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朮

通用技術(簡稱GT)在高中課程當中是指信息技術之外的,較為寬泛的、體現基礎性和通用性並與專業技術相區別的技術,是日常生活中套用廣泛、對廣大同學的發展具有廣泛遷移價值的技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通用技術
  • 外文名:General technology
  • 面向對象:高中生
  • 作用:廣大同學發展有廣泛價值的技術
一、課程的基本理念
作者:來源:時間:2009-5-1515:00:38閱讀398次【大中小】
(一)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著力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
普通高中階段的技術課程屬於通識教育範疇,是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為主旨的教育,是高中學生的必修課程。通用技術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必須為每一個學生拓展技術教育學習經歷、行使受教育權利提供機會和條件。要充分考慮到高中學生在興趣、生活經歷、地域特徵、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異,在課程、教材、教學及其評價等方面鼓勵多樣性和選擇性,以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促使學生的個性發展。
通用技術課程應當避免機械的、單一的技能訓練,強調學習中學生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領悟三者之間的統一,注重在拓展學生技術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共通能力的發展。
(二)注重學生創造潛能的開發,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高中學生正處於創造力發展的重要階段,他們的想像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批判精神都達到了新的水平。在學習活動中,要鼓勵學生想像、懷疑和批判,要營造民主、活躍、進取的學習氛圍;應充分利用通用技術課程的內容載體,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應通過技術設計、技術試驗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敢於創新、善於創造的精神和勇氣,使學生的創造潛能得到良好的引導和有效的開發,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三)立足科學、技術、社會的視野,加強人文素養的教育
當代社會,技術與科學、社會的關係越來越密切。通用技術課程應當通過具體的技術實踐使學生理解技術與科學的聯繫和區別,以及兩者對社會發展、人類生活所具有的同等意義上的重要作用,從而深化學生的認識,開拓學生的視野。與此同時,應注意將技術所蘊含的豐富的人文因素,自然地融入技術課程的教學之中,使其滋潤學生的心田,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養。
(四)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努力反映先進技術和先進文化
技術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它具有鮮明的時代印記。通用技術課程應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選擇課程內容,在注重課程內容的基礎性、通用性的同時,注重它的先進性;應注意從學生現實生活所接觸的技術內容向現代技術和高新技術延伸,使學生有機會了解現代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技術發展的嶄新成果和未來走向;應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有機會接觸到所能理解的最新發展成果和技術信息,從而領略到技術發展的內在動力和文化意義,增強對當代先進技術及其文化的理解。
(五)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倡導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學生的技術學習過程應是主動建構知識、不斷拓展能力的過程,也是富有生機、充滿探究、生動活潑的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幫助者,更是學生的親密朋友。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應當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精心設計和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應當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技術學習特點,指導學生採取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網路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積極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以及終身學習能力的發展。
二、課程設計思路
作者:來源:時間:2009-5-1515:00:09閱讀458次【大中小】
(一)課程的模組結構
通用技術課程設9個模組,其中必修模組2個,為“技術與設計1”、“技術與設計2”,其餘均為選修模組。每個模組2學分,教學時間為36課時。
1.課程的模組結構圖
2.關於課程模組的說明
必修模組
通用技術課程的必修模組是“技術與設計1”“技術與設計2”,2個必修模組之間呈遞進關係,即“技術與設計1”是“技術與設計2”的基礎。
“技術與設計1”“技術與設計2”的基本內容是技術設計。技術設計是技術的基礎內容,是技術發展的關鍵,是動手與動腦相結合、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良好載體,對學生理解技術、使用技術、套用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的技術素養的提高具有奠基作用。技術設計中的一些基礎內容及專題,如“設計的最佳化”“系統與設計”“控制與設計”等體現了科技發展的先進成果和先進文化,是當代技術思想和方法的重要的、基礎的組成部分,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和方法論意義,對所有學生的發展都具有教育價值。此外,技術設計還具有通用性強、適用面廣、可遷移性大、實施條件靈活等特點。通用技術課程的必修內容集中反映了提高學生技術素養的基本要求,體現了技術發展的時代特徵,是學生未來生活必備、終身發展有用的基礎內容,也是學生學習通用技術課程選修模組的基礎。
技術與設計1普通高中通用技術學習的導入模組。旨在使學生理解技術及其性質,經歷一般的技術設計過程,並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的勞動與技術學習的基礎上,形成結構較為完整的技術素養。具體內容有技術及其性質、設計過程、設計的交流、設計的評價。建議在高一年級第一學期開設。
技術與設計2技術與設計1基礎上的必修模組。具體內容為具有典型意義的專題性技術設計,它們是結構與設計、流程與設計、系統與設計、控制與設計。這些技術設計專題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和廣泛的套用性,實施條件也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建議在高一年級學完“技術與設計1”後開設。
選修模組
通用技術課程的選修模組著眼於不同學生的不同發展要求,其內容是必修模組在不同具體技術領域的延伸和深化,旨在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更為多樣的技術實踐的機會,拓展學生的技術經歷,提高學生理論套用於實踐的能力。
通用技術課程設定選修模組7個,模組之間為並列關係,供學生在修學必修模組之後根據興趣和條件自由選擇。
選修1(電子控制技術)以電子技術為基礎設立的選修模組。具體內容有感測器、數字電路、電磁繼電器、電子控制系統及其套用。學生可以通過設計和製作電子控制產品進行一些簡易的技術試驗,接觸一些更具挑戰意義、更富有趣味的技術問題。建議在高二年級開設。
選修2(建築及其設計)立足於日常生活和生產中套用廣泛的建築技術而設立的選修模組。具體內容有建築與文化、建築結構及其簡單設計、建築材料及其加工、建築構造及其設計。該模組人文內涵豐富,實用性強,設計和製作內容簡便易行。建議在高二或高三年級開設。
選修3(簡易機器人製作)基於計算機技術的學習平台、將機械傳動與單片機的套用有機組合的選修模組。具體內容有單片機及其控制程式、單片機與控制電路、單片機與傳動機械。該模組給學生提供了運用當代先進技術和先進思想方法進行設計、製作,以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建議在高二或高三年級開設。
選修4(現代農業技術)以較為先進的、與日常生活聯繫緊密的現代農業技術的理念和方法,以及農業技術試驗為主要內容的選修模組。該模組設定了可供選擇的6個研修專題,它們是:綠色食品、品種資源的保護和引進、無土栽培、營養與飼料、病蟲害預測及綜合治理、農副產品行銷。每個專題18課時,選修2個專題即可獲得該模組的學分。該模組的專題選擇及內容確定考慮了城鄉學校的不同情況及其實施的可行性,因此,不僅農村中學可以開設,而且城市中學也可以選擇專題開設。建議在高二或高三年級開設。
選修5(家政與生活技術)以家政與技術的聯繫為基點、旨在提高學生未來生活質量而設立的選修模組。具體內容有家政概述、家庭管理、家庭理財、家庭保健。該模組緊貼學生生活,內容豐富有趣,設施要求低。建議在高一或高二年級開設。
選修6(服裝及其設計)旨在通過學生對服裝的認識、欣賞、設計及簡單製作增添生活情趣、提高生活品位、增強審美和造美能力的選修模組。具體內容有服裝與材料、服裝與文化、著裝設計、服裝設計。該模組蘊含豐富的人文因素,同時又具有一定的技術含量。建議在高二或高三年級開設
選修7(汽車駕駛與保養)側重於技術套用和實際操作能力培養的選修模組。具體內容有汽車構造與工作原理、汽車駕駛有關法規、汽車駕駛技術、汽車例行保養。該模組為學生提供了接觸當代技術產品、學習和使用具體技術的機會,具有科學與技術緊密結合、操作性強等特點。建議在高二或高三年級開設。
考慮到經費、場所、設備等因素,本著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在上述選修模組中,建議將電子控制技術、家政與生活技術模組列為學校優先開設的選修模組,農村學校要同時考慮開設現代農業技術模組。各學校應積極創造條件儘快開齊選修模組,以為學生創設更大的選擇空間。
3.關於修學課程模組的建議
修完必修的2個模組並獲得4個學分,作為高中畢業的最低要求。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未來就業或升學的需要修學選修模組。建議具有工科、農科取向的學生在獲得必修的4個學分之後至少再選修4個學分,即共獲得8個學分。
農村普通高中的學生在修學必修模組的基礎上,可以結合“綠色證書”教育及其他技術培訓獲得“雙證”;城市普通中學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需要和學校的具體條件開設職業技術類地方或校本課程,學生通過選學職業技術課程獲得相應的學習證書。這些學習經歷及所獲得的相應證書,作為高中畢業生就業或升學所需要的參考材料。
(二)關於課程標準結構的說明
《全日制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的通用技術部分由課程理念、課程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實施建議及案例等部分組成。
課程理念是進行課程設計、確立課程目標、選擇課程內容、組織課程實施的思想基礎,著重列出涉及本課程理論與實踐的幾個主要問題,加以簡要闡述,以便使課程實施者了解本次課程改革通用技術課程的基本思想,並使之貫穿於課程實施的全過程。
課程設計思路著重介紹本次課程改革中通用技術課程設計的基本思路、課程結構中的模組設定及其選修建議、課程標準的結構及其使用方法等。
課程目標是依據本次課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技術課程的性質及任務提出的,是高中學生通過技術課程學習必須實現的最低成就狀態,是選擇課程內容、實施課程教學、開發教學材料、進行課程評價及管理的依據。通用技術的課程目標緊緊圍繞技術素養展開,注重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的結合,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統一,在體現《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所提出的培養目標的同時,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並形成了通用技術在課程目標上的獨特追求。
內容標準是從課程理念和目標出發,依據通用技術的特點和我國的教育現狀提出的學生學習內容及其要求的基準。通用技術課程內容標準以模組中的每一個主題為陳述的基本單元,每個主題的內容標準由若干個具體條目組成。每個標準條目除明確應學習的內容及應達到的要求外,還根據需要進行了舉例。這些例子是從技術的特性出發,對標準內容的解釋或說明,以使讀者更好地理解標準的內容。每個主題除列出內容標準外,還提出了實現標準的一些活動建議。對這些建議,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實際選擇使用,也可自主設計其他各類活動。
實施建議是在課程實施層面上對課程的教學、評價、教材編寫、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等方面所提出的建設性意見,對技術課程的實施具有指導性和啟示性,可供課程實施者參考。通用技術課程的實施建議注重新課程理念在實施過程中的具體套用,在簡述相應的原則、方法和策略的同時突出了重點;在儀器、設備、場地、專用教室、師資等方面也提出了因地制宜、注重條件替代的思路,為各地、各學校的課程實施留下了創造的空間。
案例具有解釋、引導和啟示功能,對理解課程標準具有輔助作用。通用技術課程的案例有些是專題性的,有些是綜合性的,供課程實施時參考。
(三)關於目標要求的說明
本標準按照學習目標的要求,使用了體現不同水平的行為動詞。這些詞語有些是對學習結果目標的描述,有些是對學習過程目標的描述,並分別指向知識性目標、技能性目標、情感性目標。現說明如下:
各水平的要求內容標準中使用的行為動詞
知識性目標低
?
高了解水平
再認或回憶事實性知識;識別、辨認事實或證據;列舉屬於某一概念的例子;描述對象的基本特徵等。說出、知道、了解、認識、熟悉
理解水平
把握事物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繫;新舊知識之間能建立聯繫;進行解釋、推斷、區分、擴展;提供證據;收集、整理信息等。說明、理解、解釋、比較、權衡、找出、選擇、識別、調查
遷移套用水平
歸納、總結規律和原理;將學到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套用到新的問題情境中;建立不同情境中的合理聯繫等。掌握、分析、歸納、概括、確定、判斷、最佳化、改進
技能性目標低
?
高模仿水平
在原型示範和他人指導下完成操作。模仿、嘗試
獨立操作水平
獨立完成操作;在評價的基礎上調整與改進;與已有技能建立聯繫等。會、能、學會、進行、完成、制定、識讀、繪製、畫出、檢測、安裝、操作、運用、使用、選擇
熟練操作水平
根據需要評價、選擇並熟練操作技術和工具。掌握、實現、靈活運用
情感性目標低
?
高經歷(感受)水平
從事並經歷一項活動的全過程,獲得感性認識。感受、參與、經歷、體驗、交流、討論、觀察、調查、參觀
反應(認同)水平
在經歷基礎上獲得並表達感受、態度和價值判斷;做出相應的反應等。關注、提出、獲得、確認、欣賞、發現、判斷
領悟(內化)水平
建立穩定的態度、一貫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化的價值觀等。養成、形成、具有、樹立、確立、發展、保持、增強
三、課程目標
作者:來源:時間:2009-5-1514:59:15閱讀271次【大中小】
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立足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以基礎的、寬泛的、與學生日常生活聯繫緊密的技術內容為載體,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為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將進一步拓展技術學習的視野,學會或掌握一些通用技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技術及其設計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技術探究、運用技術原理解決實際問題以及終身進行技術學習的能力;形成和保持對技術的興趣和學習願望,具有正確的技術觀和較強的技術創新意識;養成積極、負責、安全地使用技術的行為習慣,發展初步的技術能力和一定的職業規劃能力,為迎接未來社會挑戰、提高生活質量、實現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高中通用技術課程在實現以上目標的同時,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並著力在以下幾個方面形成目標上的獨特追求:技術的理解、使用、改進及決策能力;意念的表達與理念轉化為操作方案的能力;知識的整合、套用及物化能力;創造性想像、批判性思維及問題解決的能力;技術文化的理解、評價及選擇能力。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技術的性質,了解技術的發展歷史和一些最新的技術成果以及技術在生活和生產中的套用,能正確認識技術對人們日常生活及社會產生的正反兩方面的影響,具有正確使用生活中一些常用技術的基本技能。
2.了解技術設計的基本知識,初步掌握技術設計的一般程式和基本技能,了解它們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的套用,能對技術設計的過程、方案和成果作出比較全面的評價。
3.能從技術設計的角度理解結構、系統、流程、控制的一般概念,了解簡單的結構設計、系統設計、流程設計、控制設計的基本知識,以及這些知識與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的內在聯繫和廣泛套用。
4.了解技術語言的種類及其套用,能繪製和識讀一些簡單的技術圖樣,會使用幾種常用的規範的技術語言進行交流。
5.熟悉一些常見材料的屬性及加工方法,能根據設計要求選擇材料和工具,能根據設計方案製作產品或模型。
6.具有初步的技術試驗的操作技能,能進行基本的技術測試和技術指標測量,會寫簡單的技術測試和技術試驗報告。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將人們的需求和願望確認為值得解決的技術問題、並形成設計方案的過程,初步學會從技術的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多角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發展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想像的能力。
2.經歷技術方案的實現或轉化為產品的過程,初步學會模型或產品的製作、裝配、調試的方法。體驗意念具體化和方案物化過程中的複雜性和創造性,發展動手實踐能力。
3.經歷技術設計中交流與評價的過程,初步學會一些技術交流的方法,發展技術的表達和評價能力。
4.經歷觀察、構想、安裝、測試、調試、測量等簡單的技術試驗過程,學會簡單的技術試驗方法,理解技術試驗在技術發明、技術革新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技術試驗能力。
5.經歷將結構、流程、系統與控制的基本知識套用於技術實踐的過程,初步掌握結構、流程、系統與控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發展創新精神和理論運用於實踐的能力。
6.經歷典型的技術設計、製作和評價的活動過程,初步掌握基本的技術學習方法和技術探究方法,具有初步的參與技術活動的能力和使用技術及其產品的能力,發展技術的決策能力、創新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形成和保持對技術問題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領略技術世界的奧秘與神奇,關注技術的新發展,具有對待技術的積極態度和正確使用技術的意識。
2.熟悉從事技術活動必須具備的品質,能夠安全而又負責任地參加技術活動,具有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的態度,養成嚴謹、守信、負責、勤儉、進取等良好品質。
3.體驗技術問題解決過程的艱辛與曲折,具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培養不怕困難、不屈不撓的意志,感受解決技術難題和獲得勞動成果所帶來的喜悅。
4.認識技術的創造性特徵,形成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態度,培養富於想像、善於批判、敢於表現個性、勇於創新的個性品質。
5.理解技術的文化特性和藝術特性,具有認識技術問題的國際視野和全球意識,以及一定的對技術文化的理解和選擇能力。
6.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係,增強勞動觀念,具有敬業意識與創業意識,形成與技術相聯繫的經濟意識、質量意識、環保意識、倫理意識,以及主動參與當地經濟建設的意識。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目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應注意融合與協調,努力實現三者的有機統一。
四、內容標準
作者:來源:時間:2009-5-1514:58:33閱讀257次【大中小】
(一)必修課程
必修課程是全體高中學生必須修學的課程內容,它為後續的選修課程提供了必要的基礎。其內容標準規定了高中畢業生必須達到的最低技術素養水平。
通用技術課程的必修內容為技術與設計。它包括2個模組:“技術與設計1”和“技術與設計2”。它是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的核心,是提高學生技術素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基礎內容和良好載體。這裡的設計以產品設計為依託,是一個大設計的概念,包括問題的確認、設計方案的制定、原型與模型的製作、方案的最佳化等在內的完整的設計過程,而不是單純的圖紙設計。
“技術與設計1”使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對技術有更為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初步掌握一個通用的、完整的設計過程,學會與設計有關的各種途徑、方法,了解設計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
“技術與設計2”是在“技術與設計1”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種專題性設計,集中體現了一些重要的技術思想和方法,它更關注設計過程中“結構”“流程”“系統”和“控制”的基本思想和設計的基本方法,注重學生對這些思想和方法的套用及實際問題的解決。
(二)選修課程
選修課程是在必修課程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條件,為滿足學生的不同興趣和不同發展需要而開設的課程。這些課程拓展了學生的學習基礎,有助於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發展他們的特長。
通用技術的選修課程共有7個模組,每個模組2學分。這些模組為並列關係,沒有層次之分和順序要求。但可能由於所涉及的知識或其他原因,有的模組(如“家政與生活技術”、“服裝及其設計”)可在高一或高二年級開設,而有的模組(如“簡易機器人製作”)可在高二或高三年級開設。
“電子控制技術”介紹常用的電子控制的基本知識,重視這些知識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的套用。該模組適合各類學校開設,可供各類學生、特別是具有理工科發展傾向的學生選修。
“建築及其設計”著重建築結構及構件的設計,並涉及到建築的許多人文因素和社會因素。該模組既適合對理工科感興趣的學生,也適合對文化、藝術感興趣的學生;既適合城市學校,也適合農村學校。在課程實施中,還可以體現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簡易機器人製作”相對於其他模組,開設條件要求較高,適合條件較好的學校和在這方面有一定興趣的學生。
“現代農業技術”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模組,它採用專題形式選擇了6個方面的學習內容,可供農、林、牧、副、漁等不同經濟地區的學校開設。選修此模組的學生至少修學2個專題。學校在選擇所開設的模組時,不要狹隘地把它理解為只適合農村學生,它同樣適用於對所列專題感興趣的城市學生。
“家政與生活技術”從家政的角度介紹了一些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繫的生活技術,這些技術是提高生活質量所必須學會的內容。該模組的開設沒有特殊的條件要求,適合於各類學校和所有學生。
“服裝及其設計”反映了新的服裝觀,介紹了服裝及著裝的設計常識,對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有重要作用。該模組對設備要求不高,各地均可開設。適合在這方面或相關領域有興趣的學生。
“汽車駕駛與保養”不僅包括基本的技能訓練,還包括汽車構造與原理、汽車文化、汽車帶來的環境問題等內容,這些在現代社會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可以在有條件的學校中開設,供對此有興趣的學生選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