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特徵
辣椒番茄斑萎病毒病病原為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簡稱TSWV),屬於布尼安病毒科、番茄斑萎病毒屬。病毒粒體為等軸對稱球狀,直徑為70~90納米,外面有明顯的包膜,膜的外層由5納米厚的均勻的刺狀突起組成,純化的病毒粒體有時出現尾狀擠出物。相對分子質量為300×10~400×10;沉降係數為530S,583S;在氯化銫中的密度為1.2克/立方厘米。與其他植物病毒相比較,番茄斑萎病毒粒體的理化性質不穩定。稀釋限點(DEP)為10~10,熱鈍化溫度(TIP)為46℃10分鐘,體外保毒期(LIV)為5小時。但若通過迅速冷凍乾燥,病葉中的病毒活性可保持數年之久。
核酸:
單鏈RNA,多條負鏈基因組。RNA占粒體重的5%,rRNA為2.7×10(8.2Kb大);mRNA為1.5×10(5.2Kb中);sRNA為0.9×10(3.4Kb小)。核苷酸克分子百分比為:G38:A35:C9:U19。
該病毒最早於1915年在澳大利亞被發現,已成為全世界10種危害性最大的植物病毒之一,該病毒屬於歐洲及地中海植物保護組織(EPPO)檢疫性有害生物,同時也是中國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寄主範圍廣泛,可侵染約1090種單子葉和雙子葉植物。
為害症狀
染病辣椒植株的頂端葉片出現壞死褪色症狀,通常會出現褪綠環斑或者黃斑,順著辣椒植株的葉柄或辣椒莖稈表皮下的維束管出現褐色壞死或者植株頂端枯死的現象。辣椒感染了番茄斑萎病毒病後植株頂端生長受到抑制,出現顯著的矮化、黃化現象,同時辣椒的成熟果實也出現黃化現象,果實的外表伴隨出現同心環或者壞死的條紋。
分布範圍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辣椒番茄斑萎病毒病的發生分布於
熱帶、
亞熱帶、
溫帶等氣候帶。
1984年,辣椒番茄斑萎病毒病對巴西露地栽培的甜椒造成嚴重的為害,受害面積達69%以上。1990年義大利的Liguria地區也因薊馬的發生導致辣椒番茄斑萎病毒病的大暴發,與此同時,美國中西部也有辣椒番茄斑萎病毒病對辣椒嚴重為害的報導。隨後在韓國、黑山、委內瑞拉、厄瓜多等國家的辣椒生產中,辣椒番茄斑萎病毒病也相繼被發現且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辣椒番茄斑萎病毒病已對南北美洲、歐洲、亞洲等地的辣椒生產造成嚴重威脅。
21世紀初,西花薊馬在中國蔬菜作物中大規模暴發,一些專家提出應警惕番茄斑萎病毒伴隨西花薊馬的發生。在辣椒中,番茄斑萎病毒已先後在台灣、廣州、重慶、天津等地區大面積發生,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侵染循環
番茄斑萎病毒在自然條件下主要通過薊馬進行傳播,此外也可通過機械摩擦、嫁接等方式傳播。研究表明,薊馬是番茄斑萎病毒傳播的主要媒介。已知9種薊馬可以傳播番茄斑萎病毒,包括
西花薊馬(
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褐花薊馬(
Frankliniella fusca)、梳缺花薊馬(
Frankliniella schultzei)、花薊馬(
Frankliniella intonosa)、雙刺花薊馬(
Frankliniella bispinosa)、首花薊馬(
Frankliniella cephalica)、禾花薊馬(
Frankliniella gemina)、豆薊馬(
Thrips setosus)、煙薊馬(
Thrips tabaci)。其中西花薊馬是導致番茄斑萎病毒在世界範圍內大面積發生的主要媒介。
西花薊馬分為卵、若蟲、蛹和成蟲4個發育過程,
生活史平均約為40天,銼吸式口器,通過刮破植物表皮刺入組織內部吸食汁液為害。只能通過若蟲獲毒,獲取時間30分鐘,若蟲的蟲齡越小獲毒能力越強。番茄斑萎病毒在寄主和介體體內都有複製能力。通常,在若蟲體內病毒需要經過72小時以上的複製後才能傳毒。病毒先存在於西花薊馬的中腸,然後進入唾腺,排毒時間為5分鐘左右,屬於持久性排毒類型。攜毒西花薊馬的傳毒能力可保持22~30天。
流行規律
從發生季節來看,辣椒番茄斑萎病毒病在露地主要集中在夏季發生,在溫室內呈現周年發生的趨勢,每年發病率差異不大,呈上升趨勢,但是增長緩慢。
防治方法
人工選育抗病毒辣椒品種:通過使用小孢子的方式進行辣椒原生質體融合,結合分子標記技術輔助辣椒育種過程,同時進行種間雜交等技術可以實現辣椒抗番茄斑萎病毒病品種的資源創新和新品種的選育。由於番茄斑萎病毒的株系分化能力非常強,所以現階段對於番茄病毒病的抗性資源尋求極為迫切。已具有的辣椒抗番茄斑萎病毒病的材料有PI152225、PI159236、PI15、C00943、CNPH275等,通過使辣椒植株對番茄斑萎病毒產生過敏性壞死反應來實現對番茄斑萎病毒的抗性。
阻斷番茄斑萎病毒的傳播媒介:研究表明,番茄斑萎病毒在自然條件下主要是通過薊馬進行傳播,同時還可以通過植株之間的機械摩擦以及嫁接的方式進行傳播。因此,做好
薊馬的防治工作即可有效阻止番茄斑萎病毒的傳播,薊馬的防治方式有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兩種方式,物理防治可以通過紫外反射光覆蓋膜進行薊馬的滅除,化學方式可以使用吡蟲啉、阿克泰等內吸性殺蟲劑進行滅除。通過對越冬薊馬的有效滅除,可以減少春季薊馬的暴發,以阻斷番茄斑萎病毒在辣椒間的傳播。
加強辣椒種植的田間管理:研究表明,田間雜草是番茄斑萎病毒的主要寄生植物,因此辣椒種植過程中定期清除種植田中的雜草、拔除染病的辣椒植株,並做好辣椒種植的田間管理工作,可以減少辣椒番茄斑萎病毒病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