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留學史》是2016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舒新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近代中國留學史
- 作者:舒新城
- 出版時間:2016年10月
-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5104495
- 類別:專業史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近代中國留學史》是2016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舒新城。
《近代中國留學史》是2011年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舒新城。內容簡介《近代中國留學史》為中國近代第一部研究留學問題的專著,奠定了中國留學史研究的根基。從清同治九年到民國十五年(1870—1926年)近六十年來有...
《近代中國留學史》是2016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舒新城。內容簡介 本書敘述了自1870年至1926年近六十年間,中國學生到歐美、日本等國留學遊學的情況。對當時的國情,政府的態度、政策,留學遊學成員來源和數量、經費、學科等均有詳細記載,反映了中國近代社會與教育制度的變化。是中國近代*部研究留學問題...
《近代中國留學史》是2014年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舒新城。內容簡介 《近代中國留學史》為一部闡述中國近代留學問題的史著,提供了從清朝同治九年到民國十五年(1870~1926年)近六十年來實為詳盡的寶貴資料,從留學創議、制度、章程到赴歐美、東洋等國留學情況。因此,本書成為中國近代第一部研究...
留學是國際教育交流的重要途徑。無論是古代日本、朝鮮、琉球留學生負笈中國,還是近代中國留學生西赴歐美,東渡扶桑,均是中外教育交流史上的大事。美 國 1846年冬,香港馬禮遜學堂美籍校長布朗博士因病回國調養,隨行攜廣東學生容閎、黃勝、黃寬3 人前往美國留學,開中國近代留美教育,以及近代所有留學教育之先河。留美...
1903年駐日公使楊樞奏稱:“現查各學校共有中國學生一千三百餘人,其中學文科者一千一百餘人。”法政﹑軍事尤為留日學習的熱門。1904年僅法政大學速成科就有中國留學生二百九十五人。主要影響 熱情探求西方社會政治學說的留日學生,因個人身世﹑社會關係﹑思想認識等方面的差異,或贊成君主立憲,或服膺民主共和,形成形...
三批庚款留美學生的派遣為中國培養一大批優秀的科學家。中國近代科學發展中的許多新學科的創建者大多來自這些留美學生。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清王朝覆滅。中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民國時代。始於美國 1909年,美國國務卿海約翰聲稱“美國所收庚子賠款原屬過多”。當時的駐美公使梁誠,被張之洞稱讚“志趣正大,...
容閎(Yung Wing,1828.11.17-1912.4.21),男,原名光照,譜名達萌,號純甫,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鎮)人,廣府名人。中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社會活動家。容閎是第一個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是中國留學生事業的先驅,被譽為“中國留學生之父”。在清末洋務運動中,他因...
派留學生出國,本來是近代世界文化交流中司空見慣的事情,但在專制積澱甚深的中國卻經歷了一個十分曲折的演進過程。然而,宋元明清以來,出國留學者卻寥寥無幾。尤其是清廷推行的閉關鎖國政策,幾乎關閉了中國人走向世界的大門。當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的時候,中國人的世界知識極其有限,連林則徐那樣努力睜眼看世界的開明...
他把西方近代資產階級“自由、平等、博愛”的道德觀念,分別比做中國古代儒家所提倡的“義、恕、仁”。他主張廣泛吸收國外文化,同時“必擇其可以消化者而吸收之”,並且“必須以“我”食而化之,而毋為彼此所同化”,他批評有些志行薄弱者,一到國外留學,“即棄捐其“我”而同化於外人”。世界觀的教育 世界...
羅家倫(1897—1969),中國近代教育家,字志希,浙江紹興人,1897年12月21日生於江西進賢。1917年入北京大學,曾與傅斯年等組織新潮社,創辦《新潮社》雜誌,積極投身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1920年赴歐美留學。1926年回國,任教於國立東南大學歷史系及附中。1928年,出任清華學校首任校長。任上治校有方,頗見成效。...
朱家驊(1893年5月30日—1963年1月3日),字騮先,浙江省湖州府吳興縣(今湖州市吳興區)人。中國近代教育家、科學家,政治家,景星學社社員。少時先後就讀於正蒙學堂、南得公學, 1908年秋考入上海同濟德文醫學校(同濟大學前身)。1935年5月,與厲麟似等留德歸國著名人士,在南京創辦了第一個代表中國官方的對...
著名史學家、外交家。1912年赴美國留學,1923年獲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任南開大學歷史系主任,成為南開大學史學的奠基者;後聘入清華大學,改革清華大學歷史系,建立起全國一流的史學陣營。蔣廷黻先生反對“治史書而非史學”,將“重綜合、重分析、重整體把握”的新史學方法引入近代史領域,被稱為中國...
清末,學校從規模、管理、教學,都堪稱廣東近代教育的楷模。民國初年,嶺大開設了完整的大學課程,省長廖仲愷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撥出30萬元給嶺大做開辦費。1916年,開辦文理科大學;1918年正式稱為“嶺南大學”;1920年,成立嶺南農科大學,為嶺南大學內分立的大學。在廣東當時的高等院校中,其規模、師資、設備、...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英文名:Jeme Tien Yow),男,漢族,字眷誠,號達朝。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上饒市婺源縣),生於廣東省廣州府南海縣(現廣州市荔灣區恩寧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號)。12歲留學美國,1878年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主修鐵路工程。他是中國近代鐵路工程專家,被譽為中國...
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民國長城、民國起義首功之人。民主革命家、思想家章太炎:願君化彗尾;為我掃幽燕。蔡元培稱其可與歷代俠士齊名列傳,並盛讚陳其美為“民國第一豪俠”。中華革命黨支部電挽陳其美:英公其死矣;吾輩忍生乎。于右任:求仁而得何怨;賊民之主不忠。岑春煊、李烈鈞、方聲濤、...
創辦短期的留學預備學堂,輸送了一批青年學生去美國深造。提倡國學、科學、藝術不遺餘力。改博物科為農業博物科,購置農田耕牛供學生實習之用。親赴東瀛,聘請日本教習傳授西方科學和近代工藝。創設圖畫手工科,設立畫室及有關工場,並親自講授國畫課,增設音樂科,培養了中國最早的近代美術師資和藝術人才。國畫大師張大千...
梁實秋也曾是五四青年。“自從聽過白璧德的演講後,對於整個近代文學批評的大勢約略有了一點了解,就不再對於過度浪漫以至於頹廢的主張像從前那樣心悅誠服了。”他如此分析自己信念的轉變,開始用懷疑的眼光審視剛剛經歷過的新文化運動,認為對五四運動應該以歷史的眼光重新看待。在哈佛大學,梁實秋不寂寞,這裡中國留學生...
1905年以後,先後求學於上海震旦公學,復旦公學和南洋公學,隨後去日本留學,在日本加入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並與于右任等在日本創辦《神州日報》,宣傳民主革命,反對封建帝制。回國後,1910年去陝西高等學校任教,因宣傳新思想新文化,遭到陝西當局迫害,被驅逐出境。1912年,他與于右任等創辦《民立報》,擔任...
“潘玉良具有驚人的毅力,勤奮的治學精神,是一位對現代藝術發展做出豐富貢獻的藝術家,是中國現代美術史上成就最突出的女畫家之一。”(《雲南日報》評)“潘玉良是20世紀知名藝術家和美術教育家,是中國現代女性繪畫事業的先行者之一,是活躍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畫壇並在中國近代油畫史和美術教育史占有一定地位...
居正(1876年11月8日-1951年11月23日),原名居之駿,字覺生,又字岳崧,別號梅川居士。湖北廣濟(今湖北武穴)人。中國近現代民主革命家、政治家、法學家。1905年赴日本留學,入日本法政大學預備部和本科法律部,不久由宋教仁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曾先後參與組織了武昌起義,在反袁鬥爭中擔任東北軍大司令,隨孫...
黃興(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漢族,原名軫,後改名興,字克強,一字廑午,號慶午、競武,曾用名李有慶、張守正、岡本、今村長藏。湖南省長沙府善化縣高塘鄉(今長沙縣黃興鎮涼塘)人。北宋大文豪黃庭堅的後裔。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的創建者之一,孫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黃興是辛亥革命時期的...
第三第一節 洋務教育及中國教育近代轉化的啟動 一、 洋務學堂的創立和發展 二、 洋務留學教育 三、 “中體西用”的演變與張之洞的系統闡述 第十一章 維新運動到清末新政時期的教育 第一節 維新教育的漸次推進 一、 早期改良派的教育主張 二、 維新教育實踐 三、 百日維新中的教育改革 第二第一節 維新代表...
陸小曼(1903年11月7日—1965年4月3日),名眉,別名小眉、小龍,江蘇常州人,近代女畫家。陸小曼師從劉海粟、陳半丁、賀天健等名家,晚年被吸收為上海中國畫院專業畫師。曾參加新中國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國畫展。陸小曼擅長戲劇,曾與徐志摩合作創作五幕話劇《卞崑岡》。她還諳崑曲,也能演皮黃,寫得一手好文章...
戊戌變法是一次具有愛國救亡意義的變法維新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這次變法促進了思想解放,並且對思想文化的發展和促進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起了重要推動作用。歷史背景 國際背景 經濟 19世紀下半葉是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階段。這個時期,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引起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第...
“您老(錢偉長)是中國要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創導者。”(時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習近平評)“科壇泰斗,學界楷模。”(陳至立為錢偉長90壽誕題字)“高壽猶報興國志,皓首未改赤子心”(徐匡迪為錢偉長90壽誕題字)“錢偉長是中國近代力學的奠基人之一,著名的套用數學家,對中文信息處理作出重要貢獻,學術上的卓越成就為他...
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社會文化史、留學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主要著作 《近代中國的留學生》(1987年人民出版社)《譚嗣同評傳》(1986年河南教育出版社)《容閎——中國留學生之父》(1990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合著《中國近代人物研究信息》(1988年天津教育出版社)《辛亥革命研究一覽》(天津教育出版社)《中國近代史...
就是在戰時的這一時期,梁思成用英文寫成了《圖像中國建築史》。在我們的心目中,他們是不畏困難、獻身科學的崇高典範。梁思成的學術成就也受到國外學術界的重視,專事研究中國科學史的英國學者李約瑟說:梁思成是研究“中國建築歷史的宗師”。後世紀念 1999年,原建設部設立“梁思成建築獎”,以近代著名建築家和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