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上市公司直接融資行為分析及發展問題研究》,是中國社會科學院2008年陳靜的博士論文,指導老師是韓俊教授。該論文的中文摘要為:農業類上市公司是我國現階段農業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承擔著帶動農業經濟發展的重擔。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越來越多資金雄厚、管理先進的國際農業企業進入中國,最佳化我國農業類上市公司的融資結構,增加農業類上市公司的價值,提高我國農業企業乃至農業的國際競爭力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業上市公司直接融資行為分析及發展問題研究
- 作者:陳靜
作品簡介,中文摘要,
作品簡介
副題名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陳靜著
導師
韓俊指導
學科專業
農業經濟管理學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
學位授予時間
2008
關鍵字
農業企業 上市公司 融資結構
館藏號
F279.24
館藏目錄
2009\F279.24\16
中文摘要
農業上市公司融資結構是否科學合理,不僅直接影響企業融資成本的高低和企業追求價值最大化目標的實現,也是決定企業是否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規範融資行為,最佳化融資結構,對農業上市公司來說意義尤為重要。 本論文以現代融資結構理論為依據,以農業上市公司融資結構為研究對象,採用理論分析與政策研究、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比較研究相結合的方法,運用經濟學、會計學、統計學和財務管理學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對我國農業上市公司融資結構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論文共分為七章:第一章引言。第二章為融資結構研究現狀綜述,旨在介紹融資結構的相關理論,為以後各章分析進行理論鋪墊。第三章描述了中國上市公司的總體融資狀況,為下文分析農業上市公司的獨特性打下基礎。第四章分析我國農業上市公司融資結構的現狀,指出我國農業上市公司融資行為特點。第五章進一步討論我國農業上市公司融資結構股權融資偏好的原因,以及農業上市公司融資結構對農業上市公司的影響。第六、七章為我國農業上市公司融資結構最佳化及對策性建議。該部分以企業市場價值最大化為融資結構最佳化目標,提出農業上市公司融資結構最佳化的具體措施。 本文得到的基本結論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1)農業上市公司的整體經營狀況不夠理想。從基本面來看,我國農業上市公司的整體經營狀況不夠理想,各項主要財務指標均呈下滑趨勢,綜合經營能力較為低下,缺乏競爭力;我國農業上市公司過分依賴外源融資,內源融資功能低下,缺乏有力的自我造血功能,企業發展後勁不足,使得其實現持續融資的基礎和前提不牢固。(2)農業上市公司普遍持有不恰當的融資理念。農業上市公司沒有可持續融資的觀念,造成上市公司不合理的融資結構。從融資渠道和結構來看,我國農業上市公司較少考慮融資渠道的多樣化和合理性,過分依賴於股權融資,上市公司的融資行為受政策影響較大,資金來源相對不穩定,不利於上市公司的持續穩定發展;在資金融通和資金使用方面,重融資,輕用資,我國農業上市公司融資普遍帶有明顯的低效率融資的特徵,其直接後果就是上市公司的信譽受損和經營效率降低,投資者的投資意願減弱,上市公司融資規模減小,並將進一步影響上市公司今後的融資計畫。(3)農業上市公司治理機制存在缺陷。股權結構不合理,國有股“一股獨占、一股獨大”,這種特有的股權結構進一步加劇了融資結構的不合理,使我國農業上市公司的制衡機制失靈,法人治理結構極不健全,信息不對稱,“內部人控制”現象嚴重,中小股東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護。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低下削弱了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信心,影響了我國農業上市公司的融資功能。(4)資本市場發育尚不完善,抑制農業上市公司的融資能力。在證券市場方面表現為資本市場單一,上市公司融資渠道狹窄;監管體制不完善,對上市公司違規行為缺乏及時有效的應對手段;法制建設不健全,挫傷了投資者的積極性。在金融借貸市場方面表現為我國金融基礎設施制度不健全,信貸支農力度不足,農村資金需求增加與農村信貸支持不足存在矛盾。這些外部環境成為制約我國農業上市公司融資能力的重要因素。 基於上述分析結論,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議:(1)提高農業上市公司自身素質,增強競爭能力。(2)農業上市公司需轉變融資理念,建立可持續融資觀念。一方面理性融資,主動調整融資結構,構建多渠道、低成本的籌資體系,降低融資成本,形成有效企業融資治理結構;另一方面最佳化上市公司籌集資金的利用效率,注重融資創新,加強融資規劃。(3)完善農業上市公司現代企業制度。最佳化股權結構,鼓勵股權所有者多元化促進股市投資的理性化。 (4)積極進行資本市場的結構調整,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適應企業的多層次融資需求和投資者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