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選擇成本

逆向選擇成本理論,也稱作間接成本理論,是由Eckbo和Masulis在1992年為解釋股權融資之謎而提出的理論,該理論認為,由於管理層與一般投資者之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導致了逆向選擇效應,所以公司的SEO公告地導致公司股價的下降,但是增發地承銷商對融資公司進行質量評估縮小了信息不對稱等原因,所以配股過程中的逆向選擇效應大於增發過程中的逆向選擇效應,從而使得配股公告導致的股價下跌比增發公告導致的股價下跌的幅度更大,即配股的間接成本(也可視為逆向選擇成本)比增發的間接成本要大,進而,配股的總成本(直接成本+間接成本)大於增發的總本成因此解釋了股權融資之謎,即儘管配股有更低的直接成本(承銷費用、注會費用、律師費用等),美國等已開發國家的上市公司在進行SEO時,大多數還是選擇增發來籌資。

在微觀結構理論中,逆向選擇成本是對風險的一種補償,如在報價驅動市場,做市商為彌補可能與知情交易者交易而遭受的損失,在報價中需要考慮逆向選擇成本,因此,逆向選擇成本也是價差中的組成成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