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天皇制

近代天皇制

近代天皇制是在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後逐漸形成起來的帶有亞洲色彩的二元制君主立憲制。1889年《大日本帝國憲法》的頒布標誌著它的正式確立。1946年公布的《日本國憲法》將之改為象徵天皇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近代天皇制
  • 實質:天皇專制
  • 特徵:天皇總攬大權,內閣、軍隊隸屬之
  • 確立標誌:1889年《大日本帝國憲法》頒布
  • 結束標誌:1947年《日本國憲法》的實施
近代天皇制的形成是從明治維新時期開始的。明治維新建立了日本地主資產階級聯合政權,並確立了近代天皇制。
1889年2月11日,明治天皇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1889年2月11日,明治天皇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
近代天皇制並非是某人有意識有計畫之所為。從幕府末期到明治初期,日本的統治層受歐美列強脅迫不得已而開國,為了渡過迫在眉睫的危機而利用了天皇制。在這種意義上,近代天皇制只是歐美列強的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統治世界的歷史進程的一個產物。日本這一東北亞的島國在這一歷史進程中被收編進新的國際政治版圖。近代天皇製成形於日積月累的政治手法,而這些政治手法目的自然在於克服近代以來日本遭遇的種種危機。因此,它不僅覆蓋了明治維新以後的近代日本的整個政治進程,而且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現代日本思想仍持續產生著根深蒂固的影響。
1889年頒布的《大日本帝國憲法》,是近代天皇制的法律保障。與此同時,在意識形態領域,則以幕府末期尊王思想的大發展為基礎,提高神官的地位,將幕府時期受冷落的神道升為國教,在國民中大力灌輸忠於被神化了的天皇的封建君臣思想。
明治年間,日本的御用史學家和文學家,在《古事記》和《日本書記》關於日本是神國、天皇是神靈的傳說故事基礎上,撰寫了大量進一步神化天皇的文章,說“世間有形形色色的神,既有掌管全面的福運神,更有眾多的分工明細的部鬥神:即掌管商業的財運神,掌管農業的豐運神,掌管醫藥的康運神,掌管文化的智運神,等等。而天皇則是掌管一切神靈的大集中神,是至高無上的神,是權力無邊的神。”
明治天皇參拜靖國神社(1885年畫作)明治天皇參拜靖國神社(1885年畫作)
在日本近代天皇制中,天皇是名副其實的天皇制的代表者。日本的天皇也如同封建時代的獨裁君主,集一切國家權力於一身,神聖不可侵犯。
明治憲法作為國家的最高法律賦予天皇管理國務的最高權力,天皇處在國家權力結構的中心。還應該看到明治憲法所形成的日本政治體制與西方立憲君主制的區別:
日本近代天皇制下的天皇已不是“虛位”君主,而是制定法律、施行國務的“實君”;近代天皇制的三權分立也不同於西方的三權分立,而是內閣、議會、軍部各自為政,分別向天皇負責。
明治天皇閱兵圖(1887年的畫作)明治天皇閱兵圖(1887年的畫作)
根據一八八九年制定出的《大日本帝國憲法》,日本實施立憲君主制。翌年的一八九○年,帝國議會開幕,此前天皇的絕對許可權被相對減弱,重要的政治決定由議院內閣制的政府進行。但是,發動戰爭本應由國家權力決定,事實上卻是由憲法外的《軍人敕諭》所規定,並在作為大元帥的天皇的名義下進行。在此意義上,產生了超憲法地解釋戰爭的可能性。一九三○年代對中國戰爭中,以關東軍為中心的軍部的一意孤行正是依據憲法外的《軍人敕諭》而進行的。結果,《軍人敕諭》成為一種意識形態。在這種意識形態下,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被賦予強烈的宗教性色彩,它儼然被作為宗教國家主義的聖戰而被描述。
經過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和1904~1905年的日俄戰爭,日本成為軍事封建帝國主義國家。
日本戰敗後,其統治集團包括天皇裕仁本人,都從維護所謂神聖的“國體”和“現人神”天皇出發,千方百計尋找和編造種種理由及藉口,為天皇推卸戰爭責任。
關於裕仁天皇的戰爭責任,日本的有識之士史學家井上清指出:“天皇是大日本帝國的惟一最高的統治者,尤其他是大日本帝國軍隊的惟一最高的絕對統帥。……他作為大日本帝國的道德和精神的最高權威,要求作為臣民的日本國民,無條件地效忠、服從和尊崇他……所以,他從1931年9月8日日軍發動侵略中國東北的戰爭開始,到1945年9月2日簽署對盟國正式投降的檔案為止,推動和指導了一連串的侵略戰爭,慘殺了數千萬亞洲人。他是‘戰爭罪犯’,是‘法西斯分子’,是殺害五千萬亞洲人的罪魁禍首。”
麥克阿瑟與裕仁天皇麥克阿瑟與裕仁天皇
雖然日本天皇對戰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戰後對如何處置天皇,作為盟國中頭號強國的美國卻經歷了一個長期的思索過程。
二戰結束以後,美國出於推行其遠東政策和冷戰戰略的需要,把日本的天皇制保留了下來。
在美英兩國政府的影響下,1946年4月3日,盟國同意不起訴天皇。
但出於對國際上要求審判裕仁天皇、廢除日本皇室輿論的考慮,依據1946年11月3日公布、1947年開始實施的《日本國憲法》,將近代天皇制(二元制君主立憲制),改成象徵天皇制(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天皇成了日本國和日本國民統一的象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