:‘玉泉”’。後邑人常取泉釀酒,味特佳美。七十年代連江酒廠“玉泉啤酒”曾暢銷八閩。宋建有玉泉寺,正殿佛龕下時發泉響,叮咚之聲,酷似琴曲,極為動聽。
伏沙雨牧
連江城東有伏沙村,今謂白沙村。昔為敖江流水起落泥沙淤積,荒灘連片,平疇卷綠,遂自成牧場。春夏秋冬,牛羊悠悠,牧歌傳唱,靜謐怡然。每當驟然雨下,從江南橋上遠眺,只見輕沙般的濛濛細雨中,牧童頭戴斗笠,身穿棕衣,悠然自得地坐在水牛背上,一笛橫吹,使人不由想起唐代著名詞人張態和的名句:“古棕笠,綠蓑衣,和風細雨不須歸”的佳句。
潘溪風帆
敖江上游曰:“潘溪”。《連江縣誌》載:“自是東北注高
岳、龍潭、東岸;西南注蕪蓉溪、桂湖至陳溪。合流七十里至治前敖江,由江達海。”昔時交通多借水路,故沿溪多有溪船,運載柴薪,農產品進城販賣,再買些日用生活品歸去。每當風和日麗,常見滿江舟楫,船夫們升起了一張張風帆,乘風破浪。山民們滿足地坐在船頭飲酒談天,詩情畫意,美不勝收。有詩曰:“雲擁潘家渡,飛帆去復回。乍聞檣燕語,復見岸花開。潮滿瀨聲寂,山迷雨勢來。使人無病涉,須仗濟川才。”
12、廬峰曉瀑
廬峰即香爐峰,位縣城東北五十里下洋嶺下,山博厚圓秀,頂如香爐狀。《九域志》云:“邑人章壽學道於此,得仙,有爐尚存。”山南一峰曰:“章壽峰”。山有磨劍石、拜壇石、石棋坪、應潮湖、掃壇竹諸勝。主峰高628米,溪澗流泉匯聚成瀑直瀉爐溪,一路飛珠濺玉與曉色晨光相映照,景色奇絕。由於時代的變遷及建設需要,“敖江十二景”中的一些景跡已有改變,但如“雲居觀日”、“文筆春煙”、“寶華晴嵐” 等大多景點也仍然存在,引人入勝。我們相信“敖江十二景”,將為連江這塊正待開發的熱土增添無限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海內外遊客前來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