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術課程實驗指導》是為滿足讀者在學習通信及相關專業的理論基礎之後,對高頻電子電路、信號與系統、通信原理、光纖通信、移動通信等5門主幹專業課程進一步培養實踐能力的需要而編寫的。《通信技術課程實驗指導》從以上5門課程的實驗出發,以實踐操作為主,提高學生實驗技能和動手能力,以彌補學生在實踐動手能力方面的不足。《通信技術課程實驗指導》內容包括5門通信專業課程的67個實驗。全書共分五章,第一章為高頻電子電路實驗,安排實驗13個;第二章為信號與系統實驗,安排實驗11個;第三章為通信原理實驗,安排實驗15個;第四章為光纖通信實驗,安排實驗16個;第五章為移動通信實驗,安排實驗12個。《通信技術課程實驗指導》主要用於工科高等院校通信工程專業及相關信息類專業的實驗教學,在注重經典基本實驗的基礎上,又結合當前技術的發展開發了新的實驗內容。《通信技術課程實驗指導》既可作為高等院校的實驗教材,也可供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基本介紹
- 書名:通信技術課程實驗指導
- 出版社:中國電力出版社
- 頁數:190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電力出版社
- 作者:段渝龍 張欣
- 出版日期:2010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2306950, 7512306954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實驗須知
第一章 高頻電子電路實驗
實驗1.1 高頻單調諧迴路放大器
實驗1.2 高頻雙調諧迴路放大器
實驗1.3 高頻丙類放大器
實驗1.4 電容反饋LC振盪器
實驗1.5 石英晶體振盪器
實驗1.6 變容二極體調頻器
實驗1.7 相位鑒頻器
實驗1.8 乘法器振幅調製器
實驗1.9 乘法器同步檢波器
實驗1.10 二極體包絡檢波器
實驗1.11 壓控振盪器調頻器
實驗1.12 鎖相環鑒頻器
實驗1.13 波形轉換器
第二章 信號與系統實驗
實驗2.1 函式信號發生器
實驗2.2 交流毫伏表
實驗2.3 單片機低頻信號發生器
實驗2.4 掃頻源
實驗2.5 頻率計
實驗2.6 二階無源和有源濾波器
實驗2.7 四階巴特沃斯濾波器
實驗2.8 用同時分析法觀測方波信號的頻譜
實驗2.9 二階網路狀態軌跡的顯示
實驗2.10 二階網路函式的模擬
實驗2.11 抽樣定理
第三章 通信原理實驗
實驗3.1 CPLD可程式數位訊號發生器
實驗3.2 各種模擬信號源
實驗3.3 話路終端傳送和接收濾波
實驗3.4.抽樣定理與PAM調製解調
實驗3.5 脈衝編碼調製PCM(一)
實驗3.6 時分多路復用PCM(二)
實驗3.7 增量調製編解碼系統
實驗3.8 VCO鎖相環電路
實驗3.9 FSK調製解調
實驗3.10 二相BPSK(DPSK)調製解調
實驗3.11 數字同步技術
實驗3.12 A MI/HDB3編解碼過程
實驗3.13 通信信道誤碼測試
實驗3.14 通信系統綜合
實驗3.15 計算機通信接口
第四章 光纖通信實驗
實驗4.1 光纖通信實驗概述
實驗4.2 光纖波長識別
實驗4.3 活動連線器觀察識別
實驗4.4 單模與多模光纖信號傳輸方式識別
實驗4.5 CPID可程式信號產生及成形
實驗4.6 碼型變換及眼圖觀察測試
實驗4.7 光纖傳送系統
實驗4.8 光纖接收系統
實驗4.9 PCM數字電話光纖信道傳輸
實驗4.10 數據光傳輸系統單元
實驗4.11 模擬電話光傳輸系統單元
實驗4.12 外加信號在光纖信道傳輸
實驗4.13 光纖信道誤碼測試
實驗4.14 數字光收端機接口指標測試
實驗4.15 PCM話路特性綜合測試
實驗4.16 光纖傳輸特性測量
第五章 移動通信實驗
實驗5.1 移動通信實驗概述
實驗5.2 MSK調製解調
實驗5.3 GMSK調製解調
實驗5.4 QPSK調製解調
實驗5.5 DQPSK調製解調
實驗5.6 無繩電話信道實驗
實驗5.7 無繩電話接收機實驗
實驗5.8 鎖相頻率合成器
實驗5.9 無繩電話移動通信系統
實驗5.10 GOLD序列特性
實驗5.11 擴頻與解擴
實驗5.12 CDMA移動通信系統
序言
本書是根據高等學校信息類學科教學與實驗大綱進行編寫的綜合性實驗指導用書,符合通信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的主要內容,並可覆蓋網路工程、信息工程、媒體技術等專業的核心課程。書中設計了實踐環節的教學內容,包括高頻電子線路、信號與系統、通信原理、光纖通信、移動通信等內容。根據實驗內容、性質、開展方式和報告要求的不同,設定了驗證型、設計型、演示型或綜合型等多種類型的實驗,以實際操作為主,旨在提高通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驗技能,具有很好的實踐性、連貫性。
本書可作為“通信工程”專業的專業課程實驗指導書,也可作為“通信原理”、“信號與系統”、“高頻電子線路”、“通信電子線路”、“光纖通信”、“移動通信”等課程的專業實驗及通信專業實習的參考教材,還可供從事通信工作的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參考、閱讀。
本書由段渝龍組織編寫,張欣執筆,第一章由段渝龍編寫,第二章由張達敏編寫,第三章由張欣編寫,第四章由彭亞雄編寫,第五章由賀松編寫。在編寫過程中還有幸邀請到清華大學徐雲擔任主審,並提供了許多寶貴意見,在此深表感謝。
限於編者水平,書中不足之處在所難免,誠懇期望讀者提出批評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