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農業資源監測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農業資源監測站
  • 類別:監測站
  • 地點:農業部
  • 內容:農業資源
機構簡介,業務領域,套用成果,

機構簡介

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農業資源監測站(農業部農業資源監測總站,農業部遙感套用中心套用部)主要從事農業遙感的業務化運行與研究工作,是國內從事農業遙感套用與研究的主要單位之一,是中國農業工程學會農業遙感專業委員會掛靠單位,和全國遙感套用協會常務理事單位。

業務領域

農業資源監測站的主要業務領域是開展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等現代高新技術的農業套用與研究,為巨觀決策提供及時、可靠的信息服務。主要業務方向如下:
一是農作物遙感監測,包括國內和國外主要農區大宗農作物面積、長勢、產量等遙感監測,為巨觀生產管理、國家糧食安全等提供及時、可靠的信息服務。
二是農業資源遙感調查,包括耕地、草地等農業自然資源數量、質量、空間分布等調查與評價,為農業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農業規劃、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農業可持續發展等提供基礎數據。
三是農業自然災害監測與評價,包括旱災、洪澇災害、草原火災、雪災等主要農業自然災害的監測與評價,為抗災、救災、指導農業生產提供決策支持。
四是農業信息系統開發與套用,套用資料庫、網路等技術進行農業信息系統的開發,以及農業信息服務等套用。

套用成果

農業遙感套用是農業信息化的重要內容,是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的前沿領域之一。目前,農業遙感信息已成為農業生產巨觀管理和決策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信息來源,並與常規統計調查手段相結合,共同構成現代立體型農業信息採集處理分析系統。
農業資源監測站成立以來,開展了大量的農業遙感套用與業務化運行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主要農作物遙感監測,連續開展了全國水稻、棉花、大豆、小麥、玉米等五大作物種植面積、土壤墒情、長勢、產量、災害等遙感監測。其中,種植面積變化監測在作物收穫前1個月完成;土壤墒情、長勢監測在作物生長季每15天進行1次;產量監測在作物生長後期每月進行1次;對旱災、洪澇等重大農業自然災害進行動態監測與評價。目前,作物遙感監測已正式納入農業部信息發布體系,為巨觀決策提供了大量及時、可靠的信息服務,多次受到上級領導和相關部門的充分肯定。
二是農業自然資源調查,套用遙感技術對耕地、草地等主要農業自然資源數量和空間分布及其變化進行調查,如先後完成了東北、京津冀、黃淮海等區域農用地十年變化調查等,獲取了大量農業資源基礎數據,為區域農業規劃、布局等提供科學依據。
三是作物種植面積本底調查,套用遙感技術定期對作物種植面積進行全覆蓋調查。如全國水稻種植面積本底調查,包括東北、長江中下游、西南、華南等全國水稻主產區,獲取的水稻種植面積及空間分布數據作為重要農業基礎數據受到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與充分肯定。
四是農業空間信息開發與套用,採用資料庫、地理信息系統、網路等現代信息技術,開發農業資源等空間信息系統,為管理 部門和社會大眾提供農業信息服務。
在開展農業遙感套用與業務化運行的同時,農業資源監測站還開展了相關的科研工作。承擔的研究課題涉及國家科技支撐、攻關計畫,自然科學基金,“863”計畫、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國防科技工業科學研究、農業部高新技術與基礎研究等。在農情遙感監測系統、大尺度作物長勢遙感監測、農業自然災害遙感監測、作物面積監測遙感統計方法、新遙感數據源農業套用評價與示範等方面,開展了套用與套用基礎研究。其中,“國家級農情遙感監測系統”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