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石,是防風山又名封山,位於武康以東約8公里處,採石始於唐代,盛於兩宋,後遭禁止,可用於江南建築和園林,包括園林假山石,建築石兩種,經過開發,現為旅遊景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康石
- 外文名:封山
武康石簡介,具體位置,主要用途,種類,古代的運輸,輝煌歷史,花石綱,遍及江南,主要建築,上海豫園,石門東園,蘇州古橋,古鎮周莊,湖州飛英塔,嘉定法華塔,高家堰,錢塘江百里石塘,現在的武康石,修復古橋古鎮,景觀用石,武康石研究,
武康石簡介
具體位置
現存遺址主要在武康縣(今德清縣武康鎮)境內的防風山、獅、虎、塔山、西茅山、銅官山等地。
防風山,又名封山,位於武康以東約8公里處,其採石始於唐代,盛於兩宋,後遭禁止。康熙二年(1663),武康知縣吳康侯將該山作勝景遊覽,並寫了《封山記略》。《封山記略》提到了封公洞、石、龍池、石屋、仙人橋、百丈潭等,這無非是石宕遺址罷了。1996年,為了開發旅遊,人們探險“封公洞”,沿斜坡向下清理宕渣近百米,見洞內鑿痕累累,因擔心安全,未至洞底。防風山還有“小蝙蝠洞”,2001年開發成旅遊景點,在清理洞穴宕渣時出土鐵錐2隻,當地人稱作“石蟹”,現藏德清縣博物館。後來考證,這是一種剖石工具。
由於山麓防風廟“明洪武四年,而神亦載在祀典,設封守,禁樵採”的原因,明代終被官方禁采,武康石的開採中心因此轉移到了獅山、塔山、虎山等地。獅山、虎山並無獅虎,因採石後的山體形似獅虎而得名。現突兀於獅山山脊中段的一塊巨石,高20餘米,是採石所遺留的,記錄著未開採前的等高,可見其開採量巨大。
主要用途
主要用於江南建築和園林。包括園林假山石、建築石兩種。在古代,紫色象徵著祥瑞。其中的武康紫石還被廣泛地用於其他古建築,如古寺廟台基、石塔、古鎮駁岸,甚至佛像。
種類
一種是建築用石。 武康石建築用材是一種屬於火山噴出岩中的融結凝灰岩,它的質地硬度適中,與古代採礦技術、生產力水平相適應。自然狀態多數呈淡紫色,少數呈黃褐色,但表面一經風雨侵蝕就氧化成美麗的紫色,在古代紫色象徵著祥瑞,因此人們習慣把這一類石稱“武康紫石”。這一類石紋理清晰,可以採伐成大型的各種建築材料,同時也能雕琢出複雜的藝術圖案。它略具吸水性,濕潤的岩體常有藤蔓攀援,苔蘚衍生,給人以古樸之美。武康石是一種砂岩,即使加工非常平整,表面仍具澀性,雨中踏於其上也不會滑溜,是古橋樑的優秀石材。
另一類是園林疊山用石,色澤黃褐,屬於地表風化岩,紋理不清,塊狀形態不規則。據文獻記載和實物考證,均用於園林疊山,如著名的上海豫園大假山等。園藝界習慣把這一類石稱作“武康黃石”。還有一種屬於海相矽質岩,色澤灰黑,是園林疊山的良好材料。江蘇、上海等地石材資源較少,或有石無材,或有石難材。但是,他們對石卻頗有研究,在文物資料甚至文保單位碑記說明中多能見到“武康石”、“青石”、“花崗岩”等石的名字。
古代的運輸
武康臨東苕溪,又有運河之便,江南水網密布,當時都通過水路將石材運往江南各地,遠至汴京。
輝煌歷史
花石綱
清代道光《武康縣誌》著錄有清初順治間邑人潘汝奇《石山謠》一首:“宋代花石綱,志載武康石。大內艮岳高,採用或不恤。至今黃綾封,光彩被石壁。新地重愛民,一物不輕入。四海賀宴然,山林各保攝。忽聞採過山,天子詔不及。茲土豈無靈,一任遭惡劣。”這首民謠把武康石的名字追溯到了北宋時期,說的是北宋末年宋徽宗的極度腐朽糜爛,他為了在東京(今河南開封)營建“壽山艮岳”,不惜勞民傷財,使朱主持蘇杭應奉局,凡民間奇石異木可用者,即劫往東京,沿大運河運送的船隊號稱“花石綱”。《宋史-朱傳》:“民家一石一木稍甚,即領健卒直入其家,用黃封表識,未即取,使護之,微不謹,即被以大不恭罪及發。”又:“鑿山輦石,雖在江湖不測之淵,百計取之,必出乃止。”是時,吳越困於花石之憂,人民不勝其苦。《武康縣誌》又引《石譜》:“(武康)銅官山石空靈多,窮人取之以壘作假山,宋宣和時押運者具牒,以為此項石蟲蛀不中用,聞者笑之,然亦山之幸也。”從上述文獻記載中可以看出,曾被“黃綾封識”的武康石多數是受文人偏愛的園林假山用石,記載較詳,而對於唐宋以來被大量開採用於建築的武康紫石卻疏於記述。
遍及江南
武康的石建築用石見於記載的有明代萬曆《湖州府志》:“武康石大而近粗,青石出黃山橋,蠻石出喬木山。”“蠻石”是當地人對建築石材的俗稱。 清代瞿均廉撰《海塘錄》:“雍正十三年秋八月命大學士嵇曾筠總理海塘事,大學士嵇曾筠言:塘工需用條石甚多,非一山所能採辦,山陰、武康兩縣距海寧就近,蘇州、洞庭(山)等處路程較遠,分別給山價水腳,自七錢三厘至七錢七分三厘不等……”《海塘錄》又記:“明成化十三年二月海決,僉事錢山採石臨平、安吉諸山。”武康地處臨平與安吉之間,明代採石當在“諸山”之中。《武康縣誌》著錄有自明代萬曆至清代道光期間《禁石宕文》6篇,明萬曆《禁石宕文》稱當時“各據山頭,廣招石匠,斤椎斧伐,日夕無休”,“高山之巔變成深坑,秀削之峰夷為平址”,“言公取,或以海塘為名,或以修城為目,捧檄而來……”清代康熙《禁石宕文》:“康熙五十三年,山盱縣丞施宗周以修築淮安高家堰來武邑採辦。”據考證,高家堰就是位於江蘇淮安、盱眙之間的今洪澤湖大堤。如此重要的水利工程,竟不遠千里沿大運河來武康採石,可見武康石知名度之高。又有清代嘉慶《詳止採石文略》:“從前海塘需石實因欽辦要工,他若橋樑等工從未在禁山開採,今郡西橫渚塘橋石料,據董事陳焯等稱,非武邑無從採辦……” 綜上所述,武康石至遲在北宋時期已經成名,它包括園林假山石、建築石兩種。前者多見於文獻著錄,但罕見於實物。後者雖疏於記載,卻多見於實物史跡。它們都擁有一個名字——武康石。
主要建築
上海豫園
明代上海豫園主人潘允端在《豫園記》中云:“累武康石為山,峻秀潤,頗愜觀賞……”
石門東園
桐鄉石門東園是南宋士大夫張子修的私家園林,遺址出土假山被確認“用黃褐色武康石壘砌”,假山西側還發現一處石砌亭台和一根長2.4米以紫石為料的門頰,可以確認為武康紫石。
蘇州古橋
蘇州城內的平江路西側的思婆橋、葉家弄旁的壽星橋、烏鵲橋、壽星橋,還有滸關鎮眾緣橋、甪直宋初的和豐橋。
古鎮周莊
古鎮周莊因重建於清代的富安橋,至今保留著宋元初建時的“五塊江南一帶罕見的武康石”,成為900年周莊的實物證據
湖州飛英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州飛英塔外塔底層,就用了24根武康石支撐……
嘉定法華塔
嘉定法華塔元明地宮用武康石作蓋板。
高家堰
在千里之外的洪澤湖大堤,即古稱的高家堰,同樣也能找到它的蹤跡。
錢塘江百里石塘
巍巍錢塘江百里石塘,武康紫石與其他地區的多種石質的條石被鐵錠永固在一起,築起抵禦江潮的偉岸。
現在的武康石
修復古橋古鎮
近年,上海文物部門在維修金澤鎮宋代普濟橋文物古橋樑時,為遵循“整舊如舊”的原則,前來採購武康石;湖州市文物部門也曾採辦武康石,用於維修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明代潮音橋。
景觀用石
現今,不管是單位園林,還是私家花園,當地人都喜歡用武康石中的奇石作為觀賞石。
武康石研究
考古專家、德清文物保護所所長朱建民先生編寫《武康石的建築和藝術》畫冊,由西泠印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