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送湖洲鼓元明道士入茅山
- 作者:薩都剌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送湖洲鼓元明道士入茅山》是元代詩人薩都剌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道人居住碧湘灣,清夜月明搖佩環。出門倒拄九節杖,辭家卻入三茅山。開籠放鶴橫江去,寫檄收龍帶雨還。便擬訪君吹鐵笛,青松白石往來間。1作者簡介薩都剌,字天...
《送蔣道士還茅山》是明代詩人童軒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黃冠野服列仙曹,天上朝元羽蓋高。鐵笛一聲秋月白,又騎黃鶴下三茅。作者簡介 童軒(1425-1498),字士昂,鄱陽(今屬江西)人。景泰二年(1451)進士,授南京吏科給事中,後官至南京吏部尚書。其詩“在景泰間當首屈一指”(陳田《明詩紀事》)。著...
《送道士蔣玉壺還茅山》是元末明初詩人黃哲創作的作品。作品原文 華陽初慕道,羽服依岩際。辟穀咽晨霞,朝元結真氣。朗吟扶桑頌,伏謁三茅氏。卻駕雲中龍,來遊人間世。談玄蕊珠闕,稽首張樂地。調笑芙蓉笙,聲飄鳳凰吹。仆愧金門彥,時聞玉簫偈。方忻蘭苑晤,忽念荷衣逝。欲和瑤台章,幡然紫煙閉。石室縈...
送林道士歸茅山 《送林道士歸茅山》是宋代詩人鄧道樞的作品之一。詩詞正文 多載事茅君,麻衣與葛巾。眼知人貴賤,心鏈己形神。丁甲常為使,王侯不得臣。華陽歸洞晚,芝草幾回春。
潘元明(?—1383年1月9日),是宋太宗趙炅之弟趙廷美的後裔,於蒙元滅宋後改姓潘,占籍通州(今江蘇南通市),與張士誠俱為鹽徒。大宋治平三年(1353年)與張士誠在泰州起義。龍鳳二年(1356年)隨張士誠渡江,任為中書左丞,鎮守吳興郡。龍鳳三年(1357年)張士誠降元,任資善大夫、江浙等處行中書省...
身為道士居於茅山之朱陽靜退無為不交時事。時號貞白先生。又號陶隱居。多所著述。並行於代。躬衣道服心敬佛法。於所居地起塔圖佛容像。親自供養。號曰勝力菩薩。其塔見在茅山朱陽觀中。於今不為鳥雀所污。弘景重製冠服改館為觀。行黃帝老子之教。惡靈寶法偽鄙而不行。手著論以非之。弘景深為梁武所器。...
詠茅山元符萬寧宮 猗嗟三茅,得自初成。 氣合於無,與形俱升。孰希其風,必靜必清。 寥寥久哉,乃發先生。帝用尊之,載召來廷。 乃錫命書,迨其儔侶。因其故廬,啟此新宇。 像圖仙真,上肖帝所。神筆牘之,龍鳳軒翥。 天錫皇帝,聰明孝友。抱一用中,以綏九首。 遐邇率從,尊道熙功。有欲求之,...
十年不出 學者雲集 歸隱茅山 隨機利物 金陵法持 牛頭四祖 欲得心淨 無心用功 參禮黃梅 五祖弘忍 門下多士 俊秀輩出 五祖弘忍 欣然開創 東山法門 蘄州黃梅 二依為本 一依為首 心法為宗 二依文殊 師利般若 一行三昧 口說玄理 默授與人 修心要論 清淨之心 斷除煩惱 本來圓明 體證真心 明心見性 舊時禪修 ...
潘元紹( ?--1382年),字仲紹,是宋太宗趙炅之弟趙廷美的後裔,於蒙元滅宋後改姓潘,娶張士誠女兒。治平三年(1353年)與張士誠在泰州起義。天祐三年(1356年)隨張士誠渡江。天祐四年(1357年)張士誠降元,潘元紹歷任湖州路總管、江浙等處行樞密院判官,階昭勇大將軍,陞江浙行省右丞,龍鳳十二年(...
儺堂戲分類及分布:從流派上分“茅山教”和師娘教”。從陰陽學上分“陰戲”和“陽戲”。從儺戲願大小上分“大願”和“小願”。儺堂戲遍及全縣各地,為廣大人民民眾喜聞樂見。1978年後,德江儺堂戲逐漸恢復,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重放光彩,90年代開始,走出山門、走出貴州、走進北京,並走出國門。2003年調查統計,...
玄門自盤古開天闢地,傳至世間。黃帝崆峒問道開宗演教,老子傳經立說道法弘揚。而後三茅真君茅山得道,張道陵乘虎弘法,鐘離權呂洞賓修身登仙,王重陽張紫陽南北開宗。前後萬千載,至元明相交之際,江湖玄門的大小門派,數以百計。其中以南北各四派玄門武學最精,北四派為崑崙、崆峒、華山、嵛山,南四派乃青城、...
嗣後,潛北境內的茅山、小河南、向山、斑竹等數十處高腔圍鼓班相繼組成。這些圍鼓班成員,全是文人學子,有舉人、貢生、國學、監生、庠生學銜者過半,各班領頭人多是賦閒官員、縉紳及塾師、郎中等。他們社會影響較大,具備較優裕的條件從事高腔演唱、研習與傳播,許多人還是制曲、唱曲高手,技藝精到,唱腔板路規正...
嗣業茅山清真觀,得上清五雷諸法之妙,雲遊遍地及名名山福地。北宋未,汴湖龍去,江漢地區遭受金兵蹂躪,武當殿宇被毀壞一空,他於紹興十一年首先率徒登上武當山,披荊斬棘,興復五龍殿宇,開闢基緒,創立五龍派。他擅長醫道,為民除疾治病,得到民眾的敬慕和支持。經過數年努力,殿宇悉備。宋高宗詔赴闕廷,以...
八代孫守一門下閻曉峰,住茅山乾元觀,其所傳後人改皈茅山派。八代徐守誠,參禮南昌西山淨明道士孔玄微,兼傳淨明道,其徒 張太玄亦兼師淨明道士周德峰。十代王洞陽晚住餘杭大滌山,濟人作福無虛日,延請祈禱無不立應,《金蓋心燈》謂其“名譽籍甚”。十一代徐嶐岩,後歸正一道,法名漢臣,精於道法,其徒蔣...
杭州評話現代書目有《51號兵站》《紅軍長征》《鐵道游擊隊》《伏魔傳》《莫問奴歸處》《林海雪原》《山東馬永貞》《杭州白蝴蝶》《洪峰英雄》《茅山風雲》《周總理來到樓外樓》等。傳承保護 流傳現狀 隨著城市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發展,杭州評話的演出場地銳減,演出場所太少。此外,大部分老藝人均已退休,後繼乏人。
有“山中宰相”之稱的南朝陶弘景頻繁往來桐柏和茅山,得到梁武帝的大力推崇。隋文帝在位時,太子晉王楊廣詔請天台道士徐則,問以道法,後尊徐為“天台真隱東海徐先生”。徐病逝後,晉王命徐陵為他作碑讚頌。唐高宗調露期間,司馬承禎來桐柏,帝降《賜司馬承禎置觀敕》,其後三任皇帝共四次召司馬承禎進京,問道問計...
方家嶺古道:出縣城南門經百戶、豐口、程家山、過方家嶺經龍岸、大星、主丈、楊家墩、湘口、廟上、美溪口、茅山下、魚龍嶺、東坑、翠林、埠頭至石門嶺(黟縣石埭縣交界處),全程58.5公里。由石門嶺經石埭縣可往貴池、安慶。從茅山嶺經胡家門過箬嶺,經祁門縣花橋,可往江西。從翠林經祁門縣雷湖、赤嶺口、...
由於杜興庭是江西龍虎山上清宮,江蘇茅山“上清宗壇”天師道上清系統的經腔、符錄、礁壇科儀的傳人,他創製的“廣成南韻”有江南音樂古樸典雅的特色。洞經音樂自明清傳入麗江後,由於當地樂會嚴格的口傳心授方式和遵從舊制,麗江洞經樂隊是一支唯一不用喚吶的絲竹樂隊,因而它的演奏風格除體規出道樂仙逸飄緲的意境,...
《茅山志》卷二十所錄梁碑《九錫真人三茅君碑文》和卷五《三神紀》, 及《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十六《茅盈傳》皆雲茅盈“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丙申歲”。 LD皆未言月日。《搜神記》卷二始稱:“三茅真君,三月十八日生。”LE此後即為正一 道重要節日之一。許真君誕辰 唐宋間,江南盛傳許遜神異事,但至南宋白...
茅山河 潘沖河 赤山湖—老趙龍橋 老趙龍橋—獾子村 老趙龍橋—潘沖水庫 9.38 4.04 11.45 - 北河 - 赤山湖—二聖水庫 7.20 - 湯水河 湯泉河 唐家河 黃梅河 西叉分支 馮崗分支 元橋—時莊壩 許家橋—莊裡村 西時莊壩—耳頭 元橋—耳頭 侯家邊—西山 阜東水庫—馮崗 3.29 4.75 3.84 18.10 2.02 2.00 其中...
其後雖有金丹、符籙、經法以及茅山、龍虎山、合皂山三山符籙等派系之分,但這只是從事的道術有所差異,還並不是道教教團組織的裂變。故這也都不算上道教的分立宗派。據歷史記載,道教分立宗派,實始於宋元之間。符錄派是南方道教的主流派,它繼承了道教創始人張陵(張天師)傳道的精髓。 符錄包括符錄和齋醮二部分...
宋代小說有個道士用哪吒火咒把她殺死了,所以後來的作者們才將石磯與哪吒二者聯繫在一起,間接衍生出改編版本的同人小說作品,在以哪吒為主角的影視劇之中,石磯就是根據《三教搜神大全》中的魔頭形象所設定。南宋洪邁《夷堅志》是這樣記載的——“張村程法師,行茅山正法,治病驅邪。附近民俗,多詣壇叩請,無不...
一種是神職教徒,即“道士”。據《太霄琅書經》,“人行大道,號曰道士。”“身心順理,為道是從,故稱道士。”他們按地域可分為茅山道士、羅浮道士等。從師承可分為“正一”道士、“全真”道士等。按宮觀中教務可分為“當家”、“殿主”、“知客”等。另一種是一般教徒,人稱“居士”或“信徒”。“宮觀...
武康石,是防風山又名封山,位於武康以東約8公里處,採石始於唐代,盛於兩宋,後遭禁止,可用於江南建築和園林,包括園林假山石,建築石兩種,經過開發,現為旅遊景點。武康石簡介 具體位置 現存遺址主要在武康縣(今德清縣武康鎮)境內的防風山、獅、虎、塔山、西茅山、銅官山等地。防風山,又名封山,位於武康以東...
混康,即宋朝三茅山宗師觀妙沖和先生,乃華陽道士。大觀二年(1108)再赴,解化於 闕下,是以鍊度之符莫非法師自鍊度之法。”⑦金允中以推側的語氣提出鍊度之符出自 劉混康之手,但現存有關劉混康的史料,並無劉混康參與鍊度儀編撰演習的細節。不過, 金允中相距劉混康為時不遠,因此,劉混康可能對於鍊度儀的發...
日僧圓仁所見到的九世紀武宗滅佛事件——茅山上清系的鼎盛以及可疑的系譜——九世紀前後道教的地域分布和派別存在:南嶽系的崛起——武宗時代當紅道土的出身——李德裕的態度的象徵性及士人的取向:來自主流意識形態的壓力——隋唐道教史中四個重要現象中顯示的趨向:理論興趣、〈本際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