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止無傳住車溪東塔》是明代詩人德祥的一首五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送止無傳住車溪東塔
- 作者:德祥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無傳,古法,先賢,薜荔,芙蓉,浦口,青嶂,燈影,白頭,乞歸,於斯,暮年,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車溪古法席,子可繼先賢。薜荔林間錫,芙蓉浦口船。
鳥聲青嶂里,燈影白頭前。我有乞歸日,於斯盡暮年。
作品注釋
無傳
沒有留傳;沒有傳播。 唐 韓愈 《南山詩》:“得非施斧斤,無乃假詛咒;鴻荒竟無傳,功大莫酬僦。”《新五代史·宦者傳贊》:“國家興廢之際,豈無謀臣之略,辯士之談?而文字不足以發之,遂使泯然無傳於後世。” 清 錢謙益 《列朝詩集小詩·陸少保完》:“自次其詩文為《水村集》二十卷……余得其所次集草藁,惜其遂無傳也,為略存之。”
謂沒有對儒家經文寫下解釋、闡發的文字。《史記·儒林列傳》:“﹝ 申公 ﹞退居家教……弟子自遠方至受業者百餘人, 申公 獨以《詩》經為訓以教,無傳。” 司馬貞 索隱:“謂 申公 不作《詩》傳,但教授。”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杯》:“ 盾 ( 趙盾 )不誅,無傳,何也?曰:世亂義廢,背上不臣、篡弒覆君者多,而有明大惡之誅,誰言其誅?”
古法
(1).舊法;古代刑法律令。《史記·吳王濞列傳》:“今 吳王 前有太子之郤,詐稱病不朝,於古法當誅。”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八:“ 邦昌 在古法當誅,今貸與之生足矣。”
(2).古代法度規範。《漢書·諸侯王表》:“姍笑三代,盪滅古法。” 晉 陶潛 《桃花源》詩:“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制。” 唐 戴叔倫 《懷素上人草書歌》:“ 楚 僧 懷素 工草書,古法盡能新有餘。” 宋 曾鞏 《宜黃縣縣學記》:“及三代衰,聖人之製作盡壞,千餘年之間學有存者,亦非古法。”
(3).傳統的法術或方法。 宋 陳師道 《五言賀雨》詩:“引咎青章設,為壇古法修。” 魯迅 《朝花夕拾·〈狗、貓、鼠〉》:“ 中國 古時候雖然曾有‘貓鬼’,近來卻很少聽到貓的興妖作怪,似乎古法已經失傳,老實起來了。”如:中藥材應依古法炮製。
先賢
(1).先世的賢人。 明 嘉靖 間議 孔 廟祭禮,稱 顏淵 曾參 等十人以下和 孔子 其他門弟子為先賢,自 左丘明 以下,稱先儒。見《明史·禮志四》。《禮記·祭義》:“祀先賢於西學,所以教諸侯之德也。”《後漢書·吳祐傳》:“嫌疑之閒,誠先賢所慎也。” 南朝 梁 劉協 《文心雕龍·書記》:“先賢表謚,並有行狀,狀之大者也。” 宋 陸游 《過廣安吊張才叔諫議》詩:“春風匹馬過孤城,欲吊先賢涕已傾。”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二》:“誣先賢而惑後學,其風殆不可長也。”
(2).複姓。 漢 有 先賢氏 。見《通志·氏族五》。
薜荔
(1).植物名。又稱木蓮。常綠藤本,蔓生,葉橢圓形,花極小,隱於花托內。果實富膠汁,可制涼粉,有解暑作用。《楚辭·離騷》:“攬禾根以結茝兮,貫薜荔之落蕊。” 王逸 註:“薜荔,香草也,緣木而生蕊實也。” 唐 宋之問 《早發始興江口至虛氏村作》詩:“薜荔搖青氣,桄榔翳碧苔。”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七·木蓮》。
(2).梵語Preta的譯音。或譯為“薜荔多”。義為餓鬼。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九:“薜荔,蒲細,來計反,此譯言餓鬼也。”《雲笈七籤》卷十:“薜荔者,餓鬼名也。”
芙蓉
(1).荷花的別名。《楚辭·離騷》:“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洪興祖 補註:“《本草》云:其葉名荷,其華未發為菡萏,已發為芙蓉。” 唐 王維 《臨湖亭》詩:“當軒對樽酒,四面芙蓉開。” 清 唐孫華 《晚秋獅子林小集》詩之一:“三徑林香穿竹樹,一池波影漾芙蓉。”
(2).木蓮,即木芙蓉。落葉大灌木,葉大掌狀淺裂,秋季開花,花大有柄,色有紅白,晚上變深紅。可插枝蕃植,供觀賞,葉和花均可入藥。 隋 江總 《南越木槿賦》:“千葉芙蓉詎相似,百枝燈花復羞燃。” 宋 宋祁 《木芙蓉》詩:“芙蓉本作樹,花葉兩相宜。慎勿迷蓮子,分明立券辭。”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芙蓉》:“ 嶺 南木芙蓉,有一日白花,次日稍紅,又次日深紅者,名曰‘三日醉芙蓉’。”
(3).《西京雜記》卷二:“ 文君 姣好,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若芙蓉。”後因以“芙蓉”喻指美女。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鴉頭》:“室對芙蓉,家徒四壁。”
(4).寶劍名。 明 湯顯祖 《南柯記·俠概》:“一生遊俠在 江 淮 ,未老芙蓉說劍才。”參見“ 芙蓉劍 ”。
浦口
小河入江之處。 南朝 梁 何遜 《夜夢故人》詩:“浦口望斜月,洲外聞長風。” 北周 庾信 《畫屏風》詩之十二:“平沙臨浦口,高柳對樓前。” 唐 王昌齡 《採蓮曲》之一:“來時浦口花迎入,采罷江頭月送歸。”
青嶂
如屏障的青山。《文選·沉約〈鐘山詩應西陽王教〉》:“鬱律構丹巘,崚嶒起青嶂。” 呂向 註:“山橫曰嶂。” 唐 杜甫 《月》詩之一:“若無青嶂月,愁殺白頭人。” 宋 賀鑄 《凌歊·銅人捧露盤引》詞:“控滄江,排青嶂, 燕台 涼。”
燈影
(1).燈光。 唐 沉佺期 《夜遊》詩:“月華連晝色,燈影雜星光。” 明 孟稱舜 《嬌紅記·明妖》:“我覷他燈影下龐兒無恙。” 周克芹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第八章:“門首的燈影中站著一個十四五歲的女孩。”
(2).物體在燈光下的投影。 南唐 陳陶 《題豫章西山香城寺》詩:“ 祗園 樹老梵聲小, 雪嶺 花香燈影長。”
(3).指 燈影峽 。在 長江 西陵峽 。 郭沫若 《再出夔門》詩:“ 唐僧 師弟立山頭, 燈影 聯翩豬與猴。”
白頭
(1).猶白髮。形容年老。《戰國策·韓策三》:“中國白頭游敖之士,皆積智欲離 秦 韓 之交。” 三國 魏 曹丕 《與吳質書》:“意志何時,復類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頭耳。” 宋 曾鞏 《福州奏乞在京主判閒慢曹局或近京一便郡狀》:“況臣母子,各已白頭,兄弟二人,皆任遠地。”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八五:“白頭相見 山東 路,誰惜荷衣兩少年。” 劉成禺 《洪憲紀事詩》之六十:“ 騾馬街 南 劉二家 ,白頭詩客戲生涯。”
(2).謂夫婦互相敬愛,共同生活到年老。 金 曹之謙 《變白頭吟》:“奈何及末流,不知再醮羞。中路多反目,幾人能白頭?”
(3).指年老的尊親。 清 孫枝蔚 《客句容》詩之三:“婦呻女吟常滿屋,音書早晚慰白頭。”
(4). 清 代豪紳富戶組織領導的鄉勇。頭裹白布,故稱。《太平天國歌謠·破假大炮》:“鄉紳、財主也有兵勇,個個頭上圍白布,叫白頭。”
(5).鳥名。即白頭翁。 宋 曾慥 《高齋漫錄》:“禽鳥之名,多不可紀,白頭稱公,黃頭稱子,群飛且鳴,是將斗矣。”參見“ 白頭翁 ”。
乞歸
(1).請求辭職回鄉。《三國志·蜀志·張翼傳》“高祖父司空 浩 ,曾祖父 廣陵 太守 綱 ,皆有名跡” 裴松之 注引《續漢書》:“ 嬰 曰:‘乞歸故業,不願以穢名污明時也。’”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乞歸優詔許,遇我宿心親。” 宋 陸游 《答胡吉州啟》:“伏以累疏乞歸,既拜賜骸之命。” 清 阮葵生 《茶餘客話》卷一:“國初乙酉 江 南解元 張湘曉 九徵 ,視學 河南 乞歸。”
(2).請求交給。《魏書·盧昶傳》:“負辱朝命,罪宜萬死,乞歸司寇,伏聽斧鉞。”
於斯
同“ 於此 ”。 《楚辭·漁父》:“ 屈原 既放,游於江潭……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至於斯。’” 三國 魏 李康 《運命論》:“‘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詒厥孫謀以燕翼子’者,昔吾先友,嘗從事於斯矣。”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時值龍顏,則當年控三傑。 漢 之得材,於斯為貴。” 南朝 梁 任昉 《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第一表》:“家國之事,一至於斯,非臣之尤,誰任其咎。”
暮年
晚年;老年。 三國 魏 曹操 《步出夏門行》之四:“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唐 杜甫 《詠懷古蹟》之一:“ 庾信 生平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下官暮年淹蹇,為世所棄。”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在 曾皓 日漸衰頹的暮年裡, 愫方 是他眼前必不可少的慰藉。”
作者簡介
德祥,元明間僧。浙江錢塘人,字麟洲,號止庵。工書能詩。洪武初住持徑山寺。永樂中尚在。書宗晉人,擅名一時。詩刻苦,高逼郊、島,有詩曰《桐嶼集》。洪武初,住持徑山,臨終倚座曰:「一隊緌糟漢,我爭如爾何!」談笑而逝。姚少師《祥老草書歌》云:「祥師只今為巨擘,上與閒素爭蠙巑岏。錢塘山水甲天下,秀氣毓子為楩楠。十年不出筆成冢,中山老兔愁難安。晴軒小試烏玉玦,雙龍隨手掀波瀾。昨將一紙遠寄我,天孫機錦千花攢。願師勿置鐵門限,從它須索來千官。搢紳相與嘆莫及,便欲奪去加巾冠。厥聲已播不知息,箱篋盛貯光爛爛。」其為一時推重如此。吳之鯨《武林梵剎志》云:「祥公與夢觀仁公同參,相與肆力於詩。仁公以南粵進翡翠,作詩寓諷云:『見說炎洲進翠衣,網羅一日遍東西。羽毛亦足為身累,那得秋林靜處飛。』太祖怒曰:『汝謂我法網密,不欲仕我耶?』止庵亦以《西園詩》忤上,幾不免。」《西園詩》今載集中,不知所謂忤上者何語,野史流傳,不足信也。祥公有題倪雲林、周履道書畫云:「東海東吳兩故人,別來二十四番春。」又有《為王駙馬賦清真軒》詩,則知公生元季,至永樂中尚在也。有《和御製賜赤腳僧》詩。又《句容道中》詩云「十年三度上京華」,則洪武中應召浮屠也。田汝成《西湖志》云:「故宋時為僧,入元屬念舊國,有《風雨》、《望月》諸詩。」汝成志稱詳博,其疏謬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