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濟橋是位於江蘇省鹽城市伍佑鎮的橋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通濟橋
- 所屬地區:蘇省鹽城市伍佑鎮
- 類型:石拱橋
通濟橋是位於江蘇省鹽城市伍佑鎮的橋樑。
位於四川省天府新區成都片區華陽街道西,橫跨府河,又名“中興大橋”。系卷拱7孔石橋,寬10米,清道光五年(1825年)由舉人賈璉生募捐修建。1949年冬,國民黨軍隊潰退時炸毀東端1孔,1952年修復,橋上有石欄,立石柱10...
在阜寧城老街的東巷口東首,有一座阜寧最古老的建築---通濟橋。通濟橋又稱“三官殿橋”(原三官殿廟址在橋東60米處),該廟建於清乾隆年間,1946年大殿被拆除,其餘建築於解放初年拆毀,民間流傳很廣的“三官殿”的典故即源於此。東西向架於鹽河(又稱沿岡河)之上。通濟橋為明代糜[ mí ]杲[gǎo] ...
通濟橋,本名北溪橋,俗呼大橋,位於杭州市餘杭區餘杭鎮西北,南北向跨於南苕溪上。通濟橋本名北溪橋,俗呼大橋,位於杭州市餘杭區餘杭鎮西北,南北向跨於南苕溪上。該橋為三孔石拱橋,拱券採用縱聯並列分節砌置法,西邊迎水面,橋墩外築有兩堵分水角,上方各開一個溢洪券洞,以備天目山水猛漲時泄洪之用,...
通濟橋位於八一路南端,橫跨婺江南北。原為浮橋,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建成。俗稱金華大橋,位於金華市西南隅。它是金華的勝景之一,橫跨婺江之上,是連結金華南北兩區的紐帶,是通向蘭溪、衢州的要道。通濟橋白天人來車往,絡繹不絕;入夜燈光橋影,江波蕩漾。夜景之美,令人駐足忘返。 通濟橋位於八一路南...
通濟橋在佛山有著悠久的歷史意義,是佛山最早興建的第一座大木橋,據專家考證,該橋早期由鄉民集資修建的木質人行橋。歲月變遷,昔日通濟橋已蹤跡 難覓,使年年“行通濟”徒有其名,實為憾事。為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弘揚傳統文化,佛山市政府斥資1700萬元於2001年1月18日復原通濟橋。修復後的通濟橋建築優美,文化...
通濟橋為紹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為宋代古橋,於元代明代進行重修,現橋為光緒二十五年(1899)之前重修。橋為南北向單孔石拱橋,全長20.9米,寬4.7米,淨跨度6.4米,矢高4米,拱券採用條石並列砌築,橋面正中兩側設有護欄,以抱鼓石收尾。結構緊湊,風格雄渾。貫通橋面的長系石兩頭雕有龍頭,具有固定橋體的功能...
通濟橋,位於河北省邯鄲邯山區馬莊鄉張莊橋村內,橫臥於滏陽河上,上有“通濟橋”三個大字。“通濟”二字是濟困,給人以方便之意。該橋始建於明代,原名普濟橋。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重修後,改名通濟橋,通稱之為張莊橋。根據邯山區志記載,該橋跨徑20米,為單拱石橋,橋兩側各有石柱16根,欄板15塊,...
廣濟橋(又名碧天橋,通濟橋),是古運河上唯 一大跨度的七孔石拱橋,橋長78.7米,面寬6.12米,頂寬5.2米,端設石階八十,石欄素麵,橋欄飾有捲雲抱鼓石,又有望柱六十四,上刻覆蓮,中孔跨徑15.69米,頂拱鐫有“弘治二年”字樣。走到橋頂,可以看到古鎮的全貌。1989年列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濟...
通濟橋位於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琵琶鎮青峰村,建於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石橋橫跨佛見河,條石建造,長40米、寬5.3米、高6.5米。橋身為3拱平橋,拱高5.2米,中拱跨度8.8米,邊拱跨度7.5米,側面有石刻龍頭。石坊因橋而建,建於橋北20米處。石坊檐下雕刻人物花草圖案,立柱、橫坊題刻文字、楹聯,...
廣濟橋,又名碧天橋、通濟橋。位於杭州市臨平區塘棲鎮西北,南北向架於京杭大運河上,為古運河上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橋。此橋造型秀麗,水平全長78.7米,寬6.12米。史籍記載 據清光緒《唐棲志》卷三“橋樑”載:“通濟長橋在唐棲鎮,弘治二年(1489)建。”又“弘治間鄞人陳守清募建,橋計七洞。嘉靖庚寅(...
餘姚通濟橋,位於浙江省餘姚市城區,橫跨城中的姚江之上,為餘姚南北交通要道。餘姚通濟橋始建於北宋慶曆年間(1041~1048年),原系木橋,由余姚縣令謝景初建,取名德惠橋。清雍正九年(1731年),由浙江總督李衛重建餘姚通濟橋。餘姚通濟橋為3孔薄墩薄拱半圓形駝峰式石拱橋,全長43.4米,中孔淨跨14.2米,...
通濟橋 通濟橋是位於河北省保定市的橋樑。古代立體交叉橋形式的拱橋,在河北滿城南關外,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重修,橋上下都可通“車輿”。
華陽通濟橋是川西平原現在已經難得一見的傳統石拱橋之一。(現已重建)這座橋連通著天府新區錦江兩岸的正西街與協和上街,是華陽城區內居民依賴的交通要道。基本介紹 華陽通濟橋位於成都市天府新區華陽街道西側府河上,又名中興大橋。修建於清道光五年(1825年),該橋為東西走向,石結構七孔拱橋,橋長98.7米,寬10....
金華通濟橋,俗稱金華大橋,位於浙江省金華市西南隅。它是金華的勝景之一,橫跨婺江之上,是連結金華南北兩區的紐帶,是通向蘭溪、衢州的要道。歷史發展 通濟橋位於八一路南端,橫跨婺江南北。原為浮橋,元代元統二年(公元1334年)建成十一孔石墩木樑橋,上覆橋屋50間,間以三殿兩亭,亭置四天王,殿塑妥大士...
平陰通濟橋 平陰通濟橋,位於濟南至蘭考公路上平陰縣王鎬店西,跨玉帶河。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由崔世祿、王顯才、王義和道人侯真等建。山西洪洞劉志繼修。清乾隆六年,其子襄、孫光晉重修。為5孔,跨徑各3.5米石拱橋,長33.5米,寬7米,高3米。現仍使用。
西溪通濟橋 西溪通濟橋是中國江蘇省鹽城市境內橋樑。鹽城旅遊景點 西溪通濟橋 西溪通濟橋,位於東台西溪的雄河和晏溪河交匯處,為宋代縱聯半孔無鉸拱形磚橋, 明, 清曾經修建,東西向,橋長17.1米,寬5.5米,孔徑3.4米,橋面青磚45度鑲嵌砌成,
南堡通濟橋,又稱澮水橋,位於山西省臨汾市侯馬市新田鄉鎮南堡村。2016年6月6日,南堡通濟橋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沿革 春秋時期(前770年—前476年),澮水橋(南堡通濟橋)為晉平公與齊景公的相會地,由民間捐建。金—清(12世紀—17世紀),南堡通濟橋多次重修。建築特點 南堡...
滬瀆通濟橋是據陸家鎮志載有關橋名來歷,時夏駕河口有石碑,額篆“滬瀆”,意即“吳淞江下游”而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位於吳淞江下游龍王廟,系建於明代石拱橋,幾經修建議稱“通濟”,明嘉靖元年1522年巡撫李允嗣創建夏駕河口閘。到御史林應訓督修水利,復建夏駕河口閘。清康熙中1692年,典商程文翊在壩上...
通濟橋水電站 通濟橋水電站位於浙江省,根據《水利部關於開展綠色小水電站創建工作的通知》,2019年1月,被評為2018年度綠色小水電站。
通濟橋社區成立於2001年12月。位於華陽街道中心地段,是由原通濟橋街社區與正西街社區合併而成,是華陽街道辦事處所在地,分別與華新街、半邊街和菜蔬社區相接,轄區面積1平方公里,現有26個居民小區,轄區單位15個,居民4500戶,人口約11000人,是人口密集,商業比較繁榮的純居民住宅社區。社區現建有社區黨支部1個...
江東橋(Jiangdong Bridge),曾用名虎渡橋、江東古橋、通濟橋,是中國福建省漳州市境內連線台商投資區和龍文區的一座橋樑,位於九龍江北溪(柳營江)水道之上,是世界最大最重構件的石樑橋,古稱“三省通衢”,“八閩重鎮",是中國古代十大名橋之一,曾是閩粵、閩湘公路必經之路。宋紹熙間(1190至1194年),在...
連江大橋古名通濟橋,又稱江南橋,經三次改造,1972年8月1日竣工通車。連江大橋古名通濟橋,又稱江南橋。原橋北182米為弧形石板鋪設橋面,橋南尚有160米系過水路堤,只供行人通行,遇洪水仍靠舟渡。新中國成立後進行3次改建。第一次是1953年9月,由福建省公路局設計院勘測設計,北段利用舊墩台,南段路堤...
筍江橋,又名“通濟橋”,俗稱“浮橋”,位於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晉江江面上。簡介 又名“通濟橋”,俗稱“浮橋”,位於泉州市鯉城區新門外“石筍”附近的筍江上。名字來源 宋皇祐初(1049年)“造舟為梁”,名“履坦”,俗呼“浮橋”;元豐七年(1084年)改名“通濟”;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年)僧人文會倡建...
馬王橋,又名通濟橋,是靖洲縣城大南門外的橋樑,跨於異溪之上,為單拱青石拱橋。馬王橋,始建於五代後晉天福年間,為楚王馬氏駐師于靖時所建,後人稱之"馬王橋"。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據清光緒《靖州直隸州志》記載:"乾隆十九年(1754)五月初三日,九龍山發水,西南一帶崩潰甚多,馬王橋沖塌"。後修復...
通脊橋,位於廣東佛山市,橫跨洛水河,北連金魚街,始建於明代,分別於嘉靖38年(1559年)、隆慶2年(1568年)、萬曆9年(1581年)三次重修。天啟六年(1626)戶部尚書李侍問再次發起募捐重修,取名“通濟橋”取其“必通而後有濟也”之意。通脊橋在佛山有著悠久的歷史意義,是佛山最早興建的第一座大木橋,據...
澧陽橋,古澹水河上之橋,原名通濟橋。明正德丙子(1516)年知州葉士美重修後,更名澧陽橋,取橋臨澧水之北義,明澧籍尚書李如圭有記。古澧陽橋建有樓屋十一間(孔),長二十二丈,高四丈,闊三丈。為澧州一“可眺、可臨、可愛、可慕、可圖、可操、可詠、可觴、充然於自然之境”的“尤美”之橋。地名...
梅登高橋位於杭州高級中學西側,舊名通濟橋,俗稱梅家橋,明代始稱梅東高橋。景點介紹 杭州高級中學是古代的貢院。參加科舉考試的考生有考中榮升、考不中和考死三種命運。科舉考試完畢放榜,高中的身戴大紅花、坐著轎子,前面有鑼鼓“鐺鐺”敲著,從貢院出來,經文龍巷、文星巷、長慶街、青雲街,遊街揚名,意味從此...
茂林橋,位於廣西玉林市城東的10公里茂林圩旁。東西橫跨南流江,建橋始於元至正年間(1314-1468年),初名通濟橋,明弘治年間(1488-1505年)重修後改稱太平橋.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重修後更名茂林橋。歷史人文 這是一條古代交通大動脈,南流江是中國南海上絲綢之路的出海口,茂林橋恰恰是東西南北的交匯點,交通要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