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清朝8:西後垂簾》是一本2023年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鹿鼎公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這才是清朝8:西後垂簾
- 作者:鹿鼎公子
- 出版社:中國法制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3年6月1日
- 頁數:208 頁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21629033
《這才是清朝8:西後垂簾》是一本2023年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鹿鼎公子。
《這才是清朝8:西後垂簾》是2018年12月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鹿鼎公子。內容簡介 世界巨變之下東方王朝的最後喘息,沒落帝國在千瘡百孔中的掙扎令人唏噓不已,殊死求變的帝王、不懼流血的仁人志士已經不向侵略者低...
《這才是清朝8:西後垂簾》是一本2023年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鹿鼎公子。內容簡介 世界巨變之下東方王朝的最後喘息,沒落帝國在千瘡百孔中的掙扎令人唏噓不已,殊死求變的帝王、不懼流血的仁人志士以及不向侵略者低頭的百姓,共同譜寫了封建帝國餘暉下最後的壯麗悲歌。孤獨求變的光緒、慷慨赴死的“戊戌六...
《這才是清朝:西後垂簾》,是2023年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鹿鼎公子。內容簡介 世界巨變之下東方王朝的後喘息,沒落帝國在千瘡百孔中的掙扎令人唏噓不已,殊死求變的帝王、不懼流血的仁人志士以及不向侵略者低頭的百姓,共同譜寫了封建帝國餘暉下後的壯麗悲歌。孤獨求變的光緒、慷慨赴死的“戊戌六君子”...
《促織》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小說。這篇小說通過描寫成名一家不幸遭遇,深刻揭示了為政者之貪婪、兇殘、自私,批判了封建官僚制度的腐朽、橫徵暴斂的罪惡,表現了老百姓為生計奔波的勞苦、辛酸和艱難,寄託了作者對受盡欺凌和迫害的下層民眾的深切同情。文中關於促織的描寫,不僅顯示出作者出神入化的寫作能力,...
《這才是清朝(6盛世危機)》是2019年1月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鹿鼎公子。內容簡介 大清盛世由盛轉衰的政治密碼,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沒落轉折點,起義與平亂爭相上演。康乾盛世不過百年,農民起義、張格爾新疆叛亂已漸漸掏空清王朝的國庫;屢次遇刺使得嘉慶反思之餘又束手無策;處在王朝衰敗時期的道光...
至光緒七年(1881年)慈安皇太后暴死,只剩慈禧一人垂簾聽政。載湉成年親政後,因支持戊戌變法而遭慈禧等頑固派的忌恨,他們發動戊戌政變,解除了光緒帝的皇權,慈禧再次臨朝10年,卻又美其名曰“慈恩訓政”,直至去世。事件結果 慈禧通過垂簾聽政之途,操縱同治、光緒兩朝皇帝,掌握清代朝政達48年之久。
《垂簾聽政》是中國電影史上難得一見的歷史題材佳作,它在上映時也廣受歡迎(騰訊網評)。細膩的表演技法,細緻入微的時代描摹還有深入紫禁城實地拍攝的難得機會,都讓這部電影成為對清朝統治最為貼近的影像記錄(時光網評)。該片堪稱李翰祥揉合青書正史、民間野史及個人考據的代表之作。不僅“鹹豐駕崩”、“辛酉政變...
皇帝傀儡 太后垂簾 生活放蕩 十九歲崩 同治帝小議 光緒皇帝:痛失機遇 醇親王子 入繼皇位 慈禧訓政 光緒傀儡 維新元首 瀛台被囚 聯軍入京 帝後逃難 家庭事業 雙重悲劇 光緒帝小議 宣統幼帝:清朝終結 三歲登極 不祥之兆 末代皇帝 體面退位 張勛兵變 宣統復辟 北京政變 溥儀出宮 家庭生活 末帝身後 宣統帝小議 附...
康熙帝在位61年,是清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鹹豐十一年(1861年),鹹豐帝駕崩,長子載淳即位,顧命八大臣擬定次年年號為“祺祥”。未幾,慈安太后、慈禧太后、恭親王奕訢等發動“祺祥政變”(或“辛酉政變”),罷黜顧命八大臣,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改元“同治”,“祺祥”年號從未使用。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
,發動“辛酉政變”,廢掉輔政八大臣,從而掌控了國家大權,開始了她的“垂簾聽政”時代。在之後的四十八年里,她控制著晚清的朝政大權。有人說慈禧使晚清出現了“同光中興”,有功於清廷;有人說慈禧手段毒辣,醉心權力,奢靡享受,加速了清朝的滅亡。究竟她的功過如何定論?希望本書能給您一點線索。圖書目錄 第...
八大臣的第一個重要罪狀就是“不能盡心和議……以致失信於各國”,也等於向侵略者表示,她是“盡心和議”的賣國賊。接著(11日)載淳正式登基,太后聽政,時年26歲的葉赫那拉氏篡奪了清朝大權,宣布廢除八大臣原擬的祺祥年號,1862年改為同治元年,東、西二太后垂簾聽政。加封恭親王奕訢為議政王大臣,軍機大臣...
如嘉慶帝的孝和睿皇后,乾隆帝的皇貴妃,“垂簾聽政”的慈禧和慈安(也稱東宮)都是,朝廷的高級官員中也有不少是來自鑲黃旗的。正紅旗 清代八旗之一。 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為純紅而得名,正紅旗是下五旗,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個旗,規模為下轄74個整...
當清朝江河日下、漸趨衰微的時刻,西方資本主義正蓬勃興起,才智平庸的道光帝只能在自恨自愧中嘆息,道光以後的鹹豐、同治,更是一代不如一代。而同治的生母葉赫那拉氏,也就是著名的慈禧太后,在發動“辛酉政變”後,垂簾聽政,清朝從此大權旁落,瀕於覆滅的邊緣。創業的艱難、守業的不易、敗業的感傷,演繹著歷史和...
慈禧太后重新垂簾“訓政”。清政府到處搜捕維新派。有不少官員被革職發配,康廣仁、楊深秀、楊銳、林旭、劉光第、譚嗣同等六人被殺害,史稱“戊戌六君子”。梁啓超在此篇中對以上六人表示沉痛的惋惜,對於清政府這種殘害志士的暴行進行了指責:“究之諸人所犯何罪,則犯罪者未知之,治罪者亦未知之,旁觀者更無論...
《甬江夜泊》是清代學者阮元所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詩的首聯點題,寫詩人夜晚停泊在甬江,江上正漲潮;頷聯寫詩人在舟上所見的遠近之景;頸聯寫詩人在舟上的感受;尾聯寫詩人在舟上的聯想。詩人推己及人,遙想戍守孤島的士兵一定更加寒冷更加寂寞。這首詩抒寫詩人夜泊甬江時所見所感。通過寫景抒情,圍繞“夜泊”,...
接著第四句一轉,進一步揭露:慈禧已假傳聖旨,光緒自己有病,請由太后臨朝垂簾聽政主持國事了。這一聯,展示了詩人戊戌八月感事的旨,突出了深遠的意境,彈響了“感事曲”的最強音,掀湧起感情波瀾的高潮。“賤”和“哀”兩字著力乾鈞,前者以反語嘲諷屠殺志士的劊子手們,後者以雙關語鞭撻慈禧的狡詐與兇狠。...
鐵帽子王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它源於清朝的封爵制度,鐵帽子王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清朝共有12位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饗太廟的殊榮。另外四位屬於恩封,他們是因在清朝中後期立功而受封的。歷史...
慈禧再次垂簾聽政,光緒和珍妃被囚禁。接著,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京城臨危,慈禧挾持光緒出逃,臨行前逼迫珍妃跳井自盡。馬車徐徐西去,光緒只剩下了流淚……《清宮秘史》以電影藝術形式,大致反映了那個時期的歷史實際,對維新派和支持變法運動的光緒給予了肯定和讚揚;對慈禧等封建頑固派給以鞭笞和揭露。就是這樣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