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決策部署,努力推動農機化科學發展,我部研究制定了《進一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最佳化農機裝備結構布局工作方案》,現印發你們,請結合本地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業部關於印發《進一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最佳化農機裝備結構布局工作方案》的通知
- 發布單位:農業部
- 發布時間:二○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 文號:農機發[2010]1號
發布信息,通知全文,
發布信息
農機發[2010]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畫單列市農機管理局(辦公室),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機局,黑龍江省農墾總局農機局:
加快推進農機化發展方式轉變,最佳化農機裝備結構布局,是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和必然要求。各級農機化主管部門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進一步增強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最佳化農機裝備結構布局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要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周密部署,認真落實工作方案中的各項措施。各省(區、市)農機化主管部門要深入研究,抓緊制定實施方案,抓好試點示範。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扶持政策和資金項目,加強巨觀調控和引導,調整和最佳化農機裝備結構布局,提升農業機械化發展質量和效益,為統籌城鄉發展,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協調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村現代化做出積極貢獻。
各省(區、市)實施方案請於4月15日前報我部農機化管理司。聯繫人:李偉,電話略。
附屬檔案:進一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最佳化農機裝備結構布局工作方案
農業部
二○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通知全文
進一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最佳化農機裝備結構布局工作方案
一、調整農機裝備結構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我國農業機械化快速發展,農機裝備總動力達到8.75億千瓦,全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48.8%。農業機械化發展總體進入中級階段,機械化生產方式逐步占據主導地位,農民和農業生產對農業機械的依賴程度顯著提高,農業機械化在夯實農業農村基礎中的物質支撐作用越來越突出,農業機械化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基礎。
隨著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農機裝備結構布局問題需要引起各級農機化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和關注。受多種因素影響,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中裝備結構布局存在不盡合理的情況,主要表現在: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總體呈現“兩高兩低”的格局,種植業較高,畜牧業、漁業、林果業、設施農業、農產品加工業較低,在種植業中,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較高,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水平較低;裝備結構依然存在“三多三少”的問題,動力機械較多、配套農具少,小型機具較多、大中型機具少,低檔次機具較多、高性能機具少;在區域發展布局上表現為“三快三慢”的趨勢,平原地區快、丘陵山區慢,東部和北方快、西部和南方慢,旱地快、水田慢。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問題。胡錦濤總書記最近強調,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一場深刻變革,事關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刻不容緩。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加快農業機械化發展速度的同時,加強巨觀調控,最佳化農機裝備結構布局,對於提高農業機械化發展質量和效益,推動農業機械化科學發展,促進農業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二、農機裝備結構布局調整的重點內容
一是在促進農機裝備總量增長的同時最佳化裝備結構。保持裝備數量不斷增長是加快機械替代勞力步伐的迫切之需,推動裝備結構合理最佳化則是促進農業機械化持續發展的長遠之道。根據農業生產發展的要求,確保裝備總量增長,並堅持數量增長與結構最佳化並舉,以增量調整帶動存量最佳化,以存量最佳化促進結構升級。裝備結構調整重點是:促進大馬力、高性能、複式作業機械的發展,加快老舊農業機械的更新報廢,促進作業機械和拖拉機配套機具的發展,改善配套比,提高利用率,降低單位能耗,避免低水平重複購置、資源浪費和效益下降。
二是在促進重點突破的同時各領域各環節協調推進。經過多年攻關和持續推進,大宗農作物特別是糧食生產機械化發展日新月異。但必須看到,農機化各領域各環節發展極不平衡,水稻機插秧、玉米機收水平還很低,養殖業、林果業、加工業機械化、設施農業等發展還較慢,一些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問題很多還沒有破題。需要集中力量,加大技術攻關和推廣示範力度,積極推進。結構布局調整重點是:繼續集中力量主攻薄弱環節,儘快提高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由耕種收環節機械化向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機械化延伸,同時圍繞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因地制宜逐步推動經濟作物、養殖業、設施農業、農產品初加工業和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機械化,全面服務農業生產、農民生活、農村生態。
三是實現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總體目標的同時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受經濟發展和自然條件影響,我國經濟發達地區、北方平原地區農機化水平較高,經濟落後地區、南方丘陵山區發展較慢,特別是丘陵山區等欠發達地區農機化水平提高仍然非常緩慢,仍是影響和制約全國農業機械化整體水平提升的最大瓶頸。需要統籌兼顧、分類指導、梯度發展、協調推進。結構布局調整的重點是:繼續鼓勵農機化發展基礎比較好的地區率先發展,更好地發揮輻射帶動、示範引領作用;同時加強對丘陵山區農機化工作的支持與指導,按照全力普及機耕、大力發展機收、努力突破機插機播的思路,鼓勵企業研發生產和支持農民購置使用經濟實惠、輕便耐用的糧食作物生產機械,同時加快特色作物生產機械發展,推動丘陵山區機械化實現跨越式發展。
三、促進農機裝備結構布局調整的主要措施
最佳化農機裝備結構布局,重在科學有效,貴在持之以恆。主要通過明確各級職責、制定發展規劃、加強政策引導、強化科研推廣、整合項目支持、開展試點示範等綜合措施,確保結構布局調整目標的實現。
(一)明確職責任務。實現農機裝備結構布局調整是一項複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需要各級農機化主管部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增強巨觀調控意識,明確結構調整目標,上下共同努力,切實採取措施,才能取得成效。農業部提出全國總體目標和政策措施,加強政策引導和工作指導,各省(區、市)、市、縣提出本轄區的結構調整發展目標任務,落實政策措施,具體組織實施。做到全國及各地目標任務明確、責任到位、積極推進、協調發展。
(二)制定發展規劃。認真做好現有機具普查,摸清存量、結構、使用狀態及分布狀況,同時立足農業主導產業發展需要和經濟地理條件,對今後發展重點進行科學分析,提出我國農機裝備發展和結構布局最佳化目標,科學制定裝備需求規劃。各級農機化主管部門在制定“十二五”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時,要將最佳化農機裝備結構布局作為重要內容納入進去,並提出切實有效措施,加強巨觀調控和引導。
(三)加強政策引導。充分利用農機化扶持政策特別是農機購置補貼,加強引導,鼓勵農民購買農業生產急需、符合產業政策、先進適用、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節能環保、服務到位的產品。一是通過農機購置補貼對象優先條件、補貼範圍確定、補貼目錄製定、補貼比例的確定等多種調控措施實現促進結構調整的目標。二是指導各地建立完善農機報廢更新制度,加強調控引導,鼓勵支持農民更多地購置使用大中型、高性能、多功能複式作業農機裝備,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老舊農業機械,努力實現大中小型機械、高中低檔次機械、動力機械與配套農具、糧食作物機械與其他農產品機械合理配置。
(四)強化科研推廣。一是加強關鍵環節、重點領域機械裝備和技術的攻關。按照農業規模化、精準化、設施化發展的要求,加快開發多功能、智慧型化、經濟型農業裝備設施,集中力量開發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和新型農機產品,重點在田間作業、設施栽培、健康養殖、精深加工、儲運保鮮等環節取得新突破。二是加大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力度。通過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強化適用技術組合集成,探索適合不同區域特點的農業機械化技術路線和模式,加快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三是整合現有農機化財政專項和基本建設項目。結合項目實施,推進農機裝備結構布局調整。
(五)發展社會服務。大力發展農機服務組織和農機大戶,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通過發展多種所有制形式的農機合作社、農機作業公司等新型農機服務組織和農機大戶,引導促進先進、大型、高效農業機械的發展,促進農機裝備結構調整最佳化。加大政策扶持,引導創新發展,規範市場秩序,強化服務指導,積極為農機服務組織和農機大戶提供政策指導、技術培訓、人才培養、信息諮詢等服務,推進農機服務社會化、市場化、專業化、產業化。
(六)開展試點示範。擬在全國100個農業機械化示範區開展農機裝備結構調整示範工作。要求100個示範區深入分析農業機械化發展需求,提出農機化結構調整最佳化的目標,利用現有的農機化扶持政策、整合示範區建設各項措施,積極推進結構調整,實現結構布局最佳化。同時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示範建設活動,擬建設200個農機專業合作社示範點、200個農機大戶示範點和100個農機維修示範點。通過試點示範,為全國農機裝備結構布局調整提供典型經驗。
(七)加強組織領導。農業部農機化管理司要把加強巨觀調控、促進農機裝備結構最佳化調整作為推動農機化科學發展的重要目標和考核內容,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和工作指導,提高巨觀調控能力,並切實採取措施,積極推進,確保實現目標。各地農機化主管部門也要高度重視促進農機裝備結構布局調整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在加快本地區農機化發展速度的同時,制定規劃目標,落實政策措施,促進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