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慶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區

迪慶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是文化和旅遊部於2023年7月批准設立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位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對歷史積澱豐厚,存續狀態良好,具有重要價值和鮮明特色的文化形態進行整體性保護。

2010年11月,迪慶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獲國家文化部批准設立。

2023年7月17日,迪慶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入選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議名單。2023年7月26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迪慶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區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迪慶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區
  • 保護區級別:國家級
  • 保護對象:非物質文化遺產
  • 保護方式:整體性保護
  • 批准時間:2023年7月26日 
  • 所屬地區: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
簡介,歷史沿革,建設情況,

簡介

迪慶,藏語意為“吉祥如意的地方”,是雲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位於雲南省西北部,雲南、西藏、四川三省區交界處,青藏高原伸延部分南北縱向排列的橫斷山脈,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併流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腹地,瀾滄江和金沙江自北向南貫穿全境,總面積23870平方千米。境內有藏、傈僳、納西、漢、白、回、彝、苗、普米等9個世居民族。截至2017年,迪慶總人口40.5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319226人,占總人口的88.5%,藏族人口129097人,占總人口的35.8%,傈僳族人口108491人,占總人口的30.1%。
迪慶文化生態保護區以積澱深厚、保存傳承狀態良好的民族文化和歷史文化為主體,以雪山、峽谷、河流、森林、草原等自然遺產為依託,以佛教文化、東巴文化等為軸心,多民族的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內容,具有切合自然環境的生態性,保持民族特質的交融性,增進社會交往的和諧性。保護區內以藏文化為主體,並與州內其他民族文化並存共榮的多樣性區域文化,充分體現出生態區內文化的悠久歷史、豐厚內涵,是在區域自然地理特徵基礎上人與自然的關係和諧統一、多民族文化和諧共存、獨具地方與民族特色的文化區域。

歷史沿革

2010年11月15日,國家文化部批准設立“迪慶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2013年2月,《迪慶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總體規劃》經文化部批准實施。
2023年7月17日,文化和旅遊部公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議名單,迪慶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入選。
2023年7月26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迪慶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區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建設情況

在迪慶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視下,迪慶州把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總體規劃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點面結合,形成合力的方式建設迪慶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截至2017年10月,保護區內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8項,省級29項,州級94項,縣級80項。在開展傳承人保護工作中,尊重傳承人在保護區建設中的核心地位,做好傳承人認定和管理工作,確保傳承人在保護區建設中發揮應有的重要作用。截至2017年10月,保護區內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4名、省級52名、州級51名、縣(市)級282名。
保護區設立以來,迪慶州委州政府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性保護和記錄工作。通過區域性、整體性保護實踐,開展全州性普查工作,完成了一大批瀕危項目的挖掘整理工作,形成了大量的搶救性記錄成果。通過搶救性記錄工作實踐,非遺工作者對運用文字、錄音、錄像等方式全面記錄該項目的表演技藝特點或生產過程形成了具體操作模式。積極進行迪慶非遺資料庫建設,數位化記錄成果為非遺文字化保護工程的實施奠定了基礎。
通過完善名錄體系,認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確立文化空間,關注試點項目和重點項目等工作,全面推進保護實驗區的整體性保護工作。多數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關係密切的物質文化遺產和自然景觀都得以認定、建檔並掛牌,依託旅遊開發進行恢復與修復。充分認識保護文化多樣性生態空間的重要性,尊重文化發展規律,採取就地保護的方式,把手工技藝等非遺項目在原地保存,在其傳承環境中進行生產性保護,處理好保護與利用、傳承與發展的關係。將一批區域性項目,如藏族黑陶、藏族金屬鑄造、藏刀製作、釀酒技藝等作為生產性保護對象,納入生產性保護基地進行保護傳承。
迪慶州以綜合傳習中心建設為突破口,建設傳習中心、傳習館、傳習所、傳習點四級非遺保護傳承空間體系,搭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展示新平台,構建保護區非遺傳承的文化生態空間,真正做到保護區文化遺產的整體化保護。截至2017年10月,迪慶已建成傳習場所168個,各鄉鎮有相應的傳承點近百個。
為宣傳普及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民眾接觸非遺、了解非遺、參與非遺的保護與弘揚,喚起民眾的文化自覺、文化自尊、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強意識。迪慶州長期堅持開展“非遺進校園”、非遺展示展演,並大力開展宣傳活動,利用多種媒體報導保護區建設情況。
保護區定期開展各種非遺展演活動,形成了一批具有品牌效應的文化活動。除了每年舉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外,還定期開展鍋莊、弦子、阿尺目刮等歌舞展演活動,同時結合傳統節日,組織歡樂香巴拉、賽馬節、二月八、闊時節等活動。2018年啟動的“迪慶原生態民族歌舞常態化傳承展演”,已成為迪慶藏族自治州的一個品牌活動。在夏秋季節的夜晚,獨克宗廣場弦聲悠揚、歌聲悅耳,各族民眾一起表演民族歌舞,其樂融融。
在建設過程中,保護區注重將非遺與旅遊業相互融合,充分發揮非遺在旅遊發展中的作用,彰顯文化遺產的價值。將區域內的傳習中心、傳習所、非遺展館、民族文化街區等與旅遊結合,打造成遊客參觀目的地。位於香格里拉市尼西鄉的國家級非遺藏族黑陶燒制技藝傳習中心和香格里拉市建塘鎮的省級非遺藏香製作技藝傳習中心,就已成為許多遊客的打卡地。同時,迪慶州積極規劃非遺旅遊線路,舉辦各類文旅宣傳和展示活動,讓遊客深切體驗到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