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與區位
農業生產是人們利用土地的
自然生產力栽培植物或飼養動物以獲取所需產品的生產部門,其生產對象是動植物,而動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需要投入大量的光、熱、水、地形、土壤等自然條件,且不同的動植物需要不同的自然條件,由於世界各地的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以及國家政策千差萬別(不同地域的耕作習慣、發展歷史不同;不同區域居民的食品愛好和需求不同,因而農業生產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點),為此各地的農業區位因素有很大的差異。
(一)影響農業的主要
區位因素。1.自然區位因素。自然條件中的氣候因素對
農業區位的影響極大,各地區由於熱量、光照、水分條件的差異形成了農業生產極為明顯的地域性。2.社會經濟因素。例如,
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分別處在我國的東北部和西南部,由於諸多因素,如氣候、勞動力等條件的差異,分布著不同的
農業類型。
(二)農業的主要區位因素的合理選擇。例1,古巴的甘蔗——
熱帶氣候;河西走廊的糧棉——水源;黑龍江省的大豆;
江南丘陵的茶樹——
酸性土壤;
橫斷山區立體農業——地形;南京市周圍形成大規模的蔬菜、乳、肉、禽、蛋的
農業生產基地——市場;乳肉畜牧業、
園藝業——交通;我國有計畫地建立了一批
商品農業生產基地——政策。例2,農業生產時要樹立因地制宜、人地協調的發展理念。例如,
天然橡膠由熱帶擴大到北緯22°、
玻璃溫室的農業 、江南丘陵茶園的噴灌等。
影響因素
自然條件包括,氣候(熱量,光照,水分,晝夜溫差),水資源,地形,土壤;
社會經濟因素包括,市場需求,交通,國家政策,農業生產技術,勞動力;
自然條件
氣候
熱量、光照、降水、季風等氣候因素對
農業區位的影響極大.是影響農作物分布與農業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不同動植物的生長發育要求不同的氣候條件,而氣候條件的分布具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因此,一個地區農業的選擇,應充分考慮當地的氣候因素.
水分:年降水量小於250毫米的乾旱地區,除有
灌溉水源外,一般不能發展農業。
地形
不同的
地形區,適宜發展不同類型的農業.平原地區地勢平坦,土層深厚,有利於實現農業的水利化和機械化,適宜發展耕作業;山地耕作不便,且不易於水土保持,但適宜發展林業和畜牧業.山地自然條件的垂直分異,使農作物分布垂直化,多樣化;地形複雜的則適合多種經營。
土壤:
土壤是農作物生長的物質基礎,不同種類的土壤,適宜生長不同的作物.例如我國
東南丘陵廣泛分布著酸性的紅壤,適宜種植茶樹等.土壤的肥沃程度也對農業的影響較大。例如我國
東北平原(黑土)、
華北平原(
鈣質土)等地土壤肥沃,水稻單位面積產量較高。
社會條件
社會經濟條件
市場
農業產品要到市場上銷售,才能實現其價值,因此,市場的需求量影響了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
交通運輸
農業選擇必須充分考慮當地的交通運輸條件.
園藝業..乳畜業等,由於其產品保鮮期較短,要求又方便快捷的交通運輸方式.
政策
世界各國的農業,都受到國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預的影響.例如,我國政府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積極建設商品性
農業生產基地,這對我國的
農業區位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生產技術
農業生產技術。優良品種的培育,機械化耕作,化肥的廣泛使用及科學的灌溉技術,可使產量提高,生產成本降低,提高播種效率。農業保鮮技術的發展(冷藏/保鮮船/車)
工業基礎
農業的發展需要一定的工業基礎,工業與農業是息息相關的。例如,我國的東北,是老工業基地,對於農業的發展就比較有利。
勞動力
勞動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農業區位因素之一,沒有充足勞動力就不會有
集約和發達的農業,我國的農業生產還未發展到全部機械化,例如,
水稻種植業,
旱作穀物農業等,就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地價
地價水平也決定著該地區的使用與價值,如果地租過高,就不會有人考慮在此種地,發展大規模的農業。
技術條件
良種
化肥
可以除蟲增產,需要的土地就相對較少,但對環境危害很大,會減少土地的使用壽命;
機械
用農業機械代替手工播種和收割可以節省時間,提高效率,獲取更大的效益。
灌溉
科學的灌溉技術,應根據當地的氣候決定。如:以色列缺水,發明了
滴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