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深遠北方的窄路

通往深遠北方的窄路

《通往深遠北方的窄路》是澳大利亞作家理察·弗拉納根第六部小說,書名取自著名日本俳句詩人松尾芭蕉的作品。小說靈感源於其家族的一段悲慘遭遇:其父親曾在二戰中被日軍囚禁,淪為奴工。本書獲得2014年布克文學獎。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通往深遠北方的窄路
  • 外文名稱:The Narrow Road to the Deep North
  • 作品別名:崎路向北
  • 文學體裁:小說
  • 作者:理察·弗拉納根
內容梗概,創作過程,點評鑑賞,作者簡介,

內容梗概

《通往北方深處的窄路》以泰緬鐵路的修建為背景,講述了一位澳大利亞醫生的愛情故事。主人公埃文斯身陷日本戰俘營,一直為兩年前與年輕舅媽的婚外情而悔恨。就在他努力拯救飽受飢餓、霍亂和拷打折磨的人們時,他收到一封信。這封信在處處散發著血腥味的集中營里,給他帶來一抹亮色,並且改變了他的一生……

創作過程

理察·弗蘭納根是澳大利亞土生土長的塔斯馬尼亞人,祖先是19世紀40年代從愛爾蘭流放到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的犯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理察·弗蘭納根的父親被關進日本設立在緬甸的戰俘營,參與泰緬鐵路的修建,受盡折磨。作為“死亡線”——泰緬鐵路的倖存者,弗蘭納根的父親總是以自己的痛苦經歷教育兒女,讓他們不忘這段痛苦屈辱的歷史。“在我們那座棚屋裡,孩子們和他一起舉行一年一度的‘驅魔’儀式”,理察·弗蘭納根曾經在一本雜誌上這樣寫道,“我們6個孩子排成一行,龍記探用日語從1數到10,然後齊聲背誦父親在戰俘營的代號。他還檢查我們的床鋪,毯子都要疊得方方正正,就像當年日本獄吏對集中營戰俘要求的那樣”。這一切對理察·弗蘭納根的成長及其日後的文學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童年的記憶和父親飽含血淚的故事無時無刻不在他轎奔的腦海里盤桓,讓他“欲罷不能”,父親當年不堪回首的痛苦經歷促使他寫作,在12年間五易其稿,終於完成《通往北方深處的窄路》一書。

點評鑑賞

文學的兩大主題是愛與戰爭,而《通往深遠北方的窄路》正是這樣一部關於愛與戰爭的巨著。弗拉納根用其優雅的文字敘述了一個充斥著罪惡和英雄主義的故事,將東方與西方、過去與現實相連。(布克獎評審委員會主席、英國作家和哲學家安東尼·格雷林)

作者簡介

弗拉納根1961年出生於塔斯馬尼亞,在家中六個孩子中排行第五。16歲時輟學,22歲時他來到塔斯馬尼亞大學繼續學習。畢業時獲得藝術系一級榮譽。之後他赴英國牛津大學伍斯特學院繼續深造,並獲得碩士學位。
弗蘭納根上中學時是划艇冠軍,16歲輟學回家當了一名河道導航員,這無疑是一段不尋常的經歷。1994年,33歲的理察·弗蘭納根根據這一段經歷寫出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導航員之死》(Death of River Guide)。該書通過富蘭克林河上導鍵整和航員阿爾傑茲·柯西尼的眼睛,揭示了塔斯馬尼亞作為流放之地的悲慘歷史,痛斥了英國殖民主義者對美麗的大自然,特別是對塔斯馬尼亞島這塊艱重愉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土著人殘酷的踐踏與蹂躪。作品熱情奔放、寓意深遠,許多評論家認為它頗具福克納的風格,出版當年即獲“維多利亞州總理文學獎”和“南澳大利亞州總理文殃危甩請學獎”。弗蘭納根自此在澳大利亞文壇嶄露頭角。
1997年,弗蘭納根出版了他的第二部長篇小說《孤掌之聲》(The Sound of One Hand Clapping)。該書描寫了斯洛維尼亞移民在塔斯馬尼亞的生活,出版後引起很大反響,當年即發行15萬冊,並且獲得“澳大利亞圖書獎”和“萬斯·帕爾默文學獎”,後來頸朵朵又由他自己改編成電影。
經過長期的積累和醞釀,理察·弗蘭納根於2001年推出一本從內容到形式都有別於自己和前人著作的新作《古爾德的魚書》。該書根據情節需要,用不同的顏色——紅、藍、綠、赭——印刷。每一章前都繪有一條與該章內容密切相關的精美的魚,讓人耳目一新。它以後現代主義和現實主義相結合的手法,講述了873645號流放犯威廉·布埃魯·古爾德在天之涯、海之角的范迪門地(塔斯馬尼亞舊稱)薩拉島的悲慘遭遇,講述了一段人類應該永遠為之扼腕長嘆、無法忘記的歷史危和凶糠。《古爾德的魚書》在作者的故鄉塔斯馬尼亞出版後,立即引起強烈反響。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各不相讓。一部分人為作者大膽揭示塔斯馬尼亞在殖民主義統治下的悲慘歷史和作者豐富的想像力欣喜若狂,另外一些人面對這部書時卻困惑不解,茫然不知所措。有評論家甚至指責“這是一部荒謬絕倫的書”,認為書里充滿了拼湊和模仿的痕跡,是對歷史的惡意歪曲。面對讀者基於各自不同立場而產生的爭論,理察·弗蘭納根坦言:“我不喜歡歷史小說,你不可能重塑歷史,只能用歷史表現自己的思想,寫一部當代的小說。”事實上,弗蘭納根“自己的思想”就是幾十年來澳大利亞多元文化色彩日益濃厚的表現。
2006年,理察·弗蘭納根又創作了一部給他帶來很大聲譽的小說:《不知名的恐怖主義者》(The Unknown Terrorist)。該書開篇指出:“愛永無止境這一思想,具有特別的吸引力。面對這一事實,千百年來,人類總是試圖發現愛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的證據。”秉持這一主題,弗蘭納根在書中深刻地揭示了澳大利亞社會生活中無法迴避的矛盾,“描繪出一幅澳大利亞當代社會災難性的圖畫”。“5天,3枚沒有爆炸的炸彈,你生命中每一個真實,最終都變成謊言。你該怎么辦?”
此後不久他又出版了長篇小說《渴望》(Wanting)。弗蘭納根近期的書都保持了後現代主義和現實主義創作手法的和諧一致,既瀰漫著濃厚的自我意識,同時也極具瑰麗的現實主義色彩。評論家認為,弗蘭納根讓人想起惠特曼、拉伯雷、葉芝、斯特恩、斯摩萊特、喬伊斯、福克納、福樓拜、塞萬提斯、布萊克、麥爾維爾、加西亞·馬爾克斯等藝術大師,贏得2014年布克獎的桂冠就是對他文學創作的肯定。
2006年,理察·弗蘭納根又創作了一部給他帶來很大聲譽的小說:《不知名的恐怖主義者》(The Unknown Terrorist)。該書開篇指出:“愛永無止境這一思想,具有特別的吸引力。面對這一事實,千百年來,人類總是試圖發現愛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的證據。”秉持這一主題,弗蘭納根在書中深刻地揭示了澳大利亞社會生活中無法迴避的矛盾,“描繪出一幅澳大利亞當代社會災難性的圖畫”。“5天,3枚沒有爆炸的炸彈,你生命中每一個真實,最終都變成謊言。你該怎么辦?”
此後不久他又出版了長篇小說《渴望》(Wanting)。弗蘭納根近期的書都保持了後現代主義和現實主義創作手法的和諧一致,既瀰漫著濃厚的自我意識,同時也極具瑰麗的現實主義色彩。評論家認為,弗蘭納根讓人想起惠特曼、拉伯雷、葉芝、斯特恩、斯摩萊特、喬伊斯、福克納、福樓拜、塞萬提斯、布萊克、麥爾維爾、加西亞·馬爾克斯等藝術大師,贏得2014年布克獎的桂冠就是對他文學創作的肯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