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農業大學、香港中文大學)

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於1987年經原國家計委批准,1990年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運行並對外開放,依託中國農業大學建設,是一個以套用基礎科學研究為主,並承擔高層次人才培養任務的農業生物技術領域綜合性國家級開放實驗室。現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家洋教授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寧教授擔任實驗室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農業大學、香港中文大學)
  • 時間:1987年
  • 批准:國家計委
  • 依託:中國農業大學
簡要概況,研究領域,學科設定,項目成果,科研進展,香港分室,

簡要概況

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中國農業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經科技部批准,在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設立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作為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夥伴實驗室合作運行。實驗室揭幕典禮於2009年12月13日上午在中大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科學技術部部長萬鋼,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詹永新、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教育科技部副部長李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蘇錦梁、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劉遵義教授以及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孫其信教授主禮。

研究領域

實驗室的主要任務是面對國家的重大需求,根據農業生物技術的學科特點和發展趨勢,以解決制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為目標,積極承擔國家重大科學研究任務,為重要農作物、農業微生物和家畜(禽)生物技術的進步提供技術儲備,將實驗室建設成為代表我國農業生物技術水平的研究基地、生物技術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基地和國內外學術交流中心。

學科設定

實驗室依託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等7個國家級重點學科作為科學研究的基礎,通過實行崗位聘任和教授負責制,形成多學科交叉下的流動、開放、競爭模式。目前實驗室研究隊伍中有36位教授,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 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3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1人、 “973項目”首席科學家4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優秀創新群體”1個。實驗室與香港中文大學共建夥伴實驗室,廣泛開展與國內外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項目成果

實驗室包括了“重要農業生物的功能基因組”、“動物克隆與高效生物反應器技術體系”和“重要農作物的優質、高效、抗逆轉基因與分子育種”三個基本研究方向,設有“動物分子遺傳與基因工程”、“作物分子遺傳與基因工程”、 “分子病毒學與免疫工程”和“農業微生物與基因工程”四個研究領域。近五年共承擔300餘項各類研究課題,科研經費上億元,其中主持“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轉基因重大專項等國家重大/重點課題上百項。自2001年以來,實驗室共獲得省部級以上的科技成果獎勵2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5項;在國內外獲得發明專利50餘項;累計在PNAS、Genome Research、Genome Biology、Leukemia、Genes & Development、 Cell、Nature等期刊上發表SCI研究論文500餘篇;共有20餘個小麥等作物新品種,通過申請並在北京等地大面積推廣;近幾年每年培養研究生及其他高層次生物技術人才近百名。已成為我國農業生物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為促進我國農業生產的科技進步做出了顯著貢獻。

科研進展

實驗室科研工作主要進展如下:
(1)重要農業生物的功能基因組研究:首次證實豬FSHβ基因是控制產仔數主效基因,套用後經濟和社會效益明顯。系統開展了家雞功能基因組研究,發現了多項優良基因的分子標記並成功推廣。構建了世界第一張家鴨遺傳連鎖圖譜和物理圖譜;在脊椎動物中發現了IgF、IgO兩種免疫球蛋白新類型。定位了多個與小麥等作物株型、抗逆性、雜種優勢及高產性狀有關基因,完成了其中某些基因的精細定位和克隆,並進行了功能鑑定;完成了稻瘟病菌2個田間菌株的全基因組測序,鑑定一批參與稻瘟菌致病性、致病力或病害擴散的新基因。
(2)轉基因克隆動物新品種培育及生物反應器:獲得世界第一頭體細胞克隆黃牛、我國第一批體細胞克隆種公牛、香豬及醫用小型豬等;培育出一批生產高品質牛奶的轉基因奶牛、無過敏源基因敲除奶牛、抗仔豬腹瀉轉基因豬以及高瘦肉率的基因敲除豬,形成國際上最大的轉基因大動物基地。動物乳腺生物反應器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人α-乳清蛋白、乳鐵蛋白、溶菌酶等在轉基因牛奶中的表達量均為國際最高水平。
(3)轉基因作物品種培育:國內率先建立玉米遺傳轉化體系;經過對Bt基因密碼子改造,使轉基因玉米自交系與雜交種的抗蟲性達到國際產品的同等水平;利用自主研發的馬鈴薯基因SBgLR獲得了20餘個高賴氨酸、高蛋白玉米自交系,在本研究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高賴氨酸、高蛋白轉基因玉米,抗蟲轉基因玉米及抗病毒轉基因小麥已完成安全評價的生產性試驗,具備了可產業化能力,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轉基因玉米、小麥研製基地。
(4)分子病毒學與免疫工程研究:在口蹄疫和禽流感疫苗新型佐劑研究上取得明顯進展,已進入大動物臨床試驗階段,為帶動我國高效、安全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發與套用取得階段性成果。對大動物危害嚴重的豬呼吸繁殖綜合症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學、與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機理上也取得重要進展。對多種植物病毒的基因組結構、基因功能及病害防治開展了創新性的研究,發現了甜菜黑色焦枯病毒及其衛星RNA,就病毒及衛星RNA的結構功能、表達調控及與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關係發表了高水平研究論文。
(5)農業微生物資源與利用研究:在固氮微生物資源及固氮酶催化機制、新型生物能源、微生物納米材料及農用抗生素研發中取得顯著進展。採集、研究全國600多種豆科植物根瘤菌9000多株,發現根瘤菌新屬2個,新種26個;篩選出重要經濟和牧草豆科植物高效根瘤菌20多株,田間實驗增產效果顯著。

香港分室

經科技部批准,在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設立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作為我校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夥伴實驗室合作運行。實驗室揭幕典禮於2009年12月13日上午在中大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科學技術部部長萬鋼,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詹永新、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教育科技部副部長李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蘇錦梁、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劉遵義教授以及我校副校長孫其信教授主禮。 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的建立,旨在提升農業科學技術至世界領先水平,提高農業生產力,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改善人民營養。實驗室的目標是結合香港的優勢(例如國際網路、國際科研人才和管理制度)及內地的強項(例如龐大經濟力量、優秀的科研隊伍和豐富的天然資源),以現代生物科技配合農民及育種家的傳統智慧,開發新技術、培養高質素科研人才,從而提高中國農業的技術儲備及生產力。 在揭幕典禮上,萬鋼部長對實驗室的設立表示熱烈祝賀。他說,中國農業大學在內地農業生物領域的研究處於領先地位,香港中文大學在植物與農業生物科研方面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礎、精幹的科研團隊和優良的實驗設施。兩校建立夥伴實驗室,可以充分發揮香港和內地各自優勢,有助促進兩地科技人員的交流、科研工作的互動,以及科學探索的成果。他指出,國家十分重視農業的發展,科技部將進一步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力度,圍繞農業科技前沿和現代農業發展中的重大戰略需求進行超前部署,穩定地支持農業學科以及學科交叉的基礎研究,依託農業科技重大項目來加強對農業重點學科科研基地和農業科技創新團隊的建設,加大力度培養農業科技高層次人才特別是領軍人才,大力提高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因此,農業技術的重點實驗室和科學家承擔著重任。在目前的經濟困境下,在農村推廣農業科技以改善產量及品質更趨重要,有望改善人民生活,造福人民。 劉遵義校長對香港中文大學成立第二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感到十分欣喜,他說:“中文大學再一次獲得中央政府批准,在香港成立國家重點實驗室,不但表示了國家對我們科研工作的欣賞和肯定,更標誌中大農業生物技術的研究水平踏進了嶄新的里程。” 孫其信副校長對夥伴實驗室的成立表示衷心祝賀,認為將對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中國農業大學將秉承“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訓,全力支持兩實驗室的建設,內地和香港也將通過夥伴實驗室為解決人類面臨的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問題做出科技上的努力和貢獻。 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位於中大科學館與中央科學實驗室大樓的實驗室組群,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辛世文教授主管,辛教授早在2000年已出任中大教資會卓越學科領域植物及農業生物科技中心主任。對於獲準成立國家重點實驗室,辛教授表示,這代表中大在農業生物技術研究領域所付出的努力和卓越成就,得到國家充分肯定。中大能夠與中國最優秀的農業大學結為夥伴,必能起互補作用,發揮最大優勢。 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教育局和創新科技署的支持下,國家重點實驗室將在與我校夥伴合作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分子生物技術、水稻產量提升、水稻營養成分改良及作物抗逆性等方面的研究。 辛世文院士表示,植物生物科技對於世界糧食安全影響深遠,他期盼新的生物技術結合傳統育種,提升稻米產量及營養。當今全球半數人口以米為主糧,有助穩定稻米供應的研究實在舉足輕重。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將為億萬同胞謀求更大的福祉,並積極促進國內和香港的科技合作。 我校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寧教授,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莽克強研究員,重點實驗室教授敖光明、於嘉林、彭友良、賴錦盛、於靜娟,實驗室副主任張樹川等參加了揭幕典禮。
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農業大學、香港中文大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