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吳繡衣還朝是明代于謙的一首五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送吳繡衣還朝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于謙
作品全文,注釋,
作品全文
觀風俱是客,君去我何時。暮景春三月,離情酒一卮。
遠歸真可喜,漫醉不須辭。珍重同年誼,應勞別後思。
注釋
繡衣
(1).彩繡的絲綢衣服。古代貴者所服。今多指飾以刺繡的絲質服裝。《左傳·閔公二年》:“﹝ 衛懿公 ﹞與夫人繡衣,曰:‘聽於二子!’”《南史·崔祖思傳》:“ 東阿 婦以繡衣賜死, 王景興 以折米見誚。” 元薩都剌《鸚鵡曲》:“ 雙成 小立各宮樣,繡衣烏帽 高將軍 。”
(2).見“ 繡衣直指 ”。
(2).見“ 繡衣直指 ”。
還朝
返回朝廷。《宋書·江夏文獻王義恭傳》:“二十九年冬,還朝,上以御所乘蒼鷹船上迎之。” 元吳澄《賈侯修廟學頌》:“ 至大 二年,還朝拜戶部尚書。”《儒林外史》第一回:“入了 浙江 境,才打聽得 危素 已還朝了。”
觀風
(1).察看時機。《易·觀》“觀我生進退” 唐 孔穎達 疏:“故時可則進,時不可則退,觀風相幾,未失其道,故曰觀我生進退也。”
(2).指望風。《金瓶梅詞話》第十三回:“我這裡與你兩個觀風。”
(3).謂觀察民情,了解施政得失。語出《禮記·王制》:“命大師陳詩以觀民風。” 南朝 宋 顏延之《應詔觀北湖田收》詩:“觀風久有作,陳詩愧未妍。” 唐張說《奉和聖制暇日與兄弟同遊興慶宮作應制》:“問俗兆人阜,觀風五教宣。” 清李漁《蜃中樓·傳書》:“本院奉旨出巡,正要觀風問俗。” 朱自清《文學的標準與尺度》:“戲曲和小說不但可以觀民風,還可以觀士風,而觀風就是寫實,就是反映社會,反映時代。”
(4).觀看風采。 南朝 梁 劉協《文心雕龍·誄碑》:“銘德慕行,文采允集。觀風似面,聽辭如泣。”
(5).觀賞風光。 宋王安石《見遠亭》詩:“觀風南國最,應宿紫宸班。”《西遊記》第二八回:“那林里是個清雅的去處,決然沒有妖精。想是老和尚坐不住,往那裡觀風去了。”
(2).指望風。《金瓶梅詞話》第十三回:“我這裡與你兩個觀風。”
(3).謂觀察民情,了解施政得失。語出《禮記·王制》:“命大師陳詩以觀民風。” 南朝 宋 顏延之《應詔觀北湖田收》詩:“觀風久有作,陳詩愧未妍。” 唐張說《奉和聖制暇日與兄弟同遊興慶宮作應制》:“問俗兆人阜,觀風五教宣。” 清李漁《蜃中樓·傳書》:“本院奉旨出巡,正要觀風問俗。” 朱自清《文學的標準與尺度》:“戲曲和小說不但可以觀民風,還可以觀士風,而觀風就是寫實,就是反映社會,反映時代。”
(4).觀看風采。 南朝 梁 劉協《文心雕龍·誄碑》:“銘德慕行,文采允集。觀風似面,聽辭如泣。”
(5).觀賞風光。 宋王安石《見遠亭》詩:“觀風南國最,應宿紫宸班。”《西遊記》第二八回:“那林里是個清雅的去處,決然沒有妖精。想是老和尚坐不住,往那裡觀風去了。”
何時
(1).什麼時候。表示疑問。《楚辭·九辯》:“皇天淫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時而得乾?” 唐韓愈《贈別元十八協律》詩之六:“寄書 龍城 守,君驥何時秣?”《宋史·岳飛傳》:“或問:‘天下何時太平?’”
(2).什麼時候。表示時間難以確定。 劉大白《石下的松實》詩:“一棵松樹,落下許多松實;不知何時,被壓著一塊大石。”
(2).什麼時候。表示時間難以確定。 劉大白《石下的松實》詩:“一棵松樹,落下許多松實;不知何時,被壓著一塊大石。”
暮景
(1).傍晚的景象。 唐杜牧《題敬愛寺樓》詩:“暮景千山雪,春寒百尺樓。” 唐靈一《自大林與韓明府歸郭中精舍》詩:“孤煙生暮景,遠岫帶春暉。” 宋劉敞《春陰》詩:“江上浮雲聚,城中暮景兼。”
(2).指夕陽。景,日光。 唐元稹《種竹》詩:“鳴蟬聒暮景,跳蛙集幽欄。” 唐杜甫《杜位宅守歲》詩:“四十明朝過,飛騰暮景斜。” 唐杜甫《一室》詩:“一室他鄉遠,空林暮景懸。”
(3).比喻垂老之年。 宋胡宿《乞楊安國改官奏》:“ 安國 授經老臣,年近八十,桑榆暮景,光陰幾何?” 清唐孫華《中秋夜無月》詩:“暮景歡娛少,深居寂寞多。”
(2).指夕陽。景,日光。 唐元稹《種竹》詩:“鳴蟬聒暮景,跳蛙集幽欄。” 唐杜甫《杜位宅守歲》詩:“四十明朝過,飛騰暮景斜。” 唐杜甫《一室》詩:“一室他鄉遠,空林暮景懸。”
(3).比喻垂老之年。 宋胡宿《乞楊安國改官奏》:“ 安國 授經老臣,年近八十,桑榆暮景,光陰幾何?” 清唐孫華《中秋夜無月》詩:“暮景歡娛少,深居寂寞多。”
離情
(1).絕離情慾。《管子·國蓄》:“以正人籍謂之離情,以正戶籍謂之養贏。” 郭沫若 等集校:“《海王篇》‘藉於人,此隱情也’,《輕重甲篇》‘藉於萬民,是隱情也’,彼二篇言‘隱情’,此言‘離情’,離與隱可為互訓。蓋隱則離,離則隱矣。意謂使人絕離情慾也。”
(2).別離的情緒。《文選·任昉〈出郡傳舍哭范僕射〉詩》:“將乖不忍別,欲以遣離情。” 李善 註:“言將乖之初,不忍便訣;欲離少選之頃,以遣離曠之情也。” 唐 謝逸《柳梢青》詞:“無限離情,無窮江水,無邊山色。” 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依依惜別的深情》:“在志願軍就要跟他們分手的日子,深深的離情卻牽著他們的心。”
(2).別離的情緒。《文選·任昉〈出郡傳舍哭范僕射〉詩》:“將乖不忍別,欲以遣離情。” 李善 註:“言將乖之初,不忍便訣;欲離少選之頃,以遣離曠之情也。” 唐 謝逸《柳梢青》詞:“無限離情,無窮江水,無邊山色。” 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依依惜別的深情》:“在志願軍就要跟他們分手的日子,深深的離情卻牽著他們的心。”
不須
不用;不必。《後漢書·逸民傳·周黨》:“臣聞 堯 不須 許由 、 巢父 ,而建號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齊 ,而王道以成。” 唐 張志和 《漁父歌》:“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哥哥若到 襄陽府 ,怕你不須見我爹爹媽媽。”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養著四大盆石榴,兩盆夾竹桃,和許多不須費力而能開花的小植物。”
重
(1).愛惜;珍愛。《楚辭·王逸〈遠遊序〉》:“是以君子珍重其志,而瑋其辭焉。” 元 無名氏 《碧桃花》第一折:“量小生之詞,有何才能,蒙小娘子如此珍重。”《醒世恆言·灌園叟晚逢仙女》:“吾姊妹居此數十餘年,深蒙 秋公 珍重護惜。” 郭沫若 《蘇聯紀行·七月五日》:“我送過他一小條 四川 出產的竹絲簾,他說,他的夫人甚為珍重。”
(2).保重。常用於道別。 南朝 梁 王僧孺 《與何炯書》:“所以握手戀戀,離別珍重。” 唐 元稹 《鶯鶯傳》:“臨紙嗚咽,情不能申。千萬珍重,珍重千萬。” 宋 楊萬里 《送劉覺之皈蜀》詩:“相逢幾日又相別,珍重兩字不忍說。” 鄒韜奮 《經歷·同情和厚意》:“再三叮嚀,叫我要為國珍重身體。”
(3).珍貴。 唐 白居易 《初與元九別後忽夢見之悵然感懷》詩:“珍重八十字,字字化為金。”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三○四:“丹黃字字皆珍重,為裹青氈載一車。” 劉大白 《五一運動歌》:“五一運動,光榮啊!成功底代價多么珍重。”
(4).尊重。 清 侯方域 《與方密之書》:“吾他日幸而得見吾 密之 ,將出其完好如初者以相示焉,蓋仆之所以珍重故人者如此。” 周君適 《〈偽滿宮廷雜憶〉前言》:“為了珍重史實,我所敘述的事實情節,儘量存真,不加虛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