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概括了農民政治水平的內涵與特性,總結了中國特色農村民主協商治理機制的含義和特點,提出最佳化民主協商治理機制是農村治理方式變革的策略選擇以及農民政治水平是農村治理變革的內源動力,總結了中國農村治理機制演變的歷史,分析了中國農村民主協商治理機制以及農民政治水平的發育情況和影響因素,提出在互聯互動中提升農民政治水平和最佳化農村民主協商治理機制。
作品目錄
| |
第一節 農村治理方式的歷史考察 第二節 理論與學術關懷 | 第一節 研究基礎:相關理論和研究現狀 第二節 研究架構:研究內容和主要觀點 第三節 研究方式: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線索:研究思路和主要特色 |
第二章 農民政治水平和農村民主協商治理機制概念解析 | |
第一節 農民政治水平的內涵與特性 第二節 中國特色農村民主協商治理機制的內涵與特性 | 第一節 農村治理機制走向民主協商勢在必行 第二節 提升農民政治水平是農村治理機制變革的內源動力 |
第四章 當前中國農村民主協商治理機制運行的現狀分析:以隨機個案為基礎 | |
第一節 農村民主協商治理機制運行現狀描述 第二節 農村民主協商治理機制運行現狀分析 | 第一節 農村經濟發展相對落後和不平衡 第二節 農村政治制度和機制不健全 第三節 農民政治文化水平較低 第四節 農民組織化水平不高 |
第六章 農民政治水平現狀及影響評估:以問卷和訪談數據為基礎 | |
第一節 調查地點和研究方法 第二節 調查對象的基本特徵及分析 第三節 調查情況及分析 | 第一節 農民教育與農民政治水平 第二節 經濟發展與農民政治水平 第三節 農村社會組織與農民政治水平 第四節 農村民主政治建設與農民政治水平 |
第八章 農民政治水平相關因素的實證分析:以問卷調查和面對面訪談數據為基礎 | 第九章 在互動影響和推動中提升農民政治水平和最佳化農村民主協商機制 |
第一節 調查對象和研究方法 第二節 調查情況及分析 第三節結論 | 第一節 以農民政治水平提升最佳化農村民主協商治理機制 第二節 在農村民主協商治理機制最佳化中提升農民政治水平 |
創作背景
21世紀以來,農村群體性事件無論在規模方面還是在頻率方面都表現出升高的態勢,鄉鎮政府“維穩”與農民“維權”之間形成了錯綜複雜的關係,突出的表現是:鄉鎮政府“維穩”力度越大,農村群體性事件就越多的博弈場面。因此,人們不得不思考,從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的角度,中國農村治理機制該走向何方?在農村,這種“剛性穩定”的後果之一就是鄉鎮政府本可以處於“中間人”或“仲裁者”的地位,卻由於體制性的壓力而陷入矛盾紛爭之中,形成治理困境。由此可見,“鄉政村治”治理機制在實際運行中已經蛻變為官僚治理機制與市場治理機制的混合,到了必須調整的地步。農村治理機制必須引入柔性的民主協商要素,農民政治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進而達成農村各種政治力量的理解與合作。農村民主協商治理機制和農民政治水平的研究是對農村政治穩定局勢的思慮與關照。基於此,《農民政治水平和農村民主協商治理機制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總結了中國特色農村民主協商治理機制的內涵和特點。中國特色農村民主協商治理機制是在黨組織的領導下,鄉鎮政府、農村村民自治組織、農村民間組織、農村企業、廣大農民等各種農村治理主體通過討論、對話的方式協調相互之間的關係,注重共識,不排斥投票形式和通過代表來表達意見,使各個治理主體能充分發揮作用,形成農村決策,實現農民利益。中國特色農村民主協商治理機制是黨領導下的各治理主體在村莊運用政治權威實現農民利益的方式和方法,實質上是農村各管理主體的妥協管理,形式上是農村各種力量之間的協商,核心是中國共產黨與農村各種社會力量的合作。中國特色農村民主協商治理機制不是西方學者所謂的“威權性的協商”,也不是“不完善的協商民主”,而是在中國大地上生長的、切合中國農村實際的、符合中國文化特點的協商形式。中國特色農村民主協商治理機制與西方協商民主治理機制都倡導通過討論和對話的方式進行決策,但兩者並不完全相同。中國特色農村民主協商治理機制具有自己的特點:一是堅持黨在農村的領導;二是實現農村民主協商形式的本土化和多樣化;三是鼓勵農村各種政治力量共同參與協商;四是主張農村民主協商參與者的地位相對平等;五是逐步推進農村民主協商過程的全面公開;六是適度拓展協商形式、協商場域;七是處理好權力與責任、權利與義務的關係;八是注重民主與效率的平衡;九是體現改良嵌入性;十是承載農民教育的功能。
該書在農村治理變革的大背景下,將農民政治水平與農村民主協商治理機制相連線,把握住了農村治理變革的兩個關鍵性問題及其相互關係。一是最佳化民主協商治理機制是農村治理方式變革的策略選擇。一方面農村民主協商治理機制是農村治理方式變革的基本方向,因為農村民主協商治理機制可以提高農村政治決策的合法性,更加接近民主的本質,可以有效應對農村複雜的社會問題,提升農民的政治品質;另一方面,黨和國家大力倡導農村民主協商治理,地方領導人擁有創新農村民主協商治理機制的積極性,農村民主制度為農村民主協商治理機制創新奠定了制度基礎,農村組織的初步發展為農村開展民主協商奠定了社會基礎,中國農民已經具備了基本的民主協商能力,中國村莊的特點也為民主協商提供了有利條件,儒家文化傳統為農村開展民主協商奠定了文化基礎。二是農民政治水平是農村治理變革的內源動力。農民具有明確的利益意識和權利觀念是農村治理變革的基本前提,農民組織能力是農村治理變革取得成效的重要方面,農民公共利益觀念是農村治理變革取得成效的核心要素,農民具有一定的參與能力是農村治理變革的關鍵因素,農民具備一定的政治技能和政治常識是農村治理變革的必要條件。三是農民政治水平與農村民主協商治理機制存在密切關係。在較大程度上,農民政治水平影響農村治理主體的行為和農村治理機制的運轉,同時,農村治理機制運行所造成的壓力和機會也影響著農民的政治水平。也就是說,農村民主協商治理機制的最佳化取決於農民的政治水平,同時,廣大農民通過參加農村民主協商治理實踐也提高了自身的政治水平。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季麗新,女,漢族,1965年5月生,黑龍江青岡人,山東工商學院教授、政治學理論學科帶頭人、農村政治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1987年7月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曾在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進修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