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南京張學士先生》是明代詩人吳儼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送南京張學士先生
- 作者:吳儼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送南京張學士先生》是明代詩人吳儼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送南京張學士先生》是明代詩人吳儼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東白文章舊有聲,金縢國史誥初成。南都命下新承寵,九月秋高始啟行。鈴索不愁深夜警,官銜猶帶北門清。石頭城外秦淮口,一片輕帆掛月明。1作者簡介吳儼, 明常州府宜興...
《送張學士廷祥之南京》是詩人王鏊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除書一紙墨淋漓,同向彤廷舞蹈時。實錄兩朝無字愧,高名四海是人知。東山強為君恩起,南國多因母老移。門對鐘峰無一事,日高睡起好題詩。作者簡介 王鏊(1450—-1524),字濟之,號守溪,晚號拙叟,學者稱其為震澤先生,明代名臣、文學家。王鏊博學...
《送徐學士先生之南京集杜》是李東陽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迢遞山河擁兩京,儒門彌節下蓬瀛。文章宇宙千年事,江漢風流萬古情。才似茂陵非晚遇,帝於京兆最知名。欲知別後相思夢,幾度朝回一字行。作者簡介 李東陽(1447-1516),字賓之,號西涯,茶陵(夸屬湖南)人。天順八年(1464)進士。官至吏部...
《次南京錢學士先生入朝之作時先生方有少宰之命》是明代程敏政創作的一組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次南京錢學士先生入朝之作時先生方有少宰之命 其一 十二年來出帝關,北歸仍立舊鵷班。交南使節陳臨海,江左文名庾子山。簪紱又新池上寵,冰霜難老鏡中顏。漢庭欲下安車召,楚水燕山路不難。次南京錢學士先生入朝...
《送御史莫資本還南京》是明代于謙所作的一首詩。作品全文 碧雲開霽色,黃葉作秋聲。仗節還烏府,承恩出鳳城。宦途期遠大,憲度喜澄清。濁酒不堪飲,題詩慰別情。注釋 御史 (1).官名。 春秋 戰國 時期列國皆有御史,為國君親近之職,掌文書及記事。 秦 設御史大夫,職副丞相,位甚尊;並以御史監郡,遂有...
鄭鋼,2004年保送進入南京大學匡亞明學院理科強化 班,2008年 獲理學 學士學位 ;202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美國天普大學法學專業,獲法學碩士學位。慈善家,第十三屆全國青聯委員 ,江蘇省第十四屆人大代表,南京大學名譽校董,江蘇省新的社會階層 人士 聯誼會副會長,南京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常務副會長江蘇省慈善總會...
及修起居注,則薦常秩;為侍御史,則薦陳烈;領國子監事,則薦常秩、陳烈、程頤、管師常;知杭州,則薦吳師仁;為樞密直學士,又薦陳烈;其試 士,則薦陸佃。而其薦三十三人最在後。能留心天下之人材,未有過於先生者也。其中多講學儒者,自胡公、二程、張子外,盛僑、吳孜、劉彝、顧臨、周穎、倪天隱,皆...
不久,王恕改任南京戶部左侍郎。威行徼外 成化十二年(1476年),大學士商輅等認為雲南離京城遠在萬里,西邊控制諸夷,南接交趾,而鎮守太監錢能貪得無厭,便商議派遣有威望的大臣為巡撫鎮守雲南,於是改王恕為左副都御史前往,到雲南後即升為右都御史。當初,錢能派指揮郭景到京師奏事,稱安南捕盜兵擅自進入雲南...
張孝若(1898.2.8-1935.10.17),字怡祖,江蘇南通人,張謇之子,“民國四公子”之一。曾留學美國,獲學士學位。1912年任淮海實業銀行經理。1923—1924年遊歷歐美各國,1924年被任命為中華民國駐智利公使,辭不就。1926年張謇逝世後,繼任大生紗廠等企業董事長、私立南通大學校長。1935年在上海被僕人槍殺。著有《...
完成後,再次被朝廷召到南京參加編修《武宗實錄》。當時參與編修《武宗實錄》的,都是一些明代鼎鼎有名的大學者,包括楊慎[正德六年(1511)狀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文徵明(翰林院待詔)、楊廷和(十九歲時中進士,歷官翰林檢討、太子講讀、東閣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傅、謹身殿大學士,直至出任首輔)、蕭與...
十二月二十二日(1452年1月13日),陳循舉薦張鳳擔任南京戶部尚書、韓雍擔任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十 二月二十八日(1月19日),陳循升任少保、戶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陳循對此表示推辭,明代宗對他進行了安慰,不允許他的推辭。頗受帝寵 景泰三年三月三日(1452年3月23日),陳循奏保中書舍人王采、董璵、劉文...
元豐六年(1083年)四月,卒於江寧府(今南京)。曾鞏現存散文上千篇。他是八大家中情致較少的一位,文章絕少抒情作品,多是議論文和記敘文。其文以議論見長,立論警策,說理曲折盡意,文辭和緩紆徐,自有一種從容不迫的氣象,與歐陽修的風格相似。《唐論》《戰國策目錄序》《范貫之奏議集序》《上蔡學士書》...
清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南明弘光政權潰散,江浙一帶社會情勢甚為混亂,尤侗舉家避難斜塘。不過,尤侗並未因朝代更迭而放棄仕途功名的理想,同年八月烽火稍息,尤侗便入長洲城內應歲考。縣令沈以曦、郡守丁允元俱拔為第一,督學陳昌言取為第五,他得以為庠生。但其後赴南京省試,他卻榜上無名。順治三年(1646年...
張彌曼,1936年4月17日出生於江蘇南京,浙江嵊州人。古脊椎動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53年張彌曼考入北京地質學院;1960年從前蘇聯莫斯科大學地質系畢業後回國,進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從事古生物研究;1983年出任中國...
張方平(1007年—1091年),字安道,號樂全居士,謚“文定”,北宋大臣,應天府南京(今河南商丘)人。景祐元年(1034),中茂才異等科,任崑山縣(今屬江蘇)知縣。又中賢良方正科,遷睦州(今浙江建德東)通判。歷任知諫院、知制誥、知開封府、翰林學士、御史中丞,滁州(今屬安徽)、江寧府(今江蘇南京)、...
在與李漁交往的、有文字記載的八百餘人中,上至位高權重的宰相、尚書、大學士,下至三教九流、手工藝人,遍及十七個省,二百餘州縣。他曾經為時任江寧織造曹璽撰贈過對聯,與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為忘年交;與《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互贈詩詞。清初的吳偉業、錢謙益、龔鼎孳等“江左三大家”, 王士禛、施閏章、宋荔裳...
後進署南京翰林院事,召為國子祭酒。嘉靖七年(1528年),遷南京禮部右侍郎,奉命祭告顯陵,歸後遷吏部左侍郎,進南京禮部尚書,改吏部尚書。十二年(1533年),以賀萬壽節至京師,時值廷議重修《宋史》。二十一年(1542年),拜武英殿大學士,入直文淵閣。後專直西苑,累進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少傅兼...
重和二年(1119年)春,馬涓赴南京,呂本中作詩《寄馬巨濟察院時監泰州酒得宮祠歸南京》相送。宣和年間(1119年—1125年),馬涓任應天府少尹,經常參加當地貴人宴會。宣和六年(1124年),馬涓為老師宋構《二江先生文集》作序。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三月十一日,馬涓受命為起居舍人,尚未赴任便去世了。歸葬...
(1073-1135)字公袞,晚號空青先生。江西臨川南豐人。北宋丞相曾布之子,曾鞏之侄。北宋末南宋初散文家、詩人、書法家。宋哲宗紹聖年間中博學鴻詞科。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曾布為二後山園陵使,闢為從事。崇寧二年(1103),入元佑黨籍,被貶到永州零陵,後遇赦,調監南京、河南稅,寧國軍節度判官等職...
時禮部尚書已有六人,謝遷以在內閣,張升為禮書掌鴻臚事,崔志端以禮書掌太常事,並南京為六人。崔由神樂觀道士。京師為之語曰:“禮部六尚書,一員黃老;翰林十學士,五個白丁。”一時盛傳,以為的對,且有譏警。蓋此五人,謂山西張、陝西楊、大興劉並某某,皆成化戊戌閣老萬公安以私意選為庶吉士者。
2012年6月26日下午,合肥市李鴻章享堂管理處從合肥市二十埠河堤壩上發掘出一塊精美的漢白玉石碑斷片,斷片長80厘米,寬40厘米,厚11厘米,刻有“已故承襲一等侯候補四品京堂李經述生有至性操履端嚴前居母喪哀痛毀瘠伊故父大學士李鴻章前年奉命來京……”等字樣。根據殘碑上的文字可以判斷:已經過世的李經述承襲...
劉寶瑞將自己說過的相聲進行整理,為人們奉獻出《珍珠翡翠白玉湯》《賈行家》《君臣斗》《知縣見巡撫》《日遭三險》《連升三級》《解學士》等大量相聲精品。《連升三級》被選入中學語文教材,同時被翻譯成英、法、日等多國文字介紹到國外。由其表演的長篇的單口相聲《官場斗》,戲劇化色彩強烈,人物走向鮮明,流傳...
氏。蔡翹七歲時,父親送他在本村私塾讀書。後又送他到鎮上蘭田國小讀高小。婚姻家庭 1914年,蔡翹與陳淑芳女士結婚,兩人育有三子;軍事醫學科學院副研究員蔡雪麗是蔡翹長孫女。人物評價 “蔡翹是中國著名生理學家、生理學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為中國生理學科學和教育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南京大學生命科學...
八月七日(9月16日),趙用賢被提升為南京禮部右侍郎。萬曆十八年七月七日(1590年8月6日),趙用賢以疾病乞休,明神宗不允。調回北京 萬曆十八年十二月十九日(1591年1月14日),因為吏部郎中趙南星的推薦,趙用賢改在京城擔任禮部右侍郎,併兼任翰林院侍讀學士。萬曆十九年二月三日(1591年2月26日),離南京...
特起綰禮部尚書兼翰林學士為正使。”黃綰摯友湛若水在《陽明先生王公墓志銘》中交待撰寫緣由是稱黃綰為“禮部尚書”並非“南京禮部尚書”。此外,黃綰本人在為乃師謝鐸《桃溪類稿》作“序”文末了署名即雲“資善大夫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前詹事兼侍講學士同修國典經筵講官門人黃岩黃綰百拜書”,黃綰在嘉靖二十三年...
治平四年(1067)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1070)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1076)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鐘山,諡號“文”,又稱王文公。其變法已具備近代變革的特點,被列寧譽為“中國十一世紀偉大的改革家”。在文學上頗有成就,為...
焦竑:蓋公自建文庚辰登第,立朝幾六十年,為尚書三十一年,知貢舉者十,天下學士多其門生。及乎名成身退,而猶有天倫之樂,福壽如公,世之一人而已。(《玉堂叢語》)張燧:國朝名臣久任,唯蹇義秉銓,夏原吉握利權,皆二十七年。黃福尚書兩京三十九年,而在交南者十九年。胡濙大宗伯三十二年。周忱巡撫江南...
常州為張士誠所陷,大明兵至得寧。子山囑省其家,其明年謀之歙,因明兵不果。至正二十六年,自京師南歸建陽,為明將朱文忠(即李文忠)執送南京新殿,成進賦,上善之。又講大學衍義,上益喜,詔仍為學士,辭聽去。洪武元年七月,元帝北遁,子山死 ,南歸,省其子嘉會(即陳半陶,字嘉會),嘉會勸居...
1912年5月1日(民國元年),生於江蘇常熟鹿苑鎮一個貧寒家庭,其父張荔洲在農村海關當小職員,母親是家庭婦女,1918年,張光斗入本鎮晉安國小讀書,1924年畢業。因他讀書勤奮,成績優良,全家節衣縮食,供他上南洋大學附屬國小。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畢業於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獲學士學位,同年考取清華大學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