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叢刊

《農業叢刊》1922年1月創刊於上海,停刊於1922年12月,共4期。農業研究會編輯,商務印書館發行,季刊。屬於農業刊物。本刊物宣傳農業技術知識,使更多的民眾了解農業常識,一方面交流探討,另一方面則改良農業技術,從而使農業更好更健康的發展下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業叢刊
  • 類別:農業刊物
  • 創刊時間:1922年
  • 出版周期:季刊
人員編制,辦刊宗旨,欄目方向,文化傳統,

人員編制

主要撰稿人有李治楫、王善佺、吳宏吉、黃紹緒、張季良等。

辦刊宗旨

該刊以“交流農業知識,改良農業技術,推進農業事業”為主旨,探討我國農業問題,研究農業技術改良,調查記錄我國農業的現狀等。

欄目方向

主要欄目有附錄、通訊、紀事等。
刊載大量圖表及照片。內容多涉及農業改進和技術方面的探討申論。刊登一些有關農業知識和改進的技術方法等,刊有《科學方法之水稻育種》、《棉花玉蜀黍發芽之研究》等作品。另外本刊登載關於東南大學農科組織農業調查的進行情況,如《東南大學農科組織農業調查演講團始末記》、《本校園藝畜牧分場門口攝影(照片)》、《本校農事試驗總場試用割麥擁麥機攝影(照片)》、《本校農場水稻品種試驗(照片)》等。
刊登文章還有吳宏吉《改良我國農業之管見》、李治楫《旱農法之理論的基礎》、張季良《西瓜栽培法(附圖)》、王善佺《中棉改良之研究》、黃紹緒《世界農業原理》等。

文化傳統

附:《發刊詞》
農為邦本,世人所公認,而且由來尚矣。古之人遊牧為生,逐水草而轉徒,居無定所處,微論國家,神農氏出,教民稼穡,樹藝五穀,以農業奠定國基,堯舜命棄為后稷,發揮而光 大之。啟有周一代郅治之隆,傳之百世而不易。英吉利以工商立國,而二十世紀以還,乃兢兢業業,獎勵農業,謀種植之改良,知國由民而成。民以食為天,農業乃食品之所從出,國之衰弱存亡,胥聚之也。美國以百年來新造之邦,商業遜於英,工業不如德,而富甲寰宇,強足以支配世界,豈有他哉。農業發達,講求精深,而行新法,應用新理,以植種者,普通全國,物產豐饒耳。吾國自秦漢而後,后稷之道不修,近數十年來,日即貧乏,庫虛奴竭,司農仰屋興嘆,政府藉外債以為生活,債一高於崑崙,孰知隱禍深似大洋之底。且也饑饉頻仍,嗷嗷飢鴻,遍於四野北五省之難漸舒。而湘省又見告矣,循斯以往,豈有紀極,赫赫華胄,將效中山之乞食強鄰。而祖先披荊棗芟草萊,經數千年所造成之國家,恐蹈埃及之覆轍,亡於外債。永劫而不復也。尤時之士,惕亡國之慘禍,極力提倡農業,用培國基,農業學校農事實驗場遍設全國,研究農業之會,接踵而起,並多發行雜誌以廣播農業知識于海內,冀速收富強之效。同人等肄業東南大學,忝廁農界,不得不力自策勵。隨愛國諸君子之後,雖便短汲深,莫慰渴望。亦當竭盡綿薄,圖補助於萬一,自民國六年組織農業研究會以來,增輯農業教育一書,以供獻於國人。一版再版,不翼風行,足證國人之熱心。希望農業改良之殷切,夫教育固為改良農業之根本問題,惟功在數十年之後,一時難收速效,而只此一書,亦不足以食國人之要求,愛應時世之所需,採集農業上重要之知識,以償其所欲,使經營農業者,不必先於學校之中,研究高深學理,然後耕種如法,豐獲可期。苟人手一冊,便得農業知識之概要,稍加以經驗,立成良農,此本農業專刊之所發行者一也,改良農業之要領,貴在順時地人事以行。吾國土地有吾國土地之所宜,吾國農人,有吾國農人之特長,氣候土性,不特與歐美迥異,而經濟狀況,亦各不相牟,必取己之所長,而發揮之,順己之所適,而革益之。乃能得改良之效。此本農業專刊之所以發行者二也,吾國農業既導源於神農,而發達欲虞夏商周,浸淫至今,雖無進步之可言,而如齊民要術三農紀、花鏡、群芳譜等記載農業之書。其中不乏可取者,撮其優良而用之,為益亦非淺鮮,惟古書文義該簡,非疏解詳釋,不能悉其精蘊。此本農業專刊之所以發行者三也,然以吾國農業改良農業,非盡善也,不可不求助他山,歐美各國。應用學理,以經營樹藝,其優美獨到之處,自極繁多,多釋其書。以享國人。取其所長,以補吾之所短斯。斯不可一日稍緩。此本農業專刊之所以發行者四也,同人等抱此四種願望,以發行此農業專刊,想吾國人去亦贊同。同人等學淺力薄,徒具此心,而行恐有所布逮耳。若猛海內宏達之所不棄,而教導之,輔助之,使得盡其願望,則農業之改良,可跂而待。吾中華民國之前途,其庶有豸乎。茲當發刊之初,特將斯旨表而出之並為之詞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