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靈州李判官

送靈州李判官

《送靈州李判官》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此詩寫於安史之亂期間,借送別李判官以表達詩人對唐肅宗李亨和平叛主將郭子儀的期望。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送靈州李判官》盛唐杜甫
犬戎腥四海,回首一茫茫。血戰乾坤赤,氛迷日月黃。
將軍專策略,幕和促諒轎府盛材良。近賀中興主,神兵動朔方。

作品注釋

  1. 詩載於《寧夏古詩選注》(尋探禁市唐驥等選注)。靈州,地名。《唐書·地理志》:靈州,靈武郡。李判官,名不詳。判官,官名,此指靈武承狼勸郡(在今寧夏靈武市西南)節度使幕府的輔佐官。
  2. 犬戎:一作“羯胡”。獄戲屑這裡指安祿山史思明的叛軍。腥:腥氣。指當時為叛軍所占的整個北方腥風四起。
  3. 茫茫:曠遠貌。此指安史叛軍占地之廣。
  4. 乾坤:指天地。
  5. 氛迷:指到處瀰漫著戰爭的凶氣。以上兩句言唐王軍與叛軍交戰激烈,血染河山,廝殺得天昏地暗。
  6. “將軍”句:將軍,指平叛主將郭子儀,此時為朔方節度使。李當時為郭子儀幕府的判官。
  7. 幕府:將帥的衙門戲遷,出征將軍辦公的地方。材良:指李判官這樣的有才幹之人。《寧夏古詩選注》作“才良”。
  8. 中興主:人們把平亂中興的希望寄托在唐肅宗李亨的身上。中興,復興。
  9. 朔方:即朔方郡,轄區指今寧夏一些縣市。

創作背景

該詩寫於鳳翔。安史之亂中,唐肅宗李亨在靈武即位後,杜甫也曾投奔肅宗,但中途被亂軍捉回長安。關於此詩系年,黃鶴朱鶴齡顧宏諸家,俱編在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王嗣奭杜臆》認為此詩作於公元757年(至德二載)。仇兆鰲在《杜詩詳註》中說:“玩詩中羯胡血戰等語,及近賀中興一句,當是安史正猖獗,靈武初巴晚戲即位時,蓋至德二載,在鳳翔時所作。當從《杜臆》。”

作品鑑賞

該詩借送別李判官寫出了戰爭中的亂象,表達了詩人對儘快平定叛亂的渴望。詩的前四句記述當時之亂,後四句寫作者希望唐肅宗李亨和平叛主將郭子儀乘時建功。“血戰”、“氛迷”,正面描述四海腥膻的局面。“策略”稱其主將郭子儀,“材良”讚美李判官。“兵動朔方”,是說將大舉興復。按《唐書》:“祿山反,以郭子儀為靈武太守,充朔方軍節度使。陳濤斜之敗,帝惟倚朔方軍為根本。”此詩言“專策略”,又言“動朔方”,當指郭子儀。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一生坎坷。其詩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被後世詩家尊為“詩聖”。有《杜工部集》。《杜工部詩話選》詩人以一字為工,世固知之,惟老杜變化開闔,出奇無窮,殆不可以跡捕。如“江山有巴蜀,棟宇自齊梁”,遠近數千里,上下數百年,只在“有”與“自”兩字間,而吞納山川之氣,俯仰古今之懷,皆見於言外。藤王亭子“粉牆猶竹色,虛閣自松聲”,若不用“猶”與“自”兩匙凶她字,則餘八言,凡亭子皆可用,不必藤王也。此皆工妙至到,人力不可及,而此老獨雍容閒肆,出於自然,略不見其用力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