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陽橋

澧陽橋

澧陽橋,古澹水河上之橋,原名通濟橋。明正德丙子(1516)年知州葉士美重修後,更名澧陽橋,取橋臨澧水之北義,明澧籍尚書李如圭有記。古澧陽橋建有樓屋十一間(孔),長二十二丈,高四丈,闊三丈。為澧州一“可眺、可臨、可愛、可慕、可圖、可操、可詠、可觴、充然於自然之境”的“尤美”之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澧陽橋
  • 性質:地名
  • 國家:中國
  • 羅馬字母拼寫:Lǐyáng Qiáo
地名含義,歷史沿革,

地名含義

含義指澹水河上緊鄰澧水之北的古橋樑。

歷史沿革

該橋始建於明正統年間(1436—1449),時為木橋,名為“通濟”。明正德丙子年重修後更名澧陽橋。後遭水毀,華藩重建。至清乾隆五年(1740),知州趙念曾重修。道光戊申年(1848)被水毀,州牧呂裕安率士民重修。至1949年前,又曾屢毀屢修。1956年興修澧陽大堤時,遂為澧陽橋閘所代替,今已成澧浦大道暗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