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草番茄斑萎病毒病

菸草番茄斑萎病毒病

菸草番茄斑萎病毒病是由番茄斑萎病毒引起的、發生在菸草的碧病害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生,以成株期侵染為主,為系統侵染整株發病。受病煙株的葉片上可出現各種壞死斑點和斑紋,壞死條紋可沿莖稈發展,在煙株的導管和髓部出現黑色壞死和空洞。發病煙株矮化,頂芽萎垂或下彎,形成不對稱生長。受病葉片扭曲、皺摺或萎蔫。

菸草番茄斑萎病毒病是世界性的菸草的重要病害之一,在中國被認為是菸草生產中的重要潛在性病害。該病在中國各植煙省(區、市)多有分布,其中以雲南、廣西、四川等省(區)發生較普遍。患病菸草會失去烘烤價值。

菸草番茄斑萎病毒病的防治以控制越冬蟲源、防治傳播介體薊馬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菸草番茄斑萎病毒病
  • 外文名:Tobacco 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 別名:煙癌病、煙Kromnek病、Kat river病、Corcova病 等
  • 病原:番茄斑萎病毒(TSWV)
  • 為害作物:菸草
  • 為害部位:整株
病害學史,病原特徵,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

病害學史

在世界主產菸葉的國家均有菸草番茄斑萎病毒病發生。1906年,南非的Lownsberry最早報導並描述了菸草上出現的斑萎症狀。當時未對病原進行鑑定,而認為此病可能是由鐮刀菌屬(Fusarium)真菌引起的萎蔫病。1915年,Brittlebank在澳大利亞首次觀察到番茄的所謂斑萎病。1930年,澳大利亞的Samuel鑑定了番茄上的病原並定名為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此後在世界許多地區和許多作物上都陸續報導了這種病毒病。在菸草上報導的同物異名有:煙癌病、煙Kromnek病、Kat river病、Corcova病等。在20世紀50~60年代,中歐、巴爾幹半島、烏克蘭等地的煙區約有20%的煙田感染此病。20世紀70年代以前,菸草番茄斑萎病毒病主要在澳洲、歐洲和南部非洲流行,20世紀70年代中期,美國、台灣、日本等地也先後報導了該病。美國每年有10%左右的煙株感染該病。菸草番茄斑萎病毒病已被世界各主要產煙國公認為最具潛在威脅的菸草病毒病(Shew,1991)。中國大陸最先由姚革(1991)在四川省什邡、綿竹兩縣曬煙上發現並鑑定了番茄斑萎病毒病。隨後,貴州、黑龍江(魏培文等,1995)、雲南(段永嘉等,1997)等省也鑑定並報導了烤菸上的番茄斑萎病毒病。

病原特徵

菸草番茄斑萎病毒病病原為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簡稱TSWV),屬於布尼安病毒科、番茄斑萎病毒屬。病毒粒體為等軸對稱球狀,直徑為70~90納米,外面有明顯的包膜,膜的外層由5納米厚的均勻的刺狀突起組成,純化的病毒粒體有時出現尾狀擠出物。相對分子質量為300×10~400×10;沉降係數為530S,583S;在氯化銫中的密度為1.2克/立方厘米。與其他植物病毒相比較,番茄斑萎病毒粒體的理化性質不穩定。稀釋限點(DEP)為10~10,熱鈍化溫度(TIP)為46℃10分鐘,體外保毒期(LIV)為5小時。但若通過迅速冷凍乾燥,病葉中的病毒活性可保持數年之久。
菸草番茄斑萎病毒病
病毒粒子
核酸:單鏈RNA,多條負鏈基因組。RNA占粒體重的5%,rRNA為2.7×10(8.2Kb大);mRNA為1.5×10(5.2Kb中);sRNA為0.9×10(3.4Kb小)。核苷酸克分子百分比為:G38:A35:C9:U19。

為害症狀

菸草番茄斑萎病毒病在菸草的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生,以成株期侵染為主,為系統侵染整株發病。病害症狀隨植株大小、環境條件、侵染水平、病毒株系及菸草品種的不同而異,其典型症狀為葉片、頂芽或植株僅半邊生長而形成生長的不對稱性,莖葉壞死與病斑現象常並存,這是該病與其他壞死病毒病的顯著差異。嫩葉發病常出現同心輪紋、帶狀壞死斑點和斑紋。有時葉片上可密布小的壞死環、圓形壞死斑,沿葉脈出現花邊狀或閃電狀壞死等,後常合併為大斑,形成不規則的壞死區。半葉發病表現為葉片扭曲、主脈彎曲,發病的半葉明顯變小。被系統侵染的幼株可在數周內出現萎蔫並逐漸死亡,成株的壞死最初僅局限在葉脈,後可沿莖稈發展,造成髓部和導管呈黑色壞死和空洞,植株矮化,頂芽萎垂或下彎。

侵染循環

病原病毒可在多種植物上越冬,也可附著在種子上、土壤中的病殘體上越冬。番茄斑萎病毒是唯一由薊馬傳播的植物病毒。傳毒介體薊馬只能在幼蟲期獲得病毒,傳毒需要在體內繁殖,蔥薊馬經5~10天變為成蟲後才能傳毒,煙薊馬最短獲毒期為15~30分鐘,豆薊馬需30分鐘,時間長傳毒效率升高,薊馬一旦帶毒,具終生傳毒能力。一般以成蟲、若蟲在植物殘體、落葉、雜草或土中越冬。病毒侵染後通過葉脈向四面傳播,2~4天后表現症狀。初春的薊馬在毒源植物上獲毒後,遷飛到苗床或煙田即可傳播病毒。隨著薊馬在發病煙株上取食、繁殖、擴散和遷飛,使病毒再傳播,造成煙田發病率增加。

流行規律

影響菸草番茄斑萎病毒病發生流行的主要影響因素:①毒源植物的數量;②傳毒介體一薊馬的種群數量;③氣候條件。若冬春季節雨水多,氣溫低,可使越冬薊馬的種群數量驟減,病害就相應減輕。若菸草生長初期氣溫高、乾旱,可使煙田薊馬繁殖和遷飛,加重病害。煙田苗期感染髮病重,成株期抗性較強。

防治方法

  • 農業防治。加強苗期管理,培育無病壯苗。育苗地避開蔬菜和花卉大棚,及時防治早春作物如蔥、蒜、萵苣及雜草上的薊馬,或在育苗大棚上覆蓋60目防蟲網,以隔絕外來蟲源;加強田間管理,剷除田邊的野生雜草,及時拔除病株;菸葉採收後及時清除殘株,剷除雜草,深翻土層,可以防止病原病毒在入冬前大量繁殖,控制薊馬越冬數量。
  • 物理防治。利用薊馬晝伏夜出、趨藍色和黃色的特性,移栽後在田間與株高持平處設定藍色和黃色黏蟲板,誘殺薊馬成蟲,切斷病害傳播的途徑。
  • 藥劑防治。在移栽後15天,用25%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稀釋液、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3000~5000倍稀釋液灌根;病株率達到2%時,用75%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2000~13000倍稀釋液、3%啶蟲脒乳油1500~2500倍稀釋液交替噴霧。
  • 生物防治。釋放捕食蟎防治薊馬
  • 適當使用抗病毒藥劑。可用8%寧南黴素水劑1600倍稀釋液、2%蜜肽黴素水劑1000倍稀釋液、5.6%嘧肽·嗎啉胍可濕性粉劑1200倍稀釋液和20%嗎胍·乙酸銅可濕性粉劑1200倍稀釋液等。苗期開始使用,每隔7~10天施藥1次,苗期施藥1~2次,大田期施藥2~3次。對於病害發生較輕的區域,可以通過增施微量元素鋅和氨基塞糖素等方法誘導提高菸草的抵抗力,以減少該病對菸葉造成的損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