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榆縣博物館

通榆縣博物館

通榆縣博物館,位於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繁榮大街3490號,建築面積300平方米,系隸屬於吉林省通榆縣文化新聞出版和體育局,是一所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2006年12月,成立通榆縣博物館;2010年5月,開始籌建通榆縣博物館新館;2015年,通榆縣博物館新館開建;2020年11月,通榆縣博物館新館投入使用。截至2019年末,通榆縣博物館有藏品5789件/套,其中珍貴文物56件/套,舉辦展覽56個,開展教育活動26次,參觀人數4.7萬人次。通榆縣博物館年接待觀眾2萬人次左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通榆縣博物館
  • 外文名:Tongyu County Museum
  • 地理位置: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繁榮大街3490號
  • 類別: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 投用時間:2006年12月
  • 開放時間:夏季:8:30—11:30,14:00—17:30;冬季:8:30—11:30, 13:30—17:00;(閉館前15分鐘停止入館)每周一閉館(館內學習、檢修)
  • 門票價格:免費
  • 藏品數量:5789件/套(截至2019年末)
  • 建築面積:3764 m
歷史沿革,建築布局,綜述,展廳,館藏文物,綜述,重要藏品,藏品保護,機構設定,參觀信息,

歷史沿革

2006年12月,成立通榆縣博物館,它是在通榆縣文物管理所基礎上籌建起來的,作為通榆縣博物館和文物管理所,為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管理。
2010年5月,開始籌建通榆縣博物館新館。
2011年,通榆縣博物館新館籌劃。
2015年,通榆縣博物館新館開建。
2020年11月,通榆縣博物館新館投入使用。

建築布局

綜述

通榆縣博物館建築外形古樸典雅,是通榆縣城市的一大亮點。通榆縣博物館建築面積3764平方米,館內展陳共分四個展廳:歷史文物陳列展廳、細石器文化展廳、宣傳教育活動臨時展廳和生態文化展廳。每個展廳均可容納300餘名觀眾同時參觀。
通榆縣博物館
通榆縣博物館

展廳

  • 基本陳列(舊館)
通榆縣博物館基本陳列有《通榆縣歷史文物基本陳列》《自然資源基本陳列》《科爾沁草原—民俗文化基本陳列》《愛國主義教育—通榆建縣百年成就展》。
《通榆縣歷史文物陳列》2007年12月正式開展。該展以通榆七千年歷史為主線。通過出土文物、遺址照片、歷史文獻資料、板面文字、圖片,展示了舊石器、新石器、青銅、鮮卑、遼金、元明清各階段歷史。展示藏品136件。重要展品有:皮毛犀頭骨化石,各類石器:石鏃、石犁、石斧、石鋸、石磨盤、石餅等,玉石斧、雙連璧等,陶人、陶缽、陶紡輪、陶鬲、陶壺、貝飾件,骨飾件銅器,瓷器等。再現了古代先民及歷史上的東胡、鮮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民族在通榆這片土地上狩獵、遊牧、躍馬揚鞭、縱橫馳騁、繁衍生息的場面。
  • 基本陳列(新館)
通榆縣博物館時長舉辦各種臨時展覽如《建黨100周年》《歷史文物展》《細石器文化展》。
《建黨100周年展》突出政治性、教育性、普及性,全方位、立體式、多角度地展現了百年中國共產黨光輝歷程,特別聚焦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改革發展取得的新成效、打開的新局面。
《歷史文物展》展現通榆縣各個歷史階段的場景,並展示各種藏品,包括陶、瓷、銅、鐵、石、骨、玉器等,器物以生產生活用品居多。這些藏品從不同的側面證明了生活在通榆境內的先民們自新石期時代起,就勞動、生息繁衍在這塊沃土上。
從春秋、戰國、秦漢,到魏晉南北朝這一千多年的時期里,通榆境內生活的先人主要是東胡族、烏桓族和鮮卑族。本展廳展出的是興隆山鎮氈匠鋪鮮卑墓和團結鄉大崗墓葬出土的器物及圖片。氈匠鋪鮮卑墓出土器物較多,具有代表性的為鴨形鼎、金馬牌飾、五銖錢、銅飾件、銅鈴、銅鳴鏑、銅泡等。大崗墓葬也出土了五銖錢,還有玉璜、玉璧。展示主要通過這些出土文物及圖片,讓我們了解到鮮卑等北方遊牧民族的生活狀況和社會面貌。
《細石器文化展》在通榆縣境內共發現有90餘處新石器時期遺址,其中的石器都以細石器為主,這些細石器分布於通榆縣各地,難以數計。細石器是舊石器時代晚期出現的一種新的石器加工工藝,一般是指採用間接打擊法製成的小型細石核、細石葉和用之進一步加工而成的石器工具。它們多數是為裝備骨、木等複合工具的石刃而專門製作的。通榆是吉林省細石器的主要出土地,細石器文化展展示了細石器時期通榆獨具特色的文化面貌。
在通榆大地上早期的人們過著採集、狩獵、捕撈為主的生活,生活中常用的採集工具有大尖狀器和大砍砸器,大型的尖狀器是當時人們用於挖掘塊根或掏掘鼠洞捕捉嚙齒類的小動物的主要工具。狩獵工具主要有射獵用的石鏃、刮削和截割用的小長石片和刮削器、鑽孔和刻劃用的尖狀器和石鑽等工具,這些細石器都是與通榆草原沙丘地區以捕獲較小動物為主的狩獵生活相適應的。通榆縣境內的這種細石器多同打制石斧、石錛、敲砸器、研磨器、磨製石磨盤、石磨棒、石犁、鶴咀鋤、青銅器、鐵器共存。明顯地表現出其發生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發展於新石器時期,延用至青銅器時代(個別地方傳留至鐵器時代初期)的時代特點。博物館展出的這一時期的陶器主要有盛裝食器的陶缽、陶碗、彩陶碗;製作精細的筒形罐、線條流暢的雙耳陶壺、盛儲器物陶盆、陶盤、炊具陶支架、紡線用具陶紡輪、裝飾的蚌殼飾件等文物。通過這些珍貴的實物、圖片、圖表、圖示以及半地穴式房屋模型,生動地展示了遠古時代人類的足跡。

館藏文物

綜述

通榆縣博物館藏品來自通榆縣文物管理所遺存物,考古調查、普查出土文物和民間徵集捐獻三種途徑。藏品類別分16類,分別為:陶器、石器、玉器、骨器、金器、銀器、鐵器、銅器、瓷器、化石、皮革、木器貝器、漆器、墓磚、琉璃瑪瑙等。截至2019年末,通榆縣博物館有藏品5789件/套,其中珍貴文物56件/套。

重要藏品

通榆縣博物館重要藏品有:歷史類藏品中最具有價值的是新石器時期,紅山文化,石鏃、石磨棒、玉石斧、石柬、玉環、雙連璧。青銅時期,漢書文化遺物,幾何紋陶罐、陶雨、契丹族遺物,遼白瓷碗、陶壺、雞冠壺;其中還有遼金、元明清時期銅器、骨器等。

藏品保護

通榆縣博物館在藏品保護工作上,主要按照文物種類、年代採取分類保藏,庫房內採取架、櫃及重要文物防盜保險柜的方式。通榆縣博物館地處平原,氣候環境條件較乾燥,為了適應館藏各種質地的文物保存要求,博物館實行文物預防性保護,對館藏文物特點和環境特點開展文物保存和保護科學的研究,在文物庫房建設、陳列室設施的完善等方面,按照實際情況,發展高效、節能、有針對性的文物保護方法,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機構設定

單位性質:國有事業單位。
經費來源:政府全額撥款。
機構設定:設保管部、陳列部、財會室、保衛科、歷史考古部、辦公室、文物稽查大隊。
人員編制:編制數10人,實有人數12人,專業技術人員9人,行政後勤人員3人。
歷任館長:王春權(2006年)。

參觀信息

  • 地理位置
通榆縣博物館位於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繁榮大街3490號。
通榆縣博物館
  • 交通指引
通榆縣內乘坐7路公車,至美苑尚東區下車過橫道向北步行50米即到。
  • 開放時間
夏季:8:30—11:30,14:00—17:30;
冬季:8:30—11:30,13:30—17:00;
(閉館前15分鐘停止入館)每周一閉館(館內學習、檢修)。
  • 門票價格
免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