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現代財政國家的路徑(2020年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通向現代財政國家的路徑(2020年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通向現代財政國家的路徑》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和文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通向現代財政國家的路徑 
  • 作者:和文凱
  • 出版時間:2020年3月
  •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 頁數:300 頁
  • ISBN:9789882371316
  • 定價:29.00 美元
  • 裝幀:平裝
  • 原作品:Paths toward the Modern Fiscal State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

內容簡介

何為現代財政國家?要具備怎樣的要素,或是要避免哪些陷阱,才能向現代財政國家邁進?為什麼現代財政國家在英國和日本出現,而中國卻沒有呢?
本書從歷史制度主義的角度,研究英國、日本和中國三個國家財政制度的發展變遷。回答了以上的問題。
作者選擇三個時段的制度發展案例來進行比較歷史分析:1642年至1752年的英國,1868年至1895年的日本,以及1851年至1911年的中國。作者挑選這三個國家和時代為案例,獨具匠心:首先,在變革之前,這三個案例在國家形成和市場經濟發展方面有許多重要的相似之處;其次,由於變革前分散型財政制度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結構的巨大變化,三者都出現了財政困難的問題,財政困難也成為變革發生的關鍵背景,即1642年爆發的英國內戰、1868年發生的明治維新、及1851年興起的太平天國起義;第三,這些重大事件產生的財政壓力,迫使當政者去積極尋求解決財政問題的新途徑。
三個案例中,制度發展的最終結果和過程順序各不相同。英國在17世紀40年代之後,通過將其債務類型轉換成由間接稅收所擔保的永久債券,成功轉變為建立在稅收基礎上的現代財政國家。日本政府在19世紀80年代後期通過集中徵收間接稅,發行長期國內公債及確保政府紙幣的可兌換性,從而成為現代財政國家。中國在1851年以後經歷了一系列財政制度變革,例如,國家財政日益依賴由領薪政府官員徵收的間接稅,匯兌方法被納入國家財政制度的運作,但卻未能實現向現代財政國家的轉變。
通過三個歷史案例,本書考察了新制度從產生至確立的完整過程,從而揭示了開發中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體如何建立有效的稅收制度以及管理國家財政。對現代財政國家演變過程進行的比較研究,以兩個不同路徑的成功案例(英國和日本)和一個失敗案例(中國)為基礎,本書最終探尋了新制度建立的因果機制。

作者簡介

和文凱,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現任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副教授。

目錄

插圖目錄 ⅶ
中譯本序 ⅸ
導言 1
第1章 現代財政國家興起中的信用危機 37
第2章 英國之路徑,1642-1752 75
第3章 明治日本財政的迅速集中化,1868-1880 111
第4章 日本現代財政國家的誕生,1880-1895 145
第5章 經濟動盪和中國紙幣發行的失敗,1851-1864 175
第6章 中國分散型財政的延續,1864-1911 205
結論 245
參考文獻 253
圖2.1 1692年至1799年英國政府的淨收入和支出總額 94
圖2.2 1692年至1799年英國政府的總淨收入來源 95
圖4.1 1868年至1900年日本政府的稅收構成 147
圖4.2 1868年至1895日本的紙幣數量 162
圖6.1 清政府的分散型財政運作 21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