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父學御

造父的老師叫泰豆氏。造父剛開始跟他學駕車,對他行禮很謙恭,而泰豆告訴他說:“古詩說過:‘做弓的好工匠,必須先學編簸箕;擅長冶煉的工人,必須先學集腋成裘。’你先看我快步走路。能走得像我那樣熟練,之後才可以手握六根馬韁繩,駕馭六匹馬拉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造父學御
  • 屬性:成語故事(寓言)
  • 主人公:造父
  • 寓意:強調了訓練基本功的重要
  • 其他人物:泰豆氏(造父的老師)
正文,寓意,

正文

造父之師曰泰豆氏。造父之始從習御也,執禮甚卑,泰豆三年不告。造父執禮愈謹,乃告之曰:“古詩言:‘良弓之子,必先為箕;良冶之子,必先為裘。’汝先觀吾趣。趣如吾,然後六轡可持,六馬可御。”
造父曰:“唯命所從。”
泰豆乃立木為塗[1],僅可容足;計步而置,履之而行。趣步往還,無跌失也。造父學之,三日盡其巧。
泰豆嘆曰:“子何其敏也!得之捷乎!凡所御者,亦如此也。曩汝之行[2],得之於足,應之於心。推於御也,齊輯乎轡銜之際,而急緩乎唇吻之和,正度乎胸肊之中[3],而執節乎掌握之間。內得於中心,而外合於馬志,是故能進退履繩而旋曲中規矩,取道致遠而氣力有餘。誠得其術也,得之於銜,應之於轡;得之於轡,應之於手;得之於手,應之於心。則不以目視,不以策驅,心閒體正,六轡不亂,而二十四蹄所投無差;迴旋進退,莫不中節。然後輿輪之外可使無餘轍,馬蹄之外可使無餘地;未嘗覺山谷之嶮[4],原隰之夷[5],視之一也。吾術窮矣,汝其識之。”
【注釋】
[1]塗:通“途”。
[2]曩(nǎng):以往。
[3]肊:同“臆”。
[4]嶮:同“險”。
[5]隰(xí):低矮濕地。
【譯文】
造父的師傅名叫泰豆先生。造父開始跟著他學習駕御(馬車)的時候,行禮很謙恭,泰豆三年沒有教(任何東西)。造父禮節上更加恭敬小心,於是(泰豆)跟他說:“古詩有言:‘擅長製造良弓的人,必須先做簸箕;擅長冶煉的人,必須先做皮革處理。’你先(注意)觀看我快走的姿勢。快走的姿勢像我一樣了,然後才可以掌握住六根韁繩,駕御好六匹馬(的馬車)。”
造父說:“完全遵照您的教導辦。”
泰豆便栽上一根根木樁當路,每根木樁的面積僅夠放上一隻腳,木樁之間的距離是按一步路一根放置的。人踩在木樁上行走,快步往返,決不會失足跌倒。造父跟著老師學,三天時間就掌握了全部技巧。
泰豆感慨道:“你怎么那樣靈敏?掌握得這樣快啊!凡是駕車的人,也是像這樣的。前時你走路,得力於足下,足下又是順應心的指揮。把這個道理推廣到駕車上來,就是通過協調馬韁繩、馬嚼子使車子走得平穩,控制調和馬口使車走得或快或慢,正確的駕車法則在你心中,控制御馬的節奏則由你的手來掌握。你內心懂得了駕車的法則,對外你又能適應馬的脾氣,因之能做到進退筆直,旋轉合乎圓規曲尺的要求,跑的路遠可是力氣依然用不完,這樣才可以說真正掌握到駕車的技術。控制住馬嚼子,順應著韁繩;掌握馬韁繩,是順應著手的操縱;手的操縱,是聽從心的指揮。那就可以不用眼睛看,不用馬鞭子趕;心裡悠閒自得,身體坐得端端正正,而六根韁繩一點不亂,二十四隻馬蹄跨出去沒有絲毫差錯;倒車轉彎,或進或退,沒有不合拍的。這樣,車道的大小僅能容車輪就夠了,馬蹄踏的寬度之外,不必有多餘的地盤;從來不會覺得山谷的崎嶇危險,原野的寬闊平坦,在我看來,它們都一樣。我的技術全部說完了,你好好記住它!”

寓意

這則寓言特彆強調了訓練基本功的重要,基本功紮實,提高就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