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人京使

逢人京使

《逢人京使》是唐代詩人岑參寫的一首七言絕句。前兩句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寫詩人離鄉愈來愈遠,思鄉之情愈來愈切。後兩句點明此番離鄉是為從征,途中遇到入京使者時欲捎書回家報平安又苦於沒有紙筆。全詩表現了詩人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以及開闊豪邁的胸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逢人京使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岑嘉州詩》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岑參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注釋,譯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文學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逢人京使1
岑參(唐)
故園23望路漫漫4
雙袖龍鐘5淚不乾。
馬上相逢無紙筆,
6君傳語7報平安。

注釋譯文

注釋

1.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2.故園:指長安和自己在長安的家園。
3.東:“東”是方位名詞作狀語,表示“故園”所在之方向,故可譯為“向東”。
4.漫漫:形容距離遙遠。
5.龍鐘:淚流貌,淋漓沾濕的意思。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淚龍鐘”。
6.憑:托。
7.傳語:捎口信。

譯文

向東眺望家鄉,道路顯得十分遙遠,滾滾熱淚把兩個衣袖都打濕了,止也止不住。
在馬上相遇,可惜沒有紙筆,顧不上寫信了,就請你給我的家人捎個口信,報個平安吧。

創作背景

該詩選自《岑嘉州詩》。天寶八載(749),岑參第一次遠赴西域,充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告別了在長安的妻子,躍馬踏上漫漫征途。在通往西域的大路上,忽地迎面碰見一個老相識(即入京使)。立馬而談,互敘寒暄,知道對方要返京述職,頓時想到請使者捎封家信回長安去。此詩就描寫了這一情景。

作品賞析

文學鑑賞

這是一首思鄉之作,全詩有四層感情,東望、灑淚、相逢、傳語。這四層感情,迭落而出,一波三折,構成全詩波瀾起伏形象地反映出詩人心情的陰晴變化。該詩從平常生活,用自然樸素的語言、實虛結合的手法加以描繪,感天然無琢,平易之中見深情。
第一句是寫眼前的實景。“故園東望路漫漫”,寫的是眼前的實際感受。一個“望”字,就把詩人的深切感情充分表達出來。詩人已經離開“故園”多日,正行進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東邊的家鄉長安城當然是漫漫長路,思念之情不免襲上心頭,鄉愁難收。
第二句是抒情,強調自己思憶親人的激情,暗暗透出捎家書的微意。“雙袖龍鐘淚不乾”,“龍鐘”和“淚不乾”都形象地描繪了詩人對長安親人無限眷念的深情神態。這句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表現思念親人之情,也為下文寫捎書回家“報平安”做了鋪墊。
第三句寫出當時行路匆匆的情態,點明此番離鄉是為從征。“馬上相逢無紙筆”,這句是寫遇到入京使者時欲捎書回家報平安又苦於沒有紙筆的情形,運用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氣,寫得十分傳神。自己是驅馬赴邊,老友是策馬回京,路上偶然相遇,又勾起詩人對親人思念的情懷。本想求老友捎回平安家信,但時不待我,又因無處去尋紙筆,故而寫信念頭只得作罷。
第四句寫詩人委託使者傳口信向家人報平安。“憑君傳語報平安”,“憑君傳語”說的是手段,“報平安”才是要達到的目的。途中遇到人京使,應是“梧桐更兼細雨”,可是詩人筆鋒一轉,“憑君傳語報平安”,極平凡的口語,舉重若輕,將深情濃意融人平淡的話語之中。詩人善於運用變化多樣的筆觸,描繪生活中的體驗,給人以新奇的感覺。
岑參此行是抱著“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心情是複雜的,通過這匆匆離別時的諄諄囑託,更見其戍邊建功之決心。詩人一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現了其開闊豪邁的胸襟。詩人善於把許多人心頭所想、口裡要說的話,用藝術手法加以提煉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義。在平易之中而又顯出豐富的韻味,自能深入人心,歷久不忘。

名家點評

譚元春在《唐詩歸》中贊道:“人人有此事,從來不曾寫出,後人蹈襲不得。所以可久。”
沈德潛曰:“人人胸臆中語,卻成絕唱。”(《唐詩別裁集》卷十九)
鐘惺評此詩:“只是真。”
清人劉熙載曾說:“詩能於易處見工,便覺親切有味。”(見《藝概·詩概》)

作者簡介

岑參(715~770年),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人,盛唐時期著名的邊塞詩人。玄宗天寶三年(744年)進士,授右率府兵曹參軍。天寶八年(749年)出塞,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中掌書記。後歷任安西北庭節度判官、嘉州刺史等職。世稱岑嘉州,有《岑嘉州集》。陸游盛讚其詩,“以為太白、子美之後一人而已”。
岑參岑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