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物技術研究及其產業化發展分析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完成的科技成果,登記於2004年2月16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業生物技術研究及其產業化發展分析
- 類別:科技成果
- 完成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
- 登記時間:2004年2月16日
成果信息
成果名稱 | 農業生物技術研究及其產業化發展分析 |
成果完成單位 |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 |
批准登記單位 |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
登記日期 | 2004-02-16 |
登記號 | 京科成登字20040168 |
成果登記年份 | 2004 |
農業生物技術研究及其產業化發展分析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完成的科技成果,登記於2004年2月16日。
成果名稱 | 農業生物技術研究及其產業化發展分析 |
成果完成單位 |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 |
批准登記單位 |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
登記日期 | 2004-02-16 |
登記號 | 京科成登字20040168 |
成果登記年份 | 2004 |
農業生物技術研究及其產業化發展分析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完成的科技成果,登記於2004年2月16日。成果信息成果名稱農業生物技術研究及其產業化發展分析成果完成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批准登記單位北京市科...
《農業生物技術研究及其產業化》是2002年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思經。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生物技術——21世紀農業的希望;農作物基因工程研究理論與方法的突破及產業化前景等。圖書目錄 加速我國農業生物技術發展的主要措施和政策支持 中國農業生物技術發展的優勢 中國農業生物技術研究及...
《中國農業生物產業技術創新路徑及政策研究》是201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春艷。內容簡介 本書從技術創新途徑及途徑的實現模式兩個方面研究中國農業生物產業技術創新的路徑,從技術創新系統和制度的角度分別探索推進中國農業生物產業技術創新的體系保障和政策保障。圖書目錄 總序 序 前言 導論 第1章 中國農業...
生物產業是最古老的產業,也是最現代的產業。人類最早開始認識生物與人體自身,開始了農耕漁牧與醫療衛生、食品餐飲等生物技術與產業發展,生物技術的進展導致生物產業的技術升級,從生物工藝學到生物技術學,20世紀誕生了生物工程學,從發酵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到基因工程,基因重組技術的發展導致了生物...
1、生態農業產業化的基礎是常規農業產業化 生態農業產業化是引導和組織分散的農戶進入社會化大市場,將現代科學技術導入農業,提高農業專業化、社會化、商品化水平;重新調整農業生產結構,重組生產要素,增加農業附加值,提高農業比較效益;引入現代農業的組織管理模式,在組織制度創新和完善中發展和壯大農戶經濟,提高農民...
中山大學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研究院以現代生物學技術為手段,圍繞農業可持續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三農”等國家密切關注的重大問題和農業科學發展的需要,重點對影響農業產業發展的重大需求問題開展廣泛的基礎和套用研究,突出科技成果的集成和轉化。力爭在10年內將研究院建成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國內居領先水平的農業...
生物技術研究中心以促進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目標,針對東北地區主要農作物玉米、大豆和水稻,開展以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為核心的新品種遺傳改良戰略儲備研究和產業化套用基礎研究。歷史沿革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於 2002 年,是院重點發展和支持的研究中心之一,其前身為大豆研究所生物...
研究所位於大連市甘井子區七賢嶺高新產業園區,是專門從事農業生物技術研究、生物學理論、昆學、作物學、園藝學等農業資源利用研究和產業化開發的單位,重點以昆蟲基因工程研究、野蠶(如柞蠶、家蠶、樗蠶等)基礎生物學研究及產品開發和農業生物技術研究為自身發展優勢,其研究水平處於全國領先地位。大連生物技術研究所的前...
該刊於1999年6月創刊,雙月刊,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該刊重點報導農業高科技領域最新的科研進展、創新成果、轉化套用和發展態勢及政策導向;國內外重大農業科技和產業政策;國家...
隨著《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 年)》的發布,以及2021 年和2022年中央一號檔案明確提出開展數字鄉村試點、實施數字鄉村建設發展工程,我國數字農業也日益從頂層規划走向實踐落地。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為發展主線,以數字技術與農業農村經濟深度融合為主攻...
2004年,根據中心的發展和當前形勢對科研方向作了一些調整包括:1.成立微生物技術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是微生物基因工程農藥技術、微生物酶製劑技術等;2.研究領域主要為分子育種、基因工程和基因組學;3.積極爭取與大公司合作,推進成果產業化。設施條件 生物中心具備完善的分子生物學及生物技術研究的設施設備條件。擁有...
《中國現代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穀子糜子分冊》從粟類作物的分布和生產入手,系統分析了中國穀子、糜子生產的分布區域及產業發展歷程和現狀,翔實總結了穀子和糜子種質創新、育種、生物技術、植物保護和食品加工等領域研究進展,深入剖析了我國穀子、糜子的生產形勢和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探究了穀子、糜子產業發展...
從農業生態學中分化出來的產業農業生態學、恢復農業生態學以及生態工程、城市生態建設等等,都是農業生態學基本原理推廣的成果。在計算經濟生產中,不應認為自然資源是沒有價值的或者無限的,而是用生態價值觀念,應考慮到經濟發展對環境的破壞影響,利用科技的進步,將破壞降低到最大限度,同時倡導一種有利於物質良性循環...
農業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助力鄉村振興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產業。《中國農業科學2035發展戰略》面向2035年,在對農業科學的戰略地位、發展規律與研究特點、發展現狀與形勢進行系統分析的基礎上,對農業科學的戰略目標、發展思路和發展方向、優先發展領域與重大交叉領域、國際合作優先領域進行了深入論述,並提出了加快...
(五)缺乏有效的現代農業技術擴散載體中介機構 (六)農業科技人才缺乏 五、現代農業技術發展的案例分析——以農業信息化為例 (一)國家政策推動農業信息化發展 (二)金字工程加速農業信息化進程 (三)3S成就精準農業 (四)電腦農業創造奇蹟 (五)煙臺農民收穫數字果實 第五章 現代農業技術的產業化 一、現代...
5.了解生物技術的理論前沿、套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以及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狀況;6.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創造實驗條件,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課程設定 主幹學科 生物學,化學 主要課程 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
生物煉製大幅擴展可再生植物基原材料的套用,使其成為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化學和能源經濟轉變的手段。信息簡介 高級生物煉製已被構想作為新型生物產業的基礎。通過開發新的化學、生物和機械技術,生物煉製大幅擴展可再生植物基原材料的套用,使其成為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化學和能源經濟轉變的手段。美國國家再生能源實驗室(U.S....
《現代農業生物技術套用的經濟影響與風險研究》最大的特色在於聚焦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分別從微觀和巨觀層面對轉基因作物的經濟與風險進行系統性研究,內容由淺及深、層層深入,對了解轉基因作物的發展現狀、把握轉基因的發展態勢與發展環境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和參考價值。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篇全球轉基因技術研究、...
9.5 我國GM水稻發展爭議原因與前瞻 9.6 啟示性建議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楊萬江,博士,浙江大學農業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發展研究中心(“卡特”中心)信息數據與評價中心執行主任。2008年受聘擔任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水稻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崗位科學家,任中國...
高效秸稈纖維素降解菌的篩選與功能研究 秸稈腐熟劑田間套用效果報告 三、養殖業廢棄物循環利用 食用菌促進農業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及菌渣的循環利用研究 利用花生蔓與玉米秸栽培杏鮑菇安全優質標準化生產技術 菌廢料還田下冬小麥田CO2排放特徵分析 循環農業的高效模式及關鍵技術——以山東九發食用菌有限...
為了適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研究領域已拓展到經濟價值較高或學術價值較高的經濟作物、經濟花卉及中草藥等方面,開展了相應的植物病毒檢測和脫毒工作,並指導植物組培產業化。動物病毒:主要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和基因工程技術,開展畜禽病毒、人畜共患病病毒的分子鑑定、病毒功能基因分析、病毒基因變異機理等基礎性研究...
《中國生物能源發展研究》選取中國生物能源產業發展作為研究對象。本文首先從經濟學原理角度分析了世界的原因及影響因素,發現能源產品需求和價格的上升是生物能源發展的主要原因。同時還運用了產業周期理論對生物能源產業的發展進行了分析,發現生物能源產業處在產業育成期,要加強新技術的開發與套用和對產業本身的創新。其次...
“十一五”末,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2%,農業科技已成為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探索中國特色農業科技發展道路取得重要進展。“十一五”期間,立足提高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構建50個農產品的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實施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和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有效引導和支持農業科技...
現今廣宗縣現代農業園區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主線,以“科技高端、標準高端、品質高端、品牌高端”為目標,夯基礎、聚產業、育龍頭、促增收,努力實現一產為基,接二連三,融合發展,打造“三區同建”鄉村振興示範區。廣宗教授工作站發揮其在文化教育、科技領域的人才以及資源優勢,積極參與廣宗脫貧攻堅戰,開展教育、...
10.鄧心安,於衛華.轉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及其政策完善環節.中國科技論壇,2008(6):104-108 11.鄧心安等.基於生物經濟的城市農業發展趨勢與策略.經濟問題探索,2008(5):142-144 12.曾海燕,鄧心安.第二次綠色革命:開啟現代農業新時代.科學新聞,2008(17):37-39 (《中關村農業生物技術產業聯盟通訊》(轉載),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