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居民政治參與的影響因素研究

本文的研究主題是農村居民政治參與的影響因素。理論分析表明,農民政治參與水平(現實積極性和意願)是農民自身特徵、村集體特徵、候選人特徵和農戶社會資本合力影響的結果,經驗分析總體上支持了這一結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村居民政治參與的影響因素研究
  • 論文作者:蒯旭光
  • 導師:王榮
  • 學科專業:農業經濟管理學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基於南京5區縣30個村的農戶調查數據
外文題名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南京農業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8
關鍵字
農村 民眾自治 參與管理 選舉
館藏號
D638
館藏目錄
2010\D638\6

中文摘要

本文的研究意義在於,農村居民政治參與水平的提高可以促進基層民主發展,而基層民主建設進程的加快有利於加快新農村建設。一方面,民主選舉是基層民主建設的基礎,農民的積極參與是基層民主建設的關鍵所在。農村居民是基層民主建設的參與主體,其政治參與積極性的高低,直接關係到基層民主建設的成敗。另一方面,基層民主建設能夠促進農村發展。首先,公民參與政治所做的成本與效益選擇,可以影響到經濟政策中的資源配置與社會效果;其次,政治參與能夠加強政府推進經濟成長政策的力量,由於經濟成長與社會的活力是分不開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政治參與起到了提高經濟發展效率的積極作用。另外,加強農民政治參與,加快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可通過化解農村社會的各種矛盾,保障農民的正當權益。 在對相關概念進行界定和文獻綜述的基礎上,論文第三章對我國農民政治參與的歷史沿革和制度變遷過程進行了梳理。我國農民政治參與的歷史過程,是一個制度影響經濟基礎及其變化的過程,是一個制度直接影響農民政治參與的動態制度變遷過程。考察中國農民政治參與的歷史過程,首先需要考慮的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土地基礎和土地所有制。無論是社會制度的改變、法律環境的改變,最終還是在經濟基礎角度上通過土地所有制影響了中國農民的政治參與過程,並在此基礎上產生了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和制度變遷過程。 在對我國農民政治參與的歷史沿革和制度變遷過程進行梳理的基礎上,既然存在“農村居民的政治參與能夠完善基層民主、加快建設新農村”這種邏輯關係,那么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影響農村居民政治參與的因素是什麼?論文第四章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了理性農村居民的政治參與,主要包括若干可能的因素影響村民政治參與的成本與收益。由於制度化的選舉投票活動是當代中國農民政治參與的主渠道,因此本文的政治參與將以村委會的選舉為主要研究對象。在農村居民作為理性人的假設前提下,農民將在自身給定的偏好、社會環境約束和歷史環境控制下進行政治參與,使得政治參與的收入最大化。通過設定農村居民的目標函式,分解出在一定約束條件效用下最大化的農村居民政治參與的影響因素。本章的研究也為實證分析作理論鋪墊。分析發現農民政治參與水平是農民自身特徵、村集體特徵、候選人特徵和農戶社會資本合力影響的結果:①農戶自身的特徵:政治面貌(黨員/民眾)、年齡、受教育年限、職務經歷、家人是否在村辦企業工作、是否有非農就業;②村集體的特徵:投票誤工補貼、公共服務水平、對上屆村幹部的工作滿意程度、是否有過往糾紛(包括征地、信訪);③侯選人的特徵:競選激烈程度、競選規範程度、侯選人本身特徵、自家人有無參加候選人提名、有無拉票行為、鄉鎮政府的介入與否;④社會資本:是否參與經濟組織、家裡是否有人當幹部。農村居民作出政治參與與否以及參與積極性的決定過程並不能迴避上述參數在不同程度上的影響。 論文第五、六部分利用南京五郊縣30個村的農戶調查數據,採用有序Probit模型,從農戶特徵、村集體特徵、候選人特徵和社會資本四個方面進行了驗證,得出了影響農村居民政治參與現實積極性和意願的因素的方向和強度。分析結果表明:①農戶自身特徵中的政治面貌、家人是否在村辦企業工作這二個變數對農村居民政治參與積極性和意願在統計上有顯著的正向影響;②是否發身過過往糾紛這個村集體特徵中的變數表現出對農村居民政治參與積極性和意願有統計上的顯著影響;③競選規範程度、候選人特徵、鄉鎮政府介入與否等變數表現出對農村居民政治參與積極性有統計上的顯著影響;④社會資本變數對農村居民政治參與現實積極性和意願的影響不顯著。 最後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我國農村居民政治參與的實際情況給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