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市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是一項由政府部門頒布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通遼市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
- 地區:通遼市
- 類型:報告
- 日期:2013年1月7日
基本信息,主要內容,
基本信息
2013年1月7日在通遼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報告主講
通遼市副書記.市長 胡達古拉
主要內容
一、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2008年以來,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市政府團結依靠各族幹部民眾,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搶抓戰略機遇,應對各種挑戰,加快經濟發展,保障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圓滿完成了三屆人大確定的目標任務。
過去的五年,我們堅定不移地轉方式、調結構,綜合實力和發展後勁不斷增強。預計2012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700億元,是2007年的近3倍;財政總收入138.1億元,是2007年的3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0億元,是2007年的2.5倍;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20億元,五年累計完成4120億元。三次產業比由2007年的20.8:45.7:33.5調整為14:60:26。煤電鋁及鋁後加工、玉米生物科技、高技術煤化工、農畜產品加工等優勢特色產業具備了一定的市場競爭優勢和行業影響力。非資源產業占全部工業的比重達到90%。規模以上企業達到631戶,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企業2戶、工業園區7個。農牧業生產加快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新建節水高產高效糧食功能區306萬畝,全市糧食產量首次突破200億斤,實現九連增。肉牛存欄達228萬頭,畜牧業比重提高5個百分點。農牧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5.2%,農牧業科技貢獻率達到50%。服務業發展能力增強,物流、金融、電子商務迅速興起,在全區率先實現了“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店行政村全覆蓋,被評為全國流通領域現代物流示範城市和中國金融生態示範城市。城鄉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功能不斷完善,新增城鎮建成區面積60平方公里,城鎮化率由35%提高到43.5%。
過去的五年,我們深入推進改革開放,著力打造良好發展環境,保障發展能力不斷提高。行政審批體制改革、農村牧區綜合改革和社會事業改革穩步推進,建成市旗兩級政務服務體系和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制定開放合作、培育主導產業、壯大民營經濟等政策性檔案73份。主動融入東北一體化發展,積極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累計引資2050億元。實施了交通、水利、電力等一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提高了發展保障能力。“引烏入通”建設完成,“引綽濟遼”項目順利推進。新建高等級公路751公里,新增公路里程2031公里,新建擴建鐵路780公里,新開通航線8條,通航城市達到15個。實施重點生態工程,促進生態系統自然修復,森林覆蓋率提高3.3個百分點,達到25.3%,科爾沁沙地呈現從整體良性逆轉到局部明顯好轉的新變化。
過去的五年,我們著力保障民生,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民眾生活不斷改善。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實現翻番,分別達到19196元和8731元。整合投入近300億元,實施富民惠民工程,就學、就醫、住房、出行等民生需求得到保障。鼓勵和支持創業就業,新增城鎮就業8.7萬人,被評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基本社會保險和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逐年提高,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人均增加936元,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和醫療保險應保盡保。建設保障性住房5.2萬套,改造農村牧區危土房8.9萬戶。解決了123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55.2萬人實現穩定脫貧。基礎教育標準化建設得到加強,民族教育質量明顯提高,職業教育與市場需求結合更加緊密,在校生擴大近4倍。實施校安工程,改造加固420所學校校舍,建設蘇木鎮、嘎查村公辦幼稚園183所。開展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政策有效落實,醫院服務功能不斷提升。新建衛生院27所、標準化衛生室200所,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5.8%。科爾沁文化大市建設紮實推進,文化產業得到發展,蘇木鎮綜合文化站和草原書屋實現全覆蓋,《安代魂》等50多部文化精品獲自治區以上獎勵,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和傳承人數量位居自治區前列。實施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工資幅度有較大增長。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民眾體育和競技體育水平不斷提高。殘疾人事業得到新發展,人口和計畫生育、人防、外事、僑務、檔案、氣象、防災減災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績。
過去的五年,我們積極推進民主法制建設,保持通遼和諧穩定,社會管理不斷創新。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公民素質和城鄉文明程度不斷提高,工會、共青團、婦聯和涉老組織作用得到更好發揮。基層民主決策機制逐步建立,城鎮社區標準化建設有新進展。普法依法治理取得明顯成效,被評為“五五普法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城市”。創新信訪維穩機制,深入排查化解社會矛盾,以民眾工作總攬維穩大局,改進民眾工作方法,維護民眾利益,一大批信訪積案得到解決。食品藥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安全生產事故明顯下降。深入開展嚴打整治,社會治安形勢持續好轉,連續十八年獲得全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暨平安建設先進盟市。認真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團結進步局面得到鞏固和加強。軍警民共建和雙擁工作取得新成績,連續三次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
剛剛過去的2012年,我們面對經濟下行的複雜形勢,全力推進“開放轉型,創業富民”戰略,實施了促發展保增長一系列措施,全市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一是優勢主導產業實現新發展。煤電鋁及鋁後加工、玉米生物科技、高技術煤化工、綠色農畜產品加工等產業實現延伸升級。霍林河綜合資源循環經濟工業園區和通遼自主創新與承接產業轉移工業園區集聚效應初步顯現。錦聯鋁板帶箔、創源高強高韌鋁合金、蒙東能源微電網、奈曼鎳鉻合金等重大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第三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蒙東金融城、保稅物流中心、內蒙古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等項目順利實施。二是現代農牧業邁出新步伐。全面實施“8511521113”工程,新增節水高產高效糧食功能區172萬畝,牲畜存欄1773萬頭只,新增黃牛30萬頭。退耕還林還草123萬畝,壓減機電井5052眼。集中力量建設了那仁新農村和白音珠日河新牧區典型。三是對外開放招商引資實現新突破。積極融入東北經濟一體化發展,加大對外開放力度,主動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全市派出專業招商工作組8 個,實施項目610個,引進資金681億元。四是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重點實施了住房、就業、扶貧等56個民生項目。大學畢業生、退役士兵和困難群體的就業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建成自治區首個扶貧信息化管理平台。整合資金21億元,集中扶持2萬貧困戶、8萬人穩定脫貧。改造農村牧區危土房5.3萬戶,建設保障性住房2萬套,城鄉居民住房條件得到改善。五是城市面貌實現新變化。以“迎會創城”為契機,實施主城區“拉大、補欠、提質”工程,建設了遼河公園、勝利河景觀帶、機場航站樓、民大圖書館廣場等138個基礎設施和環境改善項目。對民航路、二號村等地段棚戶區進行改造,改善了人居環境。沃爾瑪城市綜合體和碧桂園五星級標準酒店投入使用,孝莊園建成開園。大力推進城市路橋建設,新增改造城市道路130萬平方米。實施城市綠化和亮化工程,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5.5平方米。在主城區開展整治非法客運電動三、四輪車專項行動取得良好效果。通過經營權置換,使民營公交公司11條公交線路的特許經營權收歸國有。成功承辦了全區第八次精神文明建設經驗交流會,通遼人氣得到提升,增強了民眾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各位代表,這五年的成就,是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各族幹部民眾團結拼搏、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各方面關心、支持和幫助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為通遼建設和發展做出貢獻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綜合實力不夠強,產業發展不充分,擴總量、轉方式、調結構的任務還很重;縣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城鄉統籌發展任務艱巨;城鄉居民收入、基本公共服務和民生保障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社會建設和管理需要不斷加強;統籌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力度還需加大;政府自身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等等。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過去五年的實踐,我們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一是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不能動搖。堅定不移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做大經濟總量。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堅持加快發展不鬆勁、不懈怠,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二是堅持培育壯大優勢主導產業不能動搖。堅持抓項目、抓園區、抓環境改善,促進產業延伸、產業升級和產業多元。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牧業現代化,提升了優勢主導產業的接續力和競爭力。三是堅持科技創新和開放帶動不能動搖。全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推進全方位、寬領域、深層次的開放合作,為深度調結構、轉方式、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四是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不能動搖。在不斷創造新的社會財富的同時,堅持富民優先,切實做好住房、就業、扶貧等民生工作,不斷增加百姓福祉。五是堅持社會和諧穩定不能動搖。堅持發揮民眾在社會建設和管理中的基礎作用,改進政府服務方式,堅持依法行政,主動深入基層開展糾紛排查和矛盾化解,暢通訴求表達渠道,切實解決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有效維護社會穩定,為加快發展創造了有利的社會局面。
二、今後五年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
今後五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牢牢把握科學發展主題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緊緊圍繞“開放轉型,創業富民”戰略,深化改革開放,強化科技創新,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和諧社會建設,著力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新型城鎮化和農牧業現代化,著力推進縣域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打造“實力通遼、活力通遼、美麗通遼、幸福通遼”,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具體奮鬥目標是:
——經濟發展更加突出質量和效益。地區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實現翻番,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度大幅提升,三次產業協調推進,城鎮人口比重每年提高兩個百分點以上,城鎮失業率控制在4%以下。
——社會和諧程度更加改善。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消除絕對貧困現象,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和區域發展差距明顯縮小。基本社會保障實現城鄉全覆蓋。
——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城鄉居民收入實現翻番。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形成,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7平方米以上。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有新提高。
——民主法制更加健全。民主形式更加豐富,依法治市進程加快,司法公信力不斷增強,公民民主權益充分保障,社會安全指數不斷提高。
——文化教育更加繁榮。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文教消費支出比重不斷加大。平均受教育年限10年以上。公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
——資源環境更加節約友好。單位GDP能耗不斷下降,主體功能區布局基本形成,科爾沁沙地治理取得重大突破,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人民民眾之所盼,更是人民政府職責之所在,我們必須力戒空談、埋頭實幹、艱苦付出。
(一)加快發展轉型,著力建設“實力通遼”。始終把經濟建設作為首要任務,繼續保持高於全區平均水平的增長速度,不斷增強綜合經濟實力,全力打造蒙東經濟發展高地,經濟總量進入東北地級城市前三位。堅持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支柱產業多元化,培育壯大“十大支柱產業”,增強縣域經濟發展實力;按照“堅持城鄉統籌一體化發展,加快農牧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加快農牧民增收致富,加快農村牧區全面達小康”的總體要求,提升農牧業現代化發展水平,打造全國領先的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現代農牧業示範區,實現糧食功能區節水設施全覆蓋,建成全國肉牛產業第一市和國家綠色食品安全示範市;圍繞“兩個基地、一個中心”,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建設優質安全高端綠色農副產品生產基地、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基地和區域物流中心,構建立足蒙東、面向東北、承東接西、貫通南北的大物流格局。把增強文化軟實力作為重要發展戰略,打造特色文化產業園區,培育文化龍頭企業,形成具有通遼特色的文化優勢,文化產業主要發展指標躍居自治區前列,努力建設一個經濟實力足夠強大、人民生活足夠充裕、文化生活足夠豐富的實力通遼。
(二)增強創新驅動,著力建設“活力通遼”。以打造蒙東科技高地為目標,加強科技合作交流,加快科技與產業、科技與文化、科技與金融相結合,探索引進和培養人才的新機制,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全面落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舉措,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為非公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充分激活民間資本和各類發展要素,實現市場主體總量翻番。全面融入東北經濟一體化發展,加強面向全國和周邊國家的務實合作,加快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深度融入互動,提高對外開放的綜合水平,提升經濟發展的活力和競爭力。
(三)推動可持續發展,著力建設“美麗通遼”。按照建設國家生物多樣性示範城市的要求,充分發揮3810萬畝林業用地的生態和經濟功能作用;科學保護和利用好5129萬畝草牧場;加大1106萬畝自然保護區的管護力度;規劃治理5000萬畝科爾沁沙地,推進“四大生態功能區”建設,使三分之二的國土得到自然修復,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強水源地保護和用水總量管理,大幅降低能源、土地等消耗強度,走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之路。改善和最佳化城鄉人居環境,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突出產業支撐、功能配套、服務完善。建設各具特色的生態型城鎮,每年建設100個新農村新牧區示範村,同步建設綠化示範村。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完善城市功能,打造科爾沁百萬畝森林城市,建設東北第一生態城,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
(四)促進創業富民,著力建設“幸福通遼”。關注人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拓寬增收渠道,實現民眾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促進大學畢業生和困難群體就業,使城鄉就業更加充分;提高保障標準,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和城鄉困難群體救助體系;深入推進連片重點扶貧開發,貧困農牧民年均增收20%以上,36.6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大力改善住房條件,全市保障性住房覆蓋面達到25%以上,全面完成農村牧區危房改造任務;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提高農村牧區義務教育水平;加快建設覆蓋城鄉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人人享有基本醫療服務,食品藥品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完善農村牧區交通設施和城市公交體系,方便民眾出行;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機制,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努力建設人民民眾有歸屬感、自豪感的幸福通遼。
三、2013年主要工作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6%,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0%,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增長14%和1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 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完成年度節能減排目標任務。
(一)加快工業提質增效,實現轉型發展新提升
繼續加大投資力度。發揮投資和項目建設對推動我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抓住結構調整的關鍵環節和領域,從投資源頭上抓好結構調整,重點向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建設、城鄉建設、生態建設和民生建設等領域傾斜,通過政府引導性投資、擴大市場融資、引導民間投資、積極招商引資等方式,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多渠道籌集資金,力爭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00億元。確定今年為“重大項目突破年”,切實增強全市抓項目、服務項目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堅定性,使各類項目儘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培育壯大主導產業。進一步發揮資源、能源等比較優勢,做好科技創新和循環發展文章,推動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支柱產業多元化,培育煤電鋁及鋁精深加工、玉米生物科技、綠色農畜產品加工、高技術煤化工、新型建材、裝備製造、鎳鉻合金、現代蒙藥、新能源和新材料等“十大支柱產業”。實施重點工業項目300個以上,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達到750億元以上,全部工業增加值突破1000億元。加快鋁合金及鋁後加工、新型材料項目建設,推進煤電用一體化循環發展進程,打造全國鋁加工基地;推進胺基酸、聚乳酸、維生素及其下游系列產品開發,加快玉米生物科技產業延伸提質,打造世界級胺基酸生產基地;推進煤制乙二醇、苯胺、煤制氣等項目建設,加快謀劃高技術煤化工產業延伸多元項目;發揮綠色農畜產品基地和特色優勢,打造科爾沁肉牛、紅乾椒、蕎麥系列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大力發展風電設備製造、汽車模具及零部件、礦山機械、農業機械等裝備製造產業,提高成套加工能力和基礎配套水平;推進鎳鉻合金及配套項目建設,加快培育煤電冶建循環發展產業鏈條;構建現代蒙藥、生物製藥的自主創新、生產製造、流通服務體系,推進蒙藥工業園區建設,構建現代蒙藥科研生產基地;加快推進風力、光伏、風光互補和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千萬千瓦級風力發電基地和百萬千瓦級光伏發電基地;做強煤電矽和光伏材料製造產業,培育有色金屬合金等新材料項目,發展新材料優勢產業。
以園區建設為重點提高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堅持集約集群化發展,完善園區功能,搭建縣域經濟發展平台。促進產業向園區集中,霍林河綜合資源循環經濟工業園區,重點培育煤電鋁及鋁後加工、高技術煤化工及配套建設物流等產業;通遼自主創新與承接產業轉移工業園區,重點培育玉米生物科技、綠色農畜產品加工、有色金屬加工、裝備製造等產業,兩大增長極力爭產值均達到1000億元。推動旗縣重點工業園區提檔升級,提高承載能力,促進產業培育、園區建設、城鎮建設協調發展,強化對縣域經濟的龍頭帶動作用。重點培育優勢特色園區,每個旗縣市區都要在現有園區和產業基礎上,更加突出自身發展特色,使園區成為展示縣域經濟發展的平台和亮點。全市15個旗縣工業園區入駐企業突破1000戶,旗縣8個重點園區產值均超百億元。
積極促進企業發展成長。支持具備條件的企業申報自治區和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積極創建自主知名品牌,建設自治區級小企業創業基地和公共服務示範平台,加快培育優勢產業集群和大企業集團。大力實施開發性融資,加強與駐市各金融機構的協調,降低信貸門檻,增加貸款規模,密切銀企對接,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功能。突出抓好平台融資和直接融資。重點做好市城投公司二期20億元地方債券發行工作,加快推進蒙藥公司等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逐步提高直接融資在全市融資中的比重。全年確保社會融資總量餘額突破1000億元。
(二)提升現代農牧業發展水平,促進農牧民穩定增收
按照“一個堅持,三個加快”的總體布局要求,堅定不移地推進“8511521113”工程,不斷提高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
發展節水高產高效農業。整合農牧業項目資金,強化科技支撐,突出重點區域,集中推進糧食功能區建設,新建節水高產高效示範區107萬畝,糧食功能區建成總面積達到413萬畝。新增設施農業面積12萬畝,總面積達到65萬畝。啟動11個安全食品產業示範帶建設,推動紅乾椒、蕎麥、沙地西瓜等特色產業提質升級。實施節水示範和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工程,新建4個旗縣級農田灌溉和水資源信息化管理示範區,壓減機電井8300眼,節水3.1億立方米。
提升建設型畜牧業發展水平。強化肉牛、肉羊、生豬等養殖基地建設,扶持養殖大戶,鼓勵龍頭企業自建養殖基地,牲畜存欄2050萬頭只。強化飼草料基地建設,新增紫花苜蓿種植面積50萬畝,全株青貯玉米飼草料基地達到325萬畝,秸稈轉化利用率達到70%。強化肉牛加工龍頭企業、養殖大戶、農牧民分戶飼養三個層面工作,新增肉牛存欄32萬頭,農牧民人均肉牛養殖純收入達到1300元,鞏固提升科爾沁肉牛產業品牌優勢。
加快推進新農村新牧區建設。堅持統一規劃、突出特色,完成100個新農村新牧區暨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嘎查村建設,推動基礎設施、產業項目、公共投入、公共服務優先向示範村傾斜,實現水、電、路、房等7個百分百,科技、教育、文化、衛生、商貿、金融、社保等20項全覆蓋。積極探索農牧民進城新體制,完善土地流轉、戶籍管理、就業安置、住房保障等相關政策,為農牧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創造條件。
完善農牧業生產經營管理體制。探索農牧業規模化、標準化、信息化、市場化新機制,加強新型專業合作社建設,突出抓好146個農機種植專業合作社,扶持100個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開展嘎查村集體經濟組織公司化改造試點,推動產、商、科、融一體化經營。建立完善農牧業災害預警預報制度,加強農牧業病蟲害防治、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科技推廣體系建設,提高農牧業防災減災能力。
加大區域協調發展和扶貧開發力度。著眼於區域發展帶動脫貧致富,解決城鄉差距、南北差距問題,重點加大對南部四個國貧旗的扶持力度,確保貧困人口減少7萬人、人均純收入增長20%以上。集中扶持科左中旗5000戶、2萬人穩定脫貧。
(三)壯大現代服務業,拓寬結構最佳化新路徑
做大做強商貿物流業。按照打造東北區域物流中心目標,進一步最佳化商貿物流業空間布局,提高對財政、就業的貢獻度。做大煤炭、糧食、建材、工業原材料和產成品等大宗物流,培育冷鏈物流、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引進第三方物流企業,拓寬物流服務領域。推進以主城區“四園一港”為重點的11個物流園區和60個重點項目建設。保稅物流中心保稅倉庫投入運營,擴大通遼內陸港貨櫃發運量,提升內蒙古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糧食交易中心電子交易平台服務功能。加強城鄉流通體系建設,改善消費環境,提升消費水平。推進現代農畜產品市場體系建設,開展“農超對接”和“便民服務進社區、進家庭”活動,抓好商務部家政龍頭企業試點城市工作。全市貨運總量增長20%,物流業增加值實現300億元。
做大做強文化旅遊業。深度挖掘文化旅遊資源,規劃建設“一軸三區”500公里文化旅遊帶。抓好科爾沁馬城、後旗烏丹五角楓旅遊園等特色文化產業園建設,開工建設哈民史前聚落遺址、南寶力皋吐史前古墓群遺址博物館,復建僧格林沁親王府,開工建設塔敏查乾沙漠旅遊項目。開展與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務實合作,加快重點旅遊景區提檔升級,培育特色旅遊精品線路,擴大旅遊交流合作,融入全國旅遊大市場。力爭孝莊園通過4A級景區驗收,大青溝景區和庫倫三大寺通過5A級景區驗收。辦好中國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暨蒙古族服裝服飾大賽,提高我市知名度。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5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30億元。
鼓勵發展新興服務業。加強政銀企合作,引導金融機構做大總量、最佳化結構、創新金融產品,多渠道為重點項目和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實施農村牧區金融改革試點工作,完成農村商業銀行組建工作,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推進光大銀行分行、民生銀行村鎮銀行開業運營,增加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批籌和營業數量。加快蒙東國際金融城建設,推進蒙藥集團上市融資。整合高職院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研發中心資源,建設科技與創新產業孵化器,促進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扶持發展物業管理、家政服務、醫療保健、社區養老等社區服務業。推進發展非基本醫療服務,鼓勵有條件的公立醫院和機構開展醫療護理、健康檢查、衛生保健、康復護理等健康服務。加快發展會計事務、管理諮詢、人才培訓等中介服務業。積極引進高端會展品牌,培育發展會展經濟。
(四)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構築新型城鎮化格局
加快推進百萬人口區域中心城市建設。完成城市總體規劃修編,開展城市綜合交通、城市生態綠地系統、城市供水等專項規劃編制,完成城東、民航路、鐵南片區控制性詳規。推進“拉大、補欠、提質”工程建設,重點實施科技館、城市展覽館等公共建築、新世紀大橋、孝莊河景觀帶、百萬畝城郊生態林、萬達廣場、科爾沁馬城等重大城建工程。改造紅光大街、民主路等15條街路和60條小街小巷,完成一批供熱、電力、給排水、污水污泥處理和老舊住宅樓改造項目,大規模推進棚戶區改造。實施綠化景觀工程,種植大樹6萬株,主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5%。深入開展“公交規範運營和文明服務年”、“城市建設管理年”和創建“國家級衛生城”活動,建設宜居、宜業、宜游、宜購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加快推進城關鎮和重點鎮建設。完成城關鎮總規修編和重點鎮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加快縣城擴容提質步伐,突出抓好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實施新型城鄉統籌示範工程,加大城中村、城邊村改造力度,穩步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加快推進覆蓋城鄉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實施續建鐵路項目,推進京通線電氣化擴能改造、通遼至京瀋客專聯絡線建設。啟動通遼至魯北高速公路建設,確保好通高速公路、通遼至鳳凰嶺、大林至保康、甘旗卡至庫倫一級路建成通車,開工建設霍林河至阿力得爾、舍伯吐至白音胡碩一級公路、烏拉蓋至霍林河二級公路。實施好全國農村公路建設示範試點,建設通村水泥路1500公里。加快霍林河支線機場建設,推動通遼機場升級為蒙東支線樞紐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50萬人次以上。推進電力、天然氣等能源輸送通道建設。
(五)推進科技創新和改革開放,增添加快發展新活力
推動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台,深化與清華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國機集團的產學研合作,完善科技要素交易市場,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實施科技創新計畫和科技“雙十”工程,落實重大科技專項,在鋁新材料、煤化工新產品、現代蒙藥、肉牛產業、節水農業、種子工程、治沙、秸稈轉化利用等方面進行重點攻關,完善玉米、肉牛、紅乾椒、蒙藥等技術標準和規範。鼓勵企業設立研發中心,推進畜牧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等工程建設,促進科技與產業緊密結合。
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按照“非禁即入、平等待遇”的原則,進一步拓寬民營經濟投資領域和範圍。抓好《市政府關於促進民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意見》的落實,加大對非公經濟的服務力度,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活力,促進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壯大。今年市場主體數量增長25%以上。
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動與東北地區的深度融合發展,抓好與東北地區合作協定和項目的落實,鞏固擴大與發達地區的對接合作,在引進母體企業、承接整產業鏈轉移上實現新突破。加強與自治區工商聯的對接聯絡,吸引更多的投資者來我市興業發展。推進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努力形成多層次、多領域、多元化的對外開放新格局。主動承接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港澳台等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實施產業鏈配套招商。堅持一手抓項目引進,一手抓落地履約,確保項目引得進來、落得下去,形成真正的實物投資量。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提高市場開放度,建設蒙東地區對外開放的橋頭堡。
(六)加強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拓展可持續發展空間
抓好《通遼市2013年生態文明建設行動計畫》的落實,實施生態移民和收縮轉移戰略,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強自然保護區管理,推動罕山、雙合爾山自然保護區分別晉升為國家和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完成林業生態建設206萬畝,實施退耕還林還草154萬畝,綜合治理科爾沁沙地63萬畝,建設主要通道綠化帶和100個綠化示範村。突出抓好葡萄和飼草等沙地產業發展,實現增綠與增收雙贏。嚴格水資源管理,提高水資源保障能力,增強樞紐調節功能,擴建孟家段水庫和莫力廟水庫進水渠,新建及除險加固一批中小型水庫,全力推進“引綽濟遼”等重大跨流域調水工程。
嚴把新上項目準入關,從源頭上控制能耗不合理增長。狠抓重點領域、行業、企業節能減排,集中實施工業重點節能技改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推進契約能源管理試點工作,促進中水回用、風電供熱等節能減排新技術推廣套用。加強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重點解決空氣、土壤、水源污染等環境問題。倡導循環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形成節能環保的良好氛圍。
(七)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推進民生得到新改善
保障和改善民生。整合各級民生項目資金,著重做好民生30件實事,切實增強惠民實效。城鄉居民低保補助水平每月分別提高40元和25元。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水平,推進城鎮職工和居民醫保門診統籌,開展城鎮居民大病保險試點工作。實現新農合市級統籌,籌資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340元,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20萬元。新建保障性住房1.24萬套,改造農村牧區危房2萬戶以上。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下力量解決擇校熱、大班額、入園難等突出問題,保障“留守兒童”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教育。新增農村牧區幼稚園30所,完成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完善現代民族教育體系,實施市蒙古族中學遷址和市民族幼稚園建設工程。支持職業教育發展,加快主城區職業學校整合,改善旗縣職業學校辦學條件。抓好教師隊伍建設,加強教育督導考評,著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做好就業增收工作。發揮企業吸納就業主渠道作用,完善企業職工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大力開發社區保障、社區養老等公益性崗位,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深入實施創業帶動就業工程,建立創業孵化基地,強化創業培訓,突出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村牧區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工作。新增城鎮就業1.6萬人。鼓勵增加合法收入,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規範提高財政供養人員津貼標準。
發展衛生事業。建設20所邊遠貧困地區衛生院和500所標準化嘎查村衛生室,旗縣醫院全部達到二甲以上等級標準,支持市級醫院與知名醫院建立合作關係,實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全覆蓋。加強通遼市醫院重點學科建設,積極引進先進醫療設備和人才。加強自主研發、藥材基地建設和經典傳承,設立蒙醫藥發展基金,扶持蒙中醫藥事業發展,爭創全國蒙中醫先進市。啟動新城區健康體檢中心、腫瘤醫院和民大附屬蒙醫醫院建設。強化優生促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創建國家衛生城市。
推進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工作,著力打造草原文化品牌,推出一批具有科爾沁民族特色的文藝精品。支持傳承民族傳統工藝,研發文化特色鮮明的創新設計和產品。以市文化產業公司為龍頭,加快文化旅遊資源整合和產業化步伐。加快推進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完成直播衛星“戶戶通”工程和通遼自辦蒙漢語廣播節目農村牧區覆蓋工程,建設嘎查村級文化廣場200個、文化室600個。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高競技體育運動水平。加強新聞出版、人防、外事、僑務、檔案、史志、氣象、防災減災等工作,維護老年人、婦女、兒童和殘疾人合法權益。
(八)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推進和諧通遼建設
提高社會管理水平。抓好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工作,推行“532”基層民主決策監督管理機制、“社區格線化管理”等模式,強化基層自治和服務功能,規範新社會組織,創新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務。強化網路管理,推進網路依法規範有序運行。加強法律援助和人民調解工作,建立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切實把矛盾糾紛防範在事前、解決在基層。加強國防教育、國防動員、“雙擁”和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工作。
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推進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和數位化警務平台建設,提高公安機關精確打擊犯罪能力,淨化社會治安環境。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對高危行業和重點領域的隱患排查治理,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健全完善防災減災和應急避險管理體系,有效防範和處置突發性和群體性事件。全面實施食品藥品安全放心工程,完善突發衛生公共事件應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機制,切實保障人民民眾生命健康。
加強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和全社會文明程度。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推進民族聚居地區和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建設,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諧發展。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的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深入開展“六五”普法工作,增強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能力。
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一屆政府肩負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光榮使命,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遵照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八項規定要求,牢牢記住“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以嶄新的精神風貌更好地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
加強服務型政府建設,轉變政府職能。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加快政府職能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把民眾的冷暖放在心上,把企業的發展放在心上,全力為民生需求和企業需求服務好。以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為重點,擴大政務公開範圍,提升公開時效性,把政務服務中心和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成依法、高效、陽光、溫馨的政務服務平台。
加強創新型政府建設,轉變工作作風。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做到講實話、乾實事、勇擔當、負責任。完善領導幹部調查研究和聯繫基層制度,面對面解決實際問題。對研究決定的事抓住不放,強化落實,務求實效。進一步改進會風文風,嚴格控制政府會議的數量和規模。
加強廉潔型政府建設,樹立政府公信力。嚴格執行“三重一大”集體決策制度,加強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制約。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領導幹部公僕意識,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研究工作、破解難題、維護穩定、推動發展上。著力解決好土地徵用、房屋拆遷、環境保護、工程招投標等領域中的突出問題,加大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力度,嚴厲查處失職瀆職行為。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確保“三公”支出零增長,嚴格控制各類節慶活動,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讓人民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