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本人對上海的認識》是201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近代日本人對上海的認識
- 作者:徐青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9月1日
- 頁數:238 頁
- 開本:16 開
- ISBN:7208108099, 9787208108097
- 語種:簡體中文
《近代日本人對上海的認識》是201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青。
《近代日本人對上海的認識》是201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青。內容簡介本書主要著眼於日本與上海的認識比較,時間集中在近代和1931年至1945年之間。探索了上海殖民地化後形成的獨到文化,這一獨特文化又對上海...
第一章緒論:近代日本人對上海的認識與研究(1862—1925)第一節序言 第二節幕末日本人對上海的認識(1862—1867)——以“千歲丸”的上海之行與岸田吟香的《吳淞日記》為例 第三節明治時期日本人對上海的體驗與認識(1868—1911)第四節大正時期日本人對上海的認識與研究(1912—1925)第二章村松梢風:“魔都...
一、 “近代”產生的魔都——茶館·妓館·煙館 二、 搖擺不定的認同感——明治日本人的上海體驗 第五章沉溺於魔都的大正作家們 一、 谷崎與芥川——旅行社與大正作家 二、 文化的越境者——從井上紅梅到村松梢風 第六章“摩登都市”與昭和 一、 摩天樓和摩登小姐 二、 消失的現代主義 尾聲從上海看日本 ...
《魔都鏡像》是一本由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靜波。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活用多年來在日本蒐集的有關近代日本人記錄、描述上海的文獻資料,用簡練清晰的筆調,為讀者勾勒出了自1860年代初至1940年代初這八十年來東鄰日本人對上海乃至中國的感知、體驗和認識的大致軌跡,自然,也因描述者處於不同的時代以及...
《“千歲丸”上海行——日本人1862年的中國觀察》是2001年10月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馮天瑜。內容簡介 該書在占有乘“千歲丸”的幕府成員及隨行者的見聞錄的基礎上,參較其它文獻,深入研討1862年上海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社會情形,從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時空交叉點,揭示近代中國的真實狀貌,並具體考察...
《共同研究上海の日本人社會とメディア1870-1945》是岩波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和田博文,徐靜波,西村將洋,宮內淳子,和田桂子。內容簡介 日清・日露という二つの對外戰爭を経て,上海の在留日本人は急速に增加し,1925年には2萬人に達する.旅館や料理,理髮,雑貨など,生活密著型職業への従事者が多く...
第三章 日本“游滬派”敘事文學中的“他者”形象 第一節 村松梢風筆下的滬上“他者”一、“魔都”里的渺小敘事 二、《上海》的時事關懷 三、他者與此者--作家思想的善惡循環 第二節 井東憲的上海認識 一、流浪漢眼中的滬上街景 二、《紅魔窟與血旗》中的歷史指涉 第三節 橫光利一--複眼的旁觀者 一...
源於三大知識體系的中國認識隨著時代的變遷在不斷發生變化,但概而觀之,作為與中國儒家同根的日本儒者反映出實現日中兩國文化平等的訴求;國學家們則基於民族主義對中國採取全盤否定的態度;蘭學家則在與西洋的對照中對中國文化傳統進行了重新定位。要而言之,近代日本人對中國的各種認識,都可以從“江戶三學”中找到...
《近代日本學者對華學術調查與研究》是一本2022年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明治維新後,受對外擴張的國策影響,近代日本學者涉華實地調查十分活躍,湧現出諸多學者和一批著作。論文集共30篇,分別考察了岡倉天心、鳥居龍藏、內藤湖南、桑原騭藏、狩野直喜、木下奎太郎、青木正兒等人對中國建築、考古、...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關東軍為掩護炮製偽滿洲國傀儡政府的陰謀,由關東軍高級參謀板垣征四郎串通日本上海公使館助理武官田中隆吉,蓄謀在上海製造事端。田中隆吉與女間諜川島芳子策劃,於1932年1月18日,唆使日僧天崎啟升等五人向馬玉山路中國三友實業社總廠的工人義勇軍投石挑釁,與工人發生互毆。田中操縱流氓漢奸乘機將...
《近代日本的中國觀》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 子安宣邦 內容簡介 在《近代日本的中國觀》一書中,子安宣邦繼續推進著21世紀初開始的思想史梳理工作。他圍繞辛亥革命前後到新舊世紀之交這一時段內日本人講述中國的代表觀點,著重對11位論者——北一輝、內藤湖南、橘朴、尾崎秀實、森谷克己...
1923年村松梢風在上海與田漢、郭沫若、郁達夫等新文壇作家的交往。在近代中日文學關係史上,日本作家與上海新文壇的關係發生,大概肇始於1923年春天的這次村松梢風的上海之行。村松梢風是自己徑直尋找到田漢的,日後在田漢舉行的家宴上又認識了郭沫若等一批創造社的新銳作家,彼此間的交往,一直持續到20世紀20年代末...
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在與西方的接觸和交往中,逐漸認識和了解了西方文明,特別是中國被英國打敗後,“以鴉片戰爭為契機,(日本人)對英國日趨關心。因為英國擊敗了自古以來被日本奉為楷模的中國”。更深刻體會到科學技術和現代機器的巨大現實力。1862年日本的幕吏、藩士、商人乘“千歲丸”到上海,親歷中國社會,看到的是...
學者小林愛雄於1908年來到中國,足跡踏遍上海、蘇州、南京、鎮江、漢口、北京、天津、奉天、大連、旅順等地,回國後撰寫出版了《中國印象記》一書。此書不僅從外國觀察者的視角展現出晚清中國各個層面的景象,而且還清晰地反映出了近代日本人中國觀的演變,具有寶貴的研究價值。《滿韓漫遊》是日本近代文學家夏目漱石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