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
建國後為通遠鄉,1958年與
灣子鄉合建星火公社,1961年建通遠公社,1966年至1972年曾名紅旗公社,1984年建通遠鎮。1996年,面積31.4平方千米,人口2.7萬人,轄通遠、何村、火箭、華邑莊、車張、官路、史喻、杜家、灰堆坡、仁村10個行政村。
灣子鎮位於高陵縣西北部,轄灣子、北孫、官市、生王、大雷、岳華、西張市、東張市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灣子村。高(陵)永(樂鎮)公路過境。
建國初為灣子鄉,1958年與通遠鄉合建星火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面積21平方千米,人口1.9萬人,轄北孫、西張市、灣子、關市、生王、大夫雷、岳華7個行政村。2011年撤鄉設鎮。
2015年,撤銷灣子鎮,併入通遠鎮。
2017年4月29日,撤銷通遠鎮設立通遠街道辦事處。
歷史悠久
通遠歷史悠久、土地肥沃、人傑地靈。全省最大的天主教堂,在通遠設立,而且是西北地區教務活動中心。教堂歷史源遠,常有國內外教徒前往朝聖,因此有“中國通遠”之稱。
通遠鎮 ,位於縣城西北4.45公里,高永公路以北、高三公路以南通遠坊。清時建有天主教堂,是西北地區教務活動中心。
建國後,相繼建有西北人民革命大學(已遷)、陝西省第一康復醫院(已遷)、陝西省通遠坊幹部療養院(已遷)、供銷社、稅務所、公安派出所、信用社、工商所、高陵師範(後改稱縣二中)、鄉辦國中、國小及工商和服務企業等。1964年,國家地質部第二綜合物探大隊遷駐。1984年,商貿活動已具規模。東西向主街寬20米、長110米,瀝青路面。街西南北4號瀝青公路與高永、高三公路銜接。街道兩旁種植法桐、中國槐,並安裝照明路燈。商業網點、營業門店鱗次櫛比。駐鎮第二綜合物探大隊、縣二中和鎮政府使用自來水。居民與農戶飲用機井水或自備壓水井。污水排放村北漬水渠。
今朝,通遠鎮人民積極回響黨的富民政策,依託農業生產優越的條件,大力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現已形成“南栽梨棗北種菜,中間兩條果林帶”產業格局,發展溫室大棚1千多棟,並被西安市政府授予“無公害日光溫室大棚生產基地”而遠近聞名。全鎮梨棗栽值面積達6000多畝,棗味甜美,品優價廉,遠銷全國各地。酥梨種植面積2300多畝,露地菜面積4400畝,全鎮糧食種植面積與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6:4。農民純收入4100元,並成為全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示範鄉鎮,
農民收入穩步上升。
養殖業發展
養殖業發展迅速。已形成了肉雞屠宰專業村,每年向市場提供肉雞180萬公斤,產值達1080萬元。不斷擴大優質奶牛養殖,一個1仟多頭的奶牛養殖村已形成。布爾
山羊、肉鴿、
豬、兔、狗等
飼養正在向規模化發展,農民增收途徑不斷拓寬。
農副產品
農副產品加工業興旺。火箭麵粉廠經過第三期工程改造日出優質麵粉200噸年產值40萬元,通遠香油廠、仁村編織袋廠等非公有制企業的發展。消化了當地農產品,進一步解決了農業村富餘勞動力,史喻的乾饃,香脆可口,註冊後,訂單不斷供不應求,狗娃豬蹄,製作精細,餐館顧客爆滿,天天都有外地客人前往品嘗。全鎮事業滾動發展,齊頭並進,農業綜合效益不斷提高。
目前全鎮已形成九大農業特色品牌。用六句話概括為“芹菜綠、酥梨黃、梨棗個個賽蜂糖;麵粉白、乾饃香,小磨香油飄四方;肉雞肥、奶牛壯,狗娃豬蹄遠名揚"。
發展建設
基礎設施的狀況是評價一個旅遊地質量的標準,直接影響著它的遊客容量和遊人的停留時間。該鎮自2008年被列入“關中百鎮建設”之一,2009年被確定為陝西107個重點鎮之一後,鎮黨委、政府結合通遠實際,按照“整體規劃、著眼未來、分享實施、重在基礎,這裡打造集貿型、旅遊觀光型社會主義小城鎮”的工作思路,制定了《通遠鎮小城鎮建設規劃》,全力推進小城鎮建設。2008年至今,該鎮完成了鎮區主街道歐式立面改造1.6萬平方米;完成了625米東西街道二期道路及配套工程;完成了1600米環鎮東路建設及360米的鎮迎賓大道加寬工程,又籌資2000餘萬元提升區域基礎設施水平,鎮中心幼稚園、派出所、物資配送中心、縣精神病康復中心、鎮垃圾處理中轉站已全面投入使用,進一步提升了鎮街整體形象,歷史文化旅遊休閒名鎮建設步伐不斷加快。
發展模式
發展模式,打響通遠九大品牌,產業結構調整工作突出溫室大棚和鮮食棗發展,2003年底發展溫室大棚1350棟,鮮食棗4750畝,露地菜4400畝,加大對鄉鎮企業的扶持,保持鄉鎮企業良好的發展勢頭,2003年底,使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2.3億元,利稅36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