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軍部

日本軍部

日本軍部是日本對外發動戰爭的軍事指揮樞紐。包括政府中的陸軍省、海軍省,陸軍最高指揮部參謀本部、海軍最高指揮部軍令部等。日本軍部獨立於政府、議會之外,直接對天皇負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日本軍部
  • 直接:對天皇負責
  • 獨立:於政府、議會之外
  • 組建:在明治維新
崛起,軍部法西斯化,國家法西斯化,評價,

崛起

二戰前的日本軍部,是在明治維新後伴隨軍事近代化組建起來的。明治初期近代天皇制初創,國家軍制尚未定型,基本上是採用軍權從政主義,軍權歸屬於政府。但在實際用兵時,往往派出“討伐總督”負責軍事指揮,出現了獨立於政府以外的軍事機關,顯露了軍權獨立的端倪。後在山縣有朋等人主持下,摹仿普魯士,建立起直屬於天皇分管軍令大權的陸軍參謀部,海軍也分出相應的軍令機關。軍令大權被分立出來,只將軍政大權歸屬於內閣。1889年頒布的《大日本帝國憲法》又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這種變化的新的軍政關係。憲法規定,天皇總攬統帥權,並賦予軍令長官“帷幄上奏權”,即凡有關軍令事項,可以不經過內閣直接上奏天皇,由天皇裁決。這就是戰前日本盛行的“統帥獨立原則”。從法律角度來說,只有天皇能夠管轄軍部,但近代天皇制的特點是“廷政分離”,天皇不親政,即使在御前會議上裁決爭端,也多數是只聽不答。所以,陸海軍名義上直轄於天皇,實際上無所約束,自成中心,在天皇權威神聖光環中,軍部成為明治憲政的“權力核心”。

軍部法西斯化

軍部成為獨立於內閣之外的“權力核心”後,還要求在天皇的名義下建立法西斯獨裁政權。軍部法西斯化的組織條件是完全具備的:天皇的精神權威可以代替法西斯的領袖權威;軍隊所特有的嚴密紀律,軍部在國家政權中的權力核心地位,使軍部能夠發揮德意法西斯政黨那樣的組織作用。 其次,日本軍部法西斯化有基礎。日本軍部法西斯化的起點是1921年三名赴德國考察的軍官永田鐵山小畑敏四郎岡村寧次在萊茵河畔的巴登溫泉聚會,訂立了歸國後將全力推動改造日本的盟約,東條英機也參與其中。不久在軍隊內部出現了眾多形式的法西斯團體。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日本國內經濟困難,階級矛盾尖銳,法西斯勢力趁機猖獗,他們猛烈攻擊資產階級政黨政治,極力倡導法西斯主義的獨裁和集權,製造了一連串的暗殺、政變等恐怖事件。構成了勢頭洶湧的軍隊法西斯化,在軍部推動下,日本政府的政策也一步一步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

國家法西斯化

1936年的“二·二六兵變”,傀儡政權廣田弘毅內閣被扶持上台,這是日本國家法西斯主義確立的標誌。廣田內閣接軍部的意志確立施政方針並改組國家機構。首先,規定內閣中的陸海軍大臣必須由現役中將以上的軍人擔任,加強了軍部力量,使內閣成為軍部的工具,加強對國內人民的專治統治。同時,確立了對外侵略方針,由內閣召集首、陸、海、外、藏等五相會議,制定“國策基準”。其主要目標是:“鑒於帝國內外形勢,帝國應確定的根本國策是依靠外交和國防,確保帝國在東亞大陸的地位,同時向南方海洋發展。”這是日本對外侵略擴張政策在法律上的確認。 過去,軍部對政府干預,往往是對某項政策或對內閣成員發表意見,到廣田內閣時,軍部可以全面改組並控制政府,推行自己的施政綱領,國家的權力和內外政策已從屬於軍部法西斯。軍部控制了政府,初步結束了分裂已久的“二重政府”局面,使分裂已久的國務和兵權在服從軍部的條件下,重新結合,達到了新的法西斯主義政治統一。正因為如此,廣田內閣上台就意味著日本軍部法西斯體制確立,世界大戰亞洲策源地形成了。 日本的法西斯主義,沒有希特勒墨索里尼那樣的黨魁,也沒有德意法西斯那樣的政黨,它是在軍部的控制下,通過不斷地對外戰爭藉助天皇權威確立起來的。本世紀二三十年代是日本法西斯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期,1936年廣田內閣上台標誌日本法西斯體制的確立,其後,近衛新體制和東條獨裁為其發展高峰,直到1945年因戰敗而崩潰。

評價

日本的軍部上層經常可以想出凡人難以想像的殘酷殺人手段,命令下屬。
日本軍部是日本法西斯化的主要決策者和推動者,軍部要求在天皇的名義下建立法西斯獨裁政權,實行對外侵略擴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