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霍鐵路自內蒙古通遼至霍林河,全長419公里,是運輸霍林河露天煤的鐵路,1978年5月開工,1984年通車,1989年12月31日交付運營。
2016年10月25日,通霍鐵路電氣化改造竣工通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通霍鐵路
- 外文名:Tongliao-Huolinhe Railway
- 全長:全長419公里
- 開工:1978年5月
- 交付運營:1989年12月31日
- 途經:哲里木盟和興安盟的3旗1縣1市
- 地理氣候:以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為主
- 級別:國鐵I級雙線電氣化鐵路
- 起點:通遼北站
- 終點:霍林郭勒站
- 電化模式:國標25KV
線路介紹,沿線車站,路線交匯,地理氣候,鐵路擴建,建設記錄,電氣化改造,電氣化開通,意義,
線路介紹
通霍鐵路自內蒙古的通遼至霍林河,全長419公里,是運輸霍林河露天煤的鐵路,1978年5月開工,1984年通車,1989年12月31日交付運營這條鐵路對褐煤外運,解決東北、內蒙地區能源不足,促進沿線經濟發展和鞏固國防具有重要意義。
瀋陽鐵路局2009-2011三年發展規劃中:通霍線擴能改造。對通霍線實施增建第二線。線路全長417公里,2009年開工,2011年竣工,投資41.9億元。
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通霍鐵路完成電煤運輸10911.8萬噸,年運量首次突破一億噸大關;同比增加2620.9萬噸,增幅31.6%。
沿線車站
通遼站(一等站)、通遼北站(三等站)、昆都廟站(五等站)、雙泡子站(三等站)、花吐古拉站(四等站)、舍伯吐站(四等站)、前十家站(五等站)、珠日河牧場站、毛告吐站(五等站)、道老杜站(四等站)、四合台站、扎魯特站(三等站)、塔力根土站、石灰窯站、布敦化站、白音胡碩站(三等站、白音胡碩車務段所在地)、新艾里站、杜爾基站、烏蘭中站、車家營子站、吐列毛杜站、好力套高站、西哲里木站、鶯歌站、燕舞站、哈日努拉站、雲端站、珠斯花站、霍林郭勒站(三等站)。
路線交匯
霍林河:霍烏白鐵路
地理氣候
通霍鐵路所處緯度較高,高原面積大,距離海洋較遠,邊沿有山脈阻隔,氣候以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為主。有降水量少而不勻,風大,寒暑變化劇烈的特點。大興安嶺北段地區屬於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巴彥浩特——海勃灣——巴彥高勒以西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總的特點是春季氣溫驟升,多大風天氣,夏季短促而炎熱,降水集中,秋季氣溫劇降,霜凍往往早來,冬季漫長嚴寒 ,多寒潮天氣。全年太陽輻射量從東北向西南遞增,降水量由東北向西南遞減。年平均氣溫為0℃~8℃,氣溫年差平均在34℃~36℃,日差平均為12℃~16℃。年總降水量50~450毫米,東北降水多,向西部遞減。東部的鄂倫春自治旗降水量達486毫米,西部的阿拉善高原年降水量少於50毫米,額濟納旗為37毫米。蒸發量大部分地區都高於1200毫米,大興安嶺山地年蒸發量少於1200毫米,巴彥淖爾高原地區達3200毫米以上。內蒙古日照充足,光能資源非常豐富,大部分地區年日照時數都大於2700小時,阿拉善高原的西部地區達3400小時以上。全年大風日數平均在10~40天,70%發生在春季。其中錫林郭勒、烏蘭察布高原達50天以上;大興安嶺北部山地,一般在10天以下。沙暴日數大部分地區為 5-20天,阿拉善西部和鄂爾多斯高原地區達20天以上,阿拉善盟額濟納旗的呼魯赤古特大風日,年均108天。
鐵路擴建
2007年4月13日至4月15日,鐵道部在通遼市召開了通霍鐵路擴能建設方案研討會,參加會議的有鐵道部計畫司、瀋陽鐵路局、設計院鐵一院和鐵三院、自治區發改委鐵路辦、通遼車務段領導和相關專家,中電霍煤、吉林紐森特公司、通遼市城市投資公司等相關企業領導,通遼市市布仁特古斯副市長和市發改委、規劃局等部門參加了會議。會議對通霍鐵路擴能建設方案、出資方案、操作模式等重要問題進行了具體而深入的研討,同時對與通霍鐵路建設相關的通遼樞紐部分工程建設方案也進行了討論,與會各單位分別提出了想法和意見。
一、項目的建設方案問題
鑒於項目啟動運作的過程,將設計年度定為近期2020年,遠期2030年。通霍線全線增建二線方案可行,閉塞類型建議全自閉。通遼樞紐擴能聯絡線、疏解線設計可行,通遼南作為地區編組站,原則上同意樞紐雙向二級六場的方案,所有疏解線統一研究,但要根據線路實際適度建設。在運量預測,建議將擬建的錫烏鐵路加以考慮。近期工程是通霍線全線增建二線,涉及樞紐的相關疏解線建設及樞紐內能力緊張的線路、站場建設。
二、項目建設的多元化投資問題
按照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政府主導、多元化投資、市場化運作”的要求和鐵道部的意見,通霍線增二線採用股份制方式運作。主要是瀋陽鐵路局以既有通霍鐵路資產評估入股,其餘建設資金由中電霍煤、吉林紐森特公司、通遼市城市投資公司等企業籌集。
就建設範圍問題,瀋陽鐵路局意見是,通霍線全線增二線及引起的樞紐相關疏解線的建設作為出資方的籌資建設範圍,路局以既有通霍鐵路評估入股,其他由企業籌資建設,且樞紐相關工程建設不作為出資企業的股份。鑒於企業對此的異議,鐵道部認為,鐵路建設是巨觀的、大局的,不可能事事具細,但路局和地方政府有責任與相關出資企業就建設範圍和出資意見進行充分協調溝通和商談,互相理解,以促成多元化投資,實現資源共享,發揮鐵路建設的經濟支持和社會公益作用。鐵道部建議,路局、地方政府和企業就此事進行深入磋商,達成一致意見匯報鐵道部。
三、項目的操作方式問題
根據鐵道部關於通霍線擴能項目在取得可研的批覆後方可組建公司的意見,為快速推進項目進程,擬採取分段上報的方式,先取得一段的批覆後即開展組建公司的實質性運作,以推動項目的實施。按此次會議的精神,業主及設計部門對文本進行調整修改,文本完善後,鐵道部抓緊委託鑑定中心進行審查,審查後,通霍線擴能作為一個整體項目上報,一次審批,鑒於路局推進項目的緊迫性,鐵道部同意考慮先批覆一段,以便開展組建公司的實質性工作,但通霍線作為一個整體要一次上報,一次審批,可以分步實施,分步投產運營。
建設記錄
2007年12月15日,瀋陽鐵路局全線第一個戰略裝車點——通霍鐵路戰略裝車點正式建成,並舉行了煤炭運輸直達列車首發儀式。通霍線399公里戰略裝車點共設計兩條裝車線,每條裝車線有效長為1800米,總投資5000萬元。該裝車點以智慧型化的裝載系統、大容量的倉儲能力、高效規模化的作業方法,組織集中存儲、整列配車、整列裝車、整列始發,每年運煤量可達500萬噸,對滿足霍林郭勒市煤化工物流園區和中小煤炭企業產品外運,緩解煤炭外運壓力、促進地方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2008年10月為快速提高通霍鐵路運輸能力,確保完成運輸任務指標,10月9日上午,通霍鐵路7000萬噸應急工程全線開工。通遼市政府巡視員布仁特古斯以及通霍鐵路籌備組等相關負責人來到科左中旗花吐古拉鎮,檢查應急工程開工情況。該應急工程總投資4560萬元,鋪軌總里程65.73公里,橋樑16處(即有鐵路處為橋樑),涵洞41座,道口接長20處。工程以全線19個車站到發線有效長度延長為主,3個區間貫通為輔。自2008年9月1日正式啟動“通霍線輸送能力7000萬噸應急工程”以來,鐵路局安全監察室、總工程師室、運輸處、工務處、建設處等相關處室,抽調專職人員成立現場協調小組,全部人員於9月3日之前進駐現場,協調工程的建設工作。該工程將快速提高通霍鐵路運輸能力,實現通霍鐵路年輸送能力7000萬噸。
電氣化改造
2014年7月9日,中鐵電氣化局集團一公司員工在通遼鐵路樞紐機務折返段立起電氣化接觸網第一桿,標誌著通霍鐵路電氣化改造開始。
電氣化開通
2016年11月7日,通霍線接觸網熱滑開始,11月10日,沈局蘇段HXD3B型電力機車鳴起的一聲長笛,霍林河至大虎山55008次試驗列車緩緩駛出了霍林河站,同月25日,經過緊張的工程和調試,通霍鐵路電氣化改造工程圓滿竣工,通霍線電氣化鐵路正式通車。
意義
這條鐵路對褐煤外運,解決東北、內蒙地區能源不足,促進沿線經濟發展和鞏固國防具有重要意義。通霍線,主要國有鐵路幹線之一。在自治區通遼市境內。由通遼至霍林河,全長417.2公里。1977年12月開工興建。1984年9月全線通車。途經通遼市和興安盟的3旗1縣1市。線路為I級煤炭支線,半自動閉塞,年輸送能力300萬噸。
曾經被譽為“羊、煤、土、氣”之寶地的內蒙古自治區,依託資源、區位優勢謀發展,以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戰略為契機,加快工業和農牧業現代化步伐。自治區工業已形成能源、冶金、化工等六大特色優勢產業體系,農牧業產業化水平在中國也處於領先地位,國民生產總值增速連續6年保持中國第一,經濟總量由2002年的1941億元增加到2008年的7200億元。內蒙古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物流需求的增長速度年均保持在30%,通霍鐵路的建設極大的促進了內蒙古的地方經濟。對內蒙古的經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鐵路建設不僅打造了“鐵脊樑”,而且帶來了另一種收穫。據測算,每進行1億元鐵路基建投資,將帶來0.3萬噸鋼材需求、2萬噸水泥需求。這對內蒙古的經濟發展又是一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