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資源資本化是將農村耕地、養殖水面、‘四荒’資源、旅遊資源等有形農業資源和品牌、專利等無形資產及其未來收入,通過產權化、證券化或票據化變成能夠流通的金融資本的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業資源資本化
- 主要資源:農村耕地、養殖水面
- 作用:資金籌集功能,資源配置功能
- 途徑:金融資本經營
作用,必要性,途徑,
作用
一是資金籌集功能。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特別是股票市場融資,一般籌資額較大,成本較低,同時還可以通過增發和配股實現資金的待續籌集。
二是資源配置功能。基於資本逐利的本性和動機,通過規劃導向,選擇重點引導,促進自然資源的自由合理流動,同時通過兼併重組等資本經營手段,使資源走向集中和規模化,起到最佳化存量資產和資源配置之效。
三是結構調整功能。有別於產品經營的線性投入模式,資本經營通過對股權的購併重組,完成資產的交移與增值,從存量與增量兩個方面入手,改善和調整不合理的產業結構,加速產業結構的升級,提高經濟發展質量。
四是社會統籌功能。一方面,通過資本經營環節促使涉農企業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明晰企業產權關係,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另一方面,通過農業與資本市場的連結,促進政府與社會對“三農”問題的關注,有利於城鄉統籌決策的形成與實施,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形成。
必要性
一是農業總體投入不足,需要創新融資手段。由於特定的歷史原因,國家在發展城市和工業的過程中,長期從農業中提取“剪刀差”,城鄉差距和工農差距愈來愈大。近些年來,“三農”問題雖然引起了各方重視,但農業和農村仍得不到應有的金融支持和政府財政支持。
二是農村資產資源利用率低,需要廓清產權關係。沒有資產資源的資本化就制約了農村資本資源的作用空間,而沒有資產資源產權歸屬的明晰,就沒有資產資源的流動。降低了涉農企業繫緊產業鏈條的積極性,從而降低了農業資產資源產權的收益,進而影響農業產業化水平的提高。
三是勞動力要素整體素質下降,需要盤活人力資源。隨著近年大量農業勞動力向城鎮的轉移,農業從業勞動力素質下降明顯,農業科技人才流失更為嚴重。科技隊伍不穩定,特別是農村缺乏企業家和企業家群體。發展現代農業必須解決“人”這個最能動的要素問題,而這也只能通過培育和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以資本經營和優勢品牌為紐帶,實現人才的集聚與回歸,逐步提升農民的整體素質。
途徑
資本經營要求企業經營理念從“實物”轉向“價值”,將所有利用和支配的資產、資源等生產要素都當作經營資本,用最少的要素投入獲得最大的利益。具體分析,農業資源的資本經營途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金融資本經營。一是支持上市融資。即為農業類企業創造條件,爭取在股票市場直接融資,特別是一些科技類中小企業,應瞄準上市門檻相對較低的中小板市場和創業板市場。二是實施金融創新。如發行農業產業化項目中長期國家或地方債券,並由財政適當貼息;根據不同企業、不同產業和不同的效益方式,定向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允許涉農企業擁有的土地使用權、水面養殖使用權、林權等實施擔保融資等等。三是重構農村合作金融。加快農村信用社等農村金融組織建設,根據形勢發展需要加快其產權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使其成為農業產業化投融資的一個重要渠道。
(二)產權資本經營。產權資本經營目的是實現農村產業化的規模經濟。農村產權資本有以水面、林地為主的資源型產權,有以農民基礎設施和生產設備為主的資產型產權,還有現金型和權利型等產權形式。產權資本經營主要形式與措施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資本合作方式。龍頭企業與農戶及中介組織,通過投份合作等方式使各經營主體聯繫起來,使其變成具有現代產權制度特徵的新型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這種形式目前較為普通。二是產權紐帶方式。將產權資本與農業要素對接,通過產權紐帶縫合農業產業化鏈條,組成具有一定抗風險能力的產業化組織。三是整合分配方式。利用資本分配機制和分工協作機制,增強以工哺農和以工支農功能,實現農業產權資本的最佳化配置。
(三)智力資本經營。在農業產業化初級階段起作用的主要是產權資本、金融資本和人力資本,在高級階段起作用的則是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智力資本作為一種無形資產,能以極低的投入成本換來巨額的產出和效益,典型的如一個著名品牌,就凝聚上億乃至成百上千億元的無形價值。實施智力資本經營,首先要重視人力資本對現代農業發展的決定性作用,特別是要重視企業家的“領頭雁”作用,維護企業家的合法權益以增強企業家在農村或農業領域創業的積極性。其次,加強對農民和農業工人的繼續教育與培訓,重點是農業科技教育、市場經濟理論教育和現代經濟管理培訓,同時要穩住農業科技推廣隊伍,開發農村科技資源和人力資源。再次,加強知識資本的保護管理和自主創新。對農業企業的商標與專利要及時申報和註冊,取得智慧財產權,並利用法律武器打擊侵權行為,農業企業要加大自主創新力度,擴大知識資本的存量與價值,最大限度地使用知識資產,充分展現知識資產的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