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魚

透明魚

透明魚,即身體或是頭部透明的魚。透明魚種類不少,但是有一種生物老是被錯認為透明魚,那就是紅點齒蟾。紅點齒蟾Oreolalax rhodostigmatus Hu and Fei, 1979為喀斯特地貌溶洞中罕見的穴居物種,常出現巨幼現象,蝌蚪長達10~20cm,又因長期穴居生活,蝌蚪皮膚色素較少。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透明魚
  • 拉丁學名:Oreolalax rhodostigmatus Hu and Fei
  • :動物界
  • 分布區域:海拔1000-1790m的石灰岩洞穴及周邊地帶
透明魚的種類及其特徵,透明魚在生物教學中的套用,透明魚卵的套用,透明仔魚的套用,在形態解剖上的套用,在遺傳實驗上的套用,透明魚標本的製作,被人誤解的“透明魚”——紅點齒蟾,

透明魚的種類及其特徵

透明魚鰓蓋和嶙片不含鳥糞素,皮層和肌肉不含色素,通過體側可以看到它的鮮紅色的鰓以及一切內臟。這種魚在 l一5 月齡時全透明,長大後呈現肉紅色。如常見的有玻璃龍金,玻璃文金和透明珍珠。有的透明度可以和銀魚相比。
半透明魚又叫有色透明魚,鰓蓋、鱗片均不含鳥糞素,但皮層和肌肉色素呈可溶狀態均勻分布,就象有色玻璃一樣。如瑰拍龍金、藍色文 金、乳白珍珠等。
鑲嵌型透明魚是由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幾個部分以及黑、白、紅、藍、黃幾種不同顏色鑲嵌在一起而顯示 的花色,常叫五花魚。
以上三種,前兩種用形態解剖學觀察,後一種多用於遺傳學研究。

透明魚在生物教學中的套用

透明魚卵的套用

其卵無色透明或蜜黃色透明。產卵時用載玻片蒐集魚卵,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它的胚胎髮育的全過程。比採用青蛙卵要好得多,它不受城鄉地域的限制,也不限於春季,春、夏、秋都可以通過催情取得受精卵。催情也很容易,頭天放上一把水草,第二天清早就能產卵。

透明仔魚的套用

剛脫膜的透明魚較其他有色魚的胎斑少,便於觀察它的心眺、血流。用低倍鏡可以看到它的全部血循環;用高倍鏡可以看它的心跳,就連它 的一個個滾滾流動的血球都歷歷在目。 而用蛙或金魚尾觀察血流,卻看不到心眺和全部血循環。 所以使用透明仔魚作血流實驗是一個最逼真的直觀教具。

在形態解剖上的套用

在教魚類時教師常 用一些實物、 掛圖或模型來給學生加深印象,但不如使用透明魚效果好。但要注意不要使用太大的透明魚,大魚肌肉層厚,透明度改變,使用效果不理想。使用 1一弓月齡的仔魚,體長在2一5 厘米的最好。

在遺傳實驗上的套用

在講授遺傳規律的顯性的相對性時,就可選用鑲嵌型透明 魚色就是透明魚和普通金魚雜交得來的,進而能驗證顯性的相對性在核遺傳規律中的存在。 怎樣獲得透明魚呢?第一,是從普通金魚仔魚中選擇透明魚。在同窩仔魚中,透明魚變色最早,一般在脫膜後 30 天開始由青色變成肉紅色,撈起來看體側,便可看見內臟,通過鰓蓋可看見鮮紅的鰓。第二,透明魚具有一對紫黑色的葡萄眼,不含或很少含有鳥糞素,體形輕柔嬌嫩。根據這兩個特徵可在普通金魚中挑選。如 果挑選不到,可採用如下方法獲得:用五花魚罕 x 紅白花魚少一鑲嵌透明魚,再用它們近 交可得純透明魚。另外可以向外徵購。透明魚一般休質柔弱行動遲鈍,必須另行優待飼養,才 能培育出好魚。如果自己有透明魚必須做好提純復壯的工作。除做遺傳實驗以外,不應任意雜交,否則會使這珍稀品種失去。透明魚是生物教學中的珍寶,建議各地學校飼養一些,藉以增加生物教學的色采和提高學生興趣。

透明魚標本的製作

本技術適用於農村中、國小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利於掌握生物知識。材料:酒精、 氫氧化鉀、 茜素紅、 甘油、 甲醛、 過氧化氫、完整鮮魚 l 條。 製法:魚洗淨去鱗,放 人95 % 的酒精溶液中浸泡 l一2 日,小心 剝去外皮 (不要損傷肌肉 )。將標本用細線綁在玻璃片上,整理好姿態,放人95 % 的酒精溶液中脫脂一周 ( 若發現浸液混濁,需更換 新液 )。將標本放進 2% 的氫氧化鉀溶液中,浸泡 7 天,見頭骨內出血水,肌肉呈半透明,能隱約見裡面的骨骼時,便可取出。用 1 克茜素紅,溶解於 1 升60 % 的酒精溶液中,將標本浸泡2一3 天,見骨骼染紅即可。把染色 的標本放人 2% 氫氧化鉀溶液中浸 1 天,轉入 2% 的氫氧化鉀、2 % 甘油、2% 甲醛混合成的褪色液內,約 10 天 (褪色液混濁時要更換新液 ),至肌肉呈粉紅,骨骼顯鮮紅色,標本褪色後,放人 3 %過氧化氫 (雙氧水)稀釋 6一 7 倍的溶液中漂白,漂 到肌肉透明,骨骼呈紫紅色。如發現標本產生氣泡,用注射器抽出。透明標本放人純甘油中保存,即成易於觀察、 教學的生物標本。

被人誤解的“透明魚”——紅點齒蟾

16日,記者從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旅遊局獲悉,長寧竹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雙河鎮伏頭村一溶洞的暗河裡發現的蝌蚪狀透明魚有了新進展,村民們繼續深入洞穴,又發現了蝌蚪狀透明魚和長出腳爪的半透明蟾蜍狀動物,從而證實蝌蚪狀透明魚為紅點齒蟾幼體。
記者將7月11日在溶洞中照的蝌蚪狀透明魚與村民照的蟾蜍狀半透明動物照片請教長寧縣地理學者劉先生,劉先生仔細研究了照片,到現場察看了透明魚及生長環境,還從網路和《辭海》查閱了相關資料,並與《中國國家地理》雜誌上的溶洞動物圖譜進行了對比,認定蝌蚪狀透明魚為紅點齒蟾幼體蝌蚪。
翻閱2009年版的《辭海》,紅點齒蟾條目介紹:紅點齒蟾屬兩棲綱,鋤足蟾科。背部深紫褐色,上有雲斑;體側有大小不一的橘紅色或橘黃色斑點。生活在高山的溶洞內。中國特有種。分布於四川、重慶、湖南、湖北和貴州。 紅點齒蟾幼體蝌蚪,以水藻等為食,長期生活在無光的環境裡,身體幾乎透明,體內的螢光蛋白發著暗藍的螢光。當蝌蚪四肢生出,尾巴退縮消失後,身上的螢光也逐漸消退,甚至不再透明;經1~2年完成變態,成為一隻色彩斑斕的紅點齒蟾成體。成年的紅點齒蟾可以擺脫水環境,甚至可以躍出黑暗的洞穴,去洞外接受陽光的洗禮。紅點齒蟾幼體蝌蚪生活在喀斯特溶洞中,因為身體透明被人們稱為“透明魚”。也因為它的身體像玻璃一樣透明,川南宜賓一帶稱之為“玻璃魚”。 至於民間傳聞“透明魚”見光就死一說,村民們進行了實驗,他們將蝌蚪連溶洞內的水一起帶出洞外,近2個小時又放回洞內,而蝌蚪依然活著,並非一見陽光就會死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