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社會演化與革命》是一本人民出版社在2002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福記。該書選題重大、視角新穎、中心突出、結構嚴謹、資料翔實,充分探討了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現代化之間的互動關係,從新的角度集中揭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必然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近代中國社會演化與革命
- 作者:張福記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2年1月
- 頁數:361 頁
- 定價:22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簡裝本
- ISBN:9787010037035
《近代中國社會演化與革命》是一本人民出版社在2002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福記。該書選題重大、視角新穎、中心突出、結構嚴謹、資料翔實,充分探討了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現代化之間的互動關係,從新的角度集中揭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必然性。
《近代中國社會演化與革命》是一本人民出版社在2002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福記。該書選題重大、視角新穎、中心突出、結構嚴謹、資料翔實,充分探討了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現代化之間的互動關係,從新的角度集中揭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必然...
中國近現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質來說,是中國一代又一代的人民民眾和仁人志士為救國存亡而英勇奮鬥、艱苦探索的歷史;是中國各族人民進行偉大而艱苦的鬥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是中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
西方世界的近代化又稱資本主義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的近代化具有明顯特色。近代中國前80年近代化可稱為資本主義化;後30年又增加新的內涵,即由無產階級領導的為社會主義開闢道路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主要問題 在此過程中,必須...
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開始成為新思潮的主流,為中國社會的變革提供了科學理論。三 曲折前進階段(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這一階段,中國近代化在階級鬥爭和民族鬥爭極為複雜的歷史環境中艱難地進行。國民政府統治前期,...
一種觀點認為,中國近代史的時間為,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即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在此基礎上,中國近代史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
中外民族矛盾和國內階級矛盾決定了近代中國的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又決定了近代中國革命的任務是反侵略反封建。基本概念 革命的目標是爭取國家與民族的獨立和富強,革命性質是民族民主革命。革命因為前後期的領導階級分別是資產階級和無...
中國近代史的時間為,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這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中國近代史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
社會進化是社會在量變過程中的進步,它實現著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方面的調整和完善。社會的進化與革命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互為前提、互相轉化。社會進化為社會革命準備條件;社會革命使社會進化得以完成,同時又在新的基礎上創造進化的可能性。社...
(二)中國現代史是中國社會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史:探索的方向看 1、從探索的方向看:是近代西學的繼續,具有模仿性的特點:80年代以前,無論從政治上或經濟上大都是模仿蘇聯高度集權的政治經濟體制;改革開放以來,模仿...
戊戌變法作為近代中國的一次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具有進步意義。雖然被慈禧太后扼殺了,但也為13年之後爆發的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礎。政治經濟 一、推動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慈禧太后帶著光緒逃到西安,這給慈禧...
《中國社會與中國革命》緒論是陶希聖所著作品,出自於《陶希聖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者簡介 陶希聖(1899—1988),湖北黃岡人。1922年北京大學法科畢業。1924年任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1927年初,任中央軍事學校武漢分校教官,參加...
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的研究,研究方向為辛亥革命史、社會經濟史、中國商會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等。自1 985年以來先後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等重點和一般社科研究項目10餘項,出版學術專著6部,主編學術著作7部,在《中國社會科學》...
近代中國社會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是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認識近代中國社會問題所得出的科學結論。本書稿以黨的領袖和知分子為中心來分析中國共產黨的近代社會性質認知歷程(1921 -1949 年)及其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