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大棉10號

農大棉10號是河北農業大學棉花育種研究室以自選品系農大372為母本,農大156為父本選育而成的雜交棉品種。

農大棉10號為轉基因抗蟲雜交一代優質品種,全生育期128天,株形筒形,主莖有茸毛,葉片形狀鴨掌葉,具有高產、抗病、優質等優良特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大棉10號
  • 審定編號:晉審棉2013002、冀審棉2015007號
  • 育成年份:2010年
  • 作物名稱:棉花
  • 品種來源:農大372(母本)×農大156(父本)
  • 育種者:河北農業大學棉花育種研究室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

選育過程

農大棉10號是河北農業大學棉花育種研究室以自選品系農大372為母本,農大156為父本選育而成的雜交棉品種。2013年通過山西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晉審棉2013002;2015年通過河北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冀審棉2015007號。

特徵特性

農藝性狀:全生育期128天,幼苗期葉片淺綠色,株形筒形,主莖有茸毛,葉片形狀鴨掌葉,葉片較大,葉色淺綠色,花瓣顏色乳白色,花瓣基部無紅斑,花葯顏色白色,鈴形卵圓。株高102.2厘米,第1果枝節位6.8,第1果節長度7.8厘米,鈴柄長度3.4厘米,單株結鈴21.3個,單鈴重6.4克,子指10.7克,衣分38.4%,霜前花率81.1%。
纖維品質:2012-2013年經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在河北省中南部春播棉組區域試驗中,2012年與2013年棉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分別為30.0毫米和30.2毫米,斷裂比強度分別為31.4厘牛/特克斯和32.6厘牛/特克斯,馬克隆值分別為4.8和5.1,整齊度指數分別為84.4%和85.1%,伸長率分別為4.8%和4.6%,反射率分別為77.4%和75.5%,黃度分別為7.2和7.5,紡紗均勻指數分別為144.0和148.2。
抗病性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鑑定, 2012年棉花枯萎病病指9.16,棉花黃萎病相對病指21.43,屬抗枯萎耐黃萎類型;2013年棉花枯萎病病指9.16,棉花黃萎病相對病指25.07,屬抗枯萎耐黃萎類型。

產量表現

在2007-2008年期間,河北省保定市河北農業大學棉花育種中心進行了產量比較試驗。該試驗在小區面積為20平方米的條件下進行,並進行了三次重複。經過兩年的平均結果統計,籽棉的總產量和皮棉的總產量分別達到了4294.5公斤/公頃和1747.5公斤/公頃。與對照品種邯雜306相比,籽棉和皮棉的產量分別增產了23.5%和25.6%。這表明試驗品種在產量上具有顯著的增產幅度,並且表現出良好的穩定性。
2009-2010年,在河北省保定市、青縣和廣宗縣進行了多點異地鑑定。在面積為33平方米的小區內,進行了3次重複試驗。經過兩年的3點平均測量,籽棉和皮棉的總產量分別為4629.0千克/公頃和1902.0千克/公頃。與對照品種邯雜306相比,籽棉和皮棉的產量分別增產了28.5%和19.6%。
2011-2012年,在山西省南部中熟棉花的區域試驗。2011年的籽棉總產量和皮棉總產量分別達到了3754.5千克/公頃和1509.0千克/公頃,相較於對照中棉41分別增產了8.57%和10.65%。2012年,籽棉總產量和皮棉總產量則分別為3790.5千克/公頃和1521.0千克/公頃,相較於對照中棉41分別增產了1.98%和3.58%。在2012年的生產試驗中,籽棉總產量和皮棉總產量分別為3655.5千克/公頃和1458.0千克/公頃,相較於對照中棉41分別增產了4.73%和9.83%。
2012-2013年,在河北省中南部春播棉組區域試驗。2012年籽棉的總產量為3781.5千克/公頃,皮棉的總產量為1435.5 千克/公頃。2013年籽棉的總產量增長至3888.0千克/公頃,皮棉的總產量也相應增加到1516.5千克/h公頃。與對照品種邯雜306相比,2012年和2013年的籽棉分別增產了6.54%和5.84%,皮棉則分別增產了5.84%和5.75%。

適種區域

農大棉10號適宜在河北省中南部棉區春播種植。

栽培技術

  • 適期播種:河北省中南部棉區及黃河流域棉區適宜春播,播種期以4月25日至30日為宜。對於中等地力,種植密度建議為2800~3000株/畝。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澆足底墒水,並重視初花肥的施用,同時適時補充蓋頂肥。蕾鈴期需及時進行化學調控,蕾期每畝使用縮節胺1.5~2.0克,花鈴期則為2~3克。同時,務必及時防治蚜蟲、棉鈴蟲、紅蜘蛛、盲蝽、甜菜葉蛾等害蟲。對於不同的栽培方式,播種時期需相應調整。地膜覆蓋的播種期為4月15日至20日,而露地直播則相應推遲約10天。播種密度根據地力水平而定,中等地力種植密度為4.2萬~4.5萬株/公頃。在旱薄地應適當密植,而在肥沃土地上則可適當稀植。
  • 科學施肥與適時灌溉:施肥方面需注重科學性和合理性。底肥應以有機肥為主,同時配合適量的磷、鉀肥。初花肥和蓋頂肥則應以尿素為主。具體施肥量建議為:底肥施有機肥45~60立方米/公頃、磷酸二銨600千克/公頃、氯化鉀225千克/公頃;初花肥施尿素150~225千克/公頃;蓋頂肥施尿素75千克/公頃。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務必澆足底墒水。
  • 及時化控與病蟲害防治:整個生育期內,應遵循化學調控與肥水調控相結合的原則。在蕾期、初花期和盛花結鈴期,應及時進行化學調控。蕾期縮節胺的推薦用量為22.5~30克/公頃,初花期則為22.5~445克/公頃,而到了盛花結鈴期,用量應調整為30~45克/公頃。及時防治蚜蟲棉鈴蟲紅蜘蛛盲蝽、甜菜葉蛾等蟲,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