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往事
曾與黃鶴樓齊名
宋崇寧元年。
廣南西路經略安撫使程節對樓宇重加修建。現存“逍遙樓”碑陰的《湘南樓記》,記載了修樓經過和更名緣由。
獨秀峰下,灕江西岸,始建於唐代的逍遙樓,曾與黃鶴樓、滕王閣、岳陽樓等人文地理坐標齊名,共同見證了大唐盛世的興衰。儘管這座曾經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的城樓早已消失在歷史的風雨中,但有關它的記憶,並未在桂林城消失。
據史料記載,唐武德四年(621年),嶺南道撫慰大使兼桂州總管李靖以獨秀峰為中心修建“子城”,逍遙樓就位於子城東牆之上,東江門(今解放橋 西頭)與行春門(今東華路西口)之間。宋元明三代,逍遙樓在原址上歷經多次重建,屹立灕江西岸城頭千百年,最終消失在歷史的風雨之中。
歷史上的逍遙樓,是達官貴人與文人騷客來桂林的必到之所。護鎮城池,暢覽碧空,身處樓閣近可觀灕江影倒橫流,遠可眺青峰此起彼伏,桂林老八景中的訾洲煙雨、東渡春瀾、堯山冬雪盡收眼底。
從唐代宋之問,到宋代范成大、劉克莊、方孚若、李彥弼、李曾伯、張栻,再到元代伯篤魯丁、吳伯寅,明代楊芳等都為逍遙樓書寫過詩篇。
元代詩人、政治家伯篤魯丁曾在《逍遙樓》中寫道:“身世雲霄上,飄然思不窮。睛山排翠闊,暮靄閟琳宮。牧笛殘雲外,漁歌落照中。蓬萊凝望眼,隱隱海霞紅。”足以讓人遐想出當年站在逍遙樓之上所見景色。
逍遙樓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無愧於與黃鶴樓、岳陽樓等著名人文地理坐標齊名。歷史原因,有關逍遙樓本身的許多東西目前已無法準確考證,但學界有一種說法普遍認為,逍遙樓對桂林的影響不僅體現在文化之上,還具有桂林城市名片的歷史價值意義。
北京廣西企業商會文化專家林志捷(網名“散客月下”)多方查閱資料發現,唐之後,宋元明三代逍遙樓均有過多次重修。宋崇寧元年(1102年)重 建時。因桂林位於湘江之南,是“居五嶺之表,控兩越之郊”的西南重鎮,改名為“湘南樓”。現存“逍遙樓”碑陰的《湘南樓記》,記載了修樓經過。南宋末年修築靜江府城池,此樓再次重建,主持築城工程的李曾伯著有《重建湘南記》一文,有“桂林山川甲天下”七字,在發現獨秀峰王正功詩碑以前,長期被認為是“桂林 山水甲天下”一語的出處。
關於逍遙樓的逝去,較多的說法是在抗戰時期,被日本飛機投彈炸毀。剩下樓前顏真卿題字的石碑,也只好移至七星景區的普陀山進行保護。自此,逍遙樓才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
重建
重建之聲 從民間到政府引起重視
重建逍遙樓的多年期盼,如今正在成為現實。1月21日,市委主要領導召開會議,要求加快重建歷史景觀逍遙樓,打造桂林老城區新地標。
逍遙樓重建地點已確定在離逍遙樓原址不遠的解放橋西北角、濱水生態廣場二層平台,目前重建工程已經動工,市民最快在今年便可登樓樂逍遙。
逍遙樓承載了桂林城的歷史興衰和文化輝煌,是歷代桂林城重要的文化符號。重建逍遙樓,對於喚醒人們對逍遙樓的歷史記憶,挖掘和弘揚桂林的歷史文化,提升桂林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品質,進一步提振桂林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豐富和發展桂林旅遊文化產業具有重要意義。
2013年初,林志捷在桂林生活網的論壇上發帖《重建桂林逍遙樓項目建議書》,建言在原址附近重建逍遙樓。林志捷的帖子中寫道:“歷史上的逍遙樓,是中原人士經湘桂走廊進入嶺南所目睹的標誌性建築,有了這樣的建築,自然山水不再是蠻荒之地,可以說,逍遙樓曾是構成了嶺南城市類型體系中具有非凡意義的歷史文化名樓。重建逍遙樓,具有景觀價值、名片價值、藝術價值、文學價值、哲學價值、地標價值、建築價值七大價值。”
林志捷的建議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快引起了熱議。再現桂林歷史文化標誌建築、提升桂林的歷史文化旅遊檔次品位、桂林需要歷史文化街區等聲音紛紛傳遞出來。
據了解,2014年,重建逍遙樓正式被提上了市委、市政府的議事日程。市主要領導對此事給予了高度重視,多次召開會議對重建事項進行研究考證, 並將該項目列為“尋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價值”的一項重要內容。“當時市里主要領導對逍遙樓的重建給予了批示,要求‘重建逍遙樓,弘揚歷史文化’,我們也吸收了很多熱心網友提出的建議,從2014年初開始著手進行選址規劃方案設計。”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說。
該負責人表示,為了做好重建逍遙樓工作,設計人員查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並結合熱心網友所提供的信息,基本定位了逍遙樓的原址所在。由於城市規劃等原因,最終重建地點確定在離逍遙樓原址最近,對灕江自然生態環境影響最小、動靜態交通條件最好的解放橋西北角、濱水生態廣場二層平台。
2016年2月7日除夕夜,這座唐宋風格的閣樓式建築在夜色中金碧輝煌。春節期間,重建的桂林逍遙樓正式亮燈,這一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桂林名樓以新的姿態重現在世人面前。
風格
延唐宋風 新樓預計年內建成開放
目前,逍遙樓的重建工程已經進入了實質性施工階段,基礎加固施工已經展開。記者從秀峰區了解到,根據施工計畫,新逍遙樓在今年就可以建成並對市民開放。
據悉,新逍遙樓將保持最初版逍遙樓的“神韻”。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因為歷史上的逍遙樓重建多次,其具體形態造型難以通過史料查看,因此新逍遙樓將按照唐宋建築風格進行建設,力求神似。
擬建逍遙樓建築面積630平方米,項目定位為有適度歷史文化展示、旅遊觀景的歷史景觀建築。建築風格為唐宋風格。項目主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外部裝飾將採用硬木,力求還原古建築特色風貌。整個建築總高度23.6米,為建造在1.5米台基上的二層三檐閣樓式建築。濱水生態廣場一二層之間的側牆將被 裝飾為唐宋城牆,以還原逍遙樓立足城牆之上的景象。
“新逍遙樓建好後,內部將設有一些歷史文化的展區,二層還設有景觀走廊,站在走廊上可以眺望灕江和遠處的七星景區、訾洲等,將為市民和遊客的觀光帶來一個全新的視野。”該負責人說。
短評
值得期待的逍遙樓重建
著名行走學者余秋雨這樣形容自己的文化之旅,“每到一個地方,總有一種沉重的歷史氣壓罩住我的全身,使我無端地感動,無端地喟嘆。常常像傻瓜一 樣木然佇立著,一會兒滿腦章句,一會兒滿腦空白。我站在古人一定站過的那些方位上,用與先輩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著很少會有變化的自然景觀,靜聽著與千百年前沒有絲毫差異的風聲鳥聲”,“結果,就在這看似平常的佇立瞬間,人、歷史、自然渾沌地交融在一起了”。
普通人未必能達到余秋雨那樣的深刻領悟境界,但只要是稍具文化基礎並對歷史有所了解的人,佇立於一個歷史遺址之上,追古思今,恐怕也很難做到無動於衷。這,也正是歷史景觀建築的價值所在。
多愁善感的學者詩人可以在頭腦中構建已經消失的歷史畫面,普通人卻往往要藉助實在的歷史遺蹟才能有感而發。但讓人遺憾的是,由於中國的古建築以木為主,易受兵火損毀,相對於西方以石頭為主的建築,保全難度要大得多,所以今天依然保留下來的許多歷史建築,其實已經過多次重建。比如始建於唐代的黃鶴 樓,僅在明清兩代就被毀7次,重建和維修了10次。今天我們看到的黃鶴樓,乃是上個世紀80年代初按照清代同治年間版本重建。
完整的歷史真實當然已經無法複製,但歷史景觀建築卻依然可以重建。當然,這種重建基於最大限度地尊重和還原歷史原貌。一座歷史景觀建築的重建, 其意義絕不僅僅限於一個風景點的增加。通過對歷史遺址的還原,喚醒人們對歷史的記憶,增進人們對城市的自豪和熱愛。這樣一個源於歷史又回到歷史的過程,其中所激發出來的文化力量和文化價值,才是最可寶貴的。
桂林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同樣飽經兵火災害,尤其是抗日戰爭日軍對桂林的轟炸,“十屋九毀”,完整保留下來的歷史景觀建築並不多。以靖江王城為例,明代王府保存下來的遺蹟除了四周的城牆,也就是四門城台、承運門須彌座、承運殿須彌座及石欄桿等,絕大多數建築為抗日戰爭後所建。所以,當下以及未來 慎重地、有步驟地按照歷史原貌,啟動重建一些歷史景觀建築,對於歷史文化名城桂林、對於正在建設國際旅遊勝地、大力發展旅遊文化產業的桂林來說,確有必要,也非常有價值。這絕非急功近利之舉,而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長遠籌謀。
在這個意義上,逍遙樓的重建當然值得期待。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這也許只是一個開始。
相臨景點
世外桃源
七星公園
資源景區
龍勝景區
桂林冠岩景區
草坪
象山景區
八百壯士墓
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舊址
飛鸞橋
恭城景區
灌陽景區
桂林藝術館
老山界原始森林公園
能仁禪寺
侗寨鼓樓群
解放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