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社區結構是指農村社區中各要素內部、要素和整體、要素和要素之間的組合關係。構成農村社區的要素有區位、社會群體、經濟、文化等,各種要素內部有一定的組合關係,從而形成一定農村杜區的區位結構、人口結構、社會群體結構、經濟結構和文化結構。此外,還有農村社區整體與這些要素及要素之間的各種組合關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村社區結構
- 性質:社區結構
- 屬性:農村
- 人口結構:包括人口的性別、年齡、職業
區位結構,人口結構,社會群體結構,經濟結構,文化結構,
區位結構
主要包括:①一定農村社區所處的地理位置。如經緯度,與鄰近都市和交通幹線的距離及其地勢、地貌 等。②自然資源的分布與生態環境的構成。③與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相聯繫的一定農村社區的空間布局。如各種產業部門、居民住宅、生活服務中心、文化教育衛生設施、集鎮、道路等的布局。
人口結構
包括人口的性別、年齡、職業、素質等結構。在一個大的農村社區中,人口的性別、年齡結構一般是比較均衡的。但在某些特殊類型的農村社區中,性別、年齡結構具有同質化的特點,如礦業村內的男性或青年的比重大。隨著農村經濟的商品化和社會現代化的發展,農村人口逐步向非農業轉移,農村人口結構也隨之發生變化。如出現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從事農業的人口比重下降,農村居民的文化素質不斷提高等。
社會群體結構
農村社區的初級群體主要是家庭、鄰里、同齡群體等。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和自然經濟向商品經濟的轉化,農村家庭結構逐步向核心家庭轉變。農村次級社會群體即農村的各種組織,按性質劃分有政治組織、經濟組織和文化組織等。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各種組織也有向複雜的科層制(見官僚制)轉變的趨勢。
經濟結構
主要包括生產力結構、產業結構和行業結構。在生產力各要素之間,有不同的勞動熟練程度和技能的勞動者、不同的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不同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不同的勞動工具的組合等形成的一定層次的生產力結構。與生產力結構相聯繫的有不同的產業結構和行業結構。如因自然資源、社區環境、勞動者素質的不同,形成了農、林、牧、副、漁之間的不同的比例關係與結合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