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五論之一)能辨是慈尊的大智慧,所辨的內容有七種,即相、障、真實、修對治、修分位、得果、無上乘。前六種是三乘共同的,第七無上乘是特別闡明無上大乘。前六種又可攝於境行果或基道果中,即相、障、真實是境,修對治、修分位是行,得果是果。“中”是離一切邊的真實性,“邊”是常斷諸邊。眾生愚痴不能無誤了知境行果的真實性而落於邊見之中,菩薩慈悲辨析何者是中,何者是邊,從而使眾生起真實解、發真實行、入真實位、得真實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辨中邊論
- 簡介:彌勒五論之一
- 定義:能辨是慈尊的大智慧
- 領域:佛教
(彌勒五論之一)能辨是慈尊的大智慧,所辨的內容有七種,即相、障、真實、修對治、修分位、得果、無上乘。前六種是三乘共同的,第七無上乘是特別闡明無上大乘。前六種又可攝於境行果或基道果中,即相、障、真實是境,修對治、修分位是行,得果是果。“中”是離一切邊的真實性,“邊”是常斷諸邊。眾生愚痴不能無誤了知境行果的真實性而落於邊見之中,菩薩慈悲辨析何者是中,何者是邊,從而使眾生起真實解、發真實行、入真實位、得真實果。
(彌勒五論之一)能辨是慈尊的大智慧,所辨的內容有七種,即相、障、真實、修對治、修分位、得果、無上乘。前六種是三乘共同的,第七無上乘是特別闡明無上...
辨中邊論思想研究內容簡介 編輯 《思想研究》在對《辯中邊論》的有關文本及形成背景等情況進行認真梳理和回顧之後,重點對該論的主要思想進行了研究,分析了《辯中...
《真理與謬論:《辨中邊論》探微》200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濟群。...... 《真理與謬論:《辨中邊論》探微》200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
《辨中邊論釋校疏》是2011年全佛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談錫永,校疏、劭頌雄,前論。...
《真理與謬論:辨中邊論探微》是200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濟群。...... 《真理與謬論:辨中邊論探微》是200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濟群...
世親論師的主要的唯識論著有:《百法明門論》、《唯識二十頌》、《唯識三十頌》、《辨中邊論釋》等,其中《唯識三十頌》是按照唯識相、唯識性、唯識位的...
四.彌勒五論系列1《辨法法性論》 2《辨中邊論頌》 3《辨中邊論頌講記》 4《大乘莊嚴經論講記(上/下)》 5《寶性論釋·善說日光》 6《寶性論略釋·彌勒...
界義,《俱舍論》以法種族義來解釋,這是說,一有情身或一相續共有十八類諸法種族,叫做十八界。《辨中邊論》則以種子義為界義。《俱舍》以種族義釋界,大...
虛妄分別有,教義命題。瑜伽行派所說。原出《辨中邊論》開首之頌:“虛妄分別有,於此二都無;此中唯有空,於彼亦有此。”此“虛妄分別”指“能取”(主觀)與...
其後在中印度阿 陀國改信大乘,弘揚《瑜伽師地論》、《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辨中邊論》、《大乘莊嚴經論》、《分別瑜伽論》等。其主要的佛學思想,概括在...
主要經典有《瑜伽師地論》、《唯識二十論》、唯識三十頌》、《辨中邊論》等。該派認為心識產生以後有一種作用,能把識的一部分轉變為識的對象,即所謂“內識...
、《攝大乘論》、《辨中邊論》、 《辨法法性論》、《現觀莊嚴論》、《入中論》、《入行論》、《根本智論》、《回諍論》、《無常觀論》、《解脫道論》。...
十種支論,即百法論、五蘊論、顯揚論、攝大乘論、雜集論、辨中邊論、二十唯識論、三十唯識論、大莊嚴論、分別瑜伽論。 ...
漢傳彌勒五論:《瑜伽師地論》、《大乘莊嚴經論頌》、《分別瑜伽論》、《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頌》、《辨中邊論頌》。藏傳彌勒五論:《辨法法性論》、《辨...
藏傳佛教所說的瑜伽唯識學派三位開派祖師的20部論著。彌勒著五部地論:《現觀莊嚴論》、《大乘莊嚴經論》、《寶性論》、《辨法法性論》、《辨中邊論》;無著...
本書內容包括:唯識總論,關於本論,正論.附解深密經要義說,解深密經與唯識思想,瑜伽師地論提要,辨中邊論述義,攝大乘論發微,唯識二十論的唯識思想,唯識學上...
後經學社同學佘雷、章偉川等重新結集,借世界佛教居士林為社址,請遊俠居士繼續講授范古農手訂的第三期課本《辨中邊論》,每星期三、五講課兩次。後因遊俠回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