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迪爾克姆
- 出生時間:1858年
- 去世時間:1917年
- 主要作品:《社會學年刊》
迪爾克姆(Emile Durkheim,1858-1917)亦譯“涂爾幹”、“杜爾克姆”。法國社會學家。畢業於巴黎高等師範學校哲學系。歷任波爾多大學和巴黎大學社會學教授。在西方社會...
杜爾克姆即“迪爾克姆”。 ...... 杜爾克姆即“迪爾克姆”。 [1] 參考資料 1. 金炳華等編.哲學大辭典(修訂本) (上、下冊):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年06月第1版...
根據迪爾克姆的觀點,社會團結的精神基礎是集體意識,而物質基礎則是社會分工。但是,集體意識和社會分工在機械團結和有機團結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迪爾克姆、拉德克利夫—布朗和馬林諾夫斯基比較系統地闡述過功能主義。現代社會學中的結構功能主義就是在以往的功能主義的思想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20世紀40年代,...
社會失范是指當社會規範不得力、不存在,或者彼此相互矛盾時,個人和社會所出現的混亂、不知所措狀態。最早由法國社會學家迪爾克姆在《自殺論》中提出。美國社會學...
由法國迪爾克姆提出。他區分了兩類方法:因果分析和功能分析。認為解釋某一社會現象時必須說明產生它的原因(因果分析)以及它所執行的功能(功能分析)。後美國默頓作...
最著名例子是法國社會學家迪爾克姆對自殺現象的研究。 [1] 他利用了歐洲六個主要國家所統計的2.6萬個自殺案例,反駁了各種以非社會因素(如氣候、天象、生理、...
機械團結是法國迪爾克姆用語。認為社會團結分為機械團結和有機團結兩類。機械團結指由於社會構成要素之間按彼此相似或相同的性質形成的團結,個體保持著強烈的認同感和...
帕森斯把法國迪爾克姆的行為理論與德國M.韋伯的重視行為規範的理論相結合,強調行為與行為規範、行為的結果和行為主體自發性之間的相互聯繫與相互作用,認為這兩方面均...
迪爾克姆認為,分工越細,個性越鮮明,每個人對社會和其他人的依賴性越深,因而社會整體的統一性也就越大。分工造成的個人差異性損害了社會的集體意識,這種集體意識...
法國社會學家迪爾克姆認為,社會凝聚力是群體、組織和社會的重要特徵,是一種對行為產生影響的、廣泛的、多樣性的事物。 [1] 中文名 社會凝聚力 外文名 social ...
第五章埃米爾·迪爾克姆 第六章尤金·埃利希 第七章馬克斯·韋伯 第八章西奧多·蓋格爾 第九章尼克拉斯·盧曼 第十章赫爾穆特·謝爾斯基 第三部分法律與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