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枯萎病

辣椒枯萎病

辣椒枯萎病發生時,葉片自下而上逐漸變黃,大量脫落。與地面接觸的莖基部皮層呈水浸狀腐爛,地上部莖葉迅速凋萎。有時病情只在莖的一側發展,形成條狀壞死區,後期全株枯死。地下根系呈水浸狀軟腐,皮層極易剝落,從莖基部縱剖,可見維管束變為褐色。在濕度大的條件下,病部常產生白色或藍綠色的霉狀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辣椒枯萎病
  • 病原菌:辣椒鐮孢霉
  • 適溫:24~28℃
  • 最高溫度:37℃
病原及發病特點,發病條件,防治方法,

病原及發病特點

病原為半知菌亞門的尖鐮孢菌辣椒專化型〔Fusariumoxysporum f.sp.vasinfectum(Atk.)Synder et Hansen〕。病菌以菌絲體和厚垣孢子隨病殘體在土中越冬,可營多年腐生生活。病菌從鬚根、根毛或傷口侵入,在寄主根莖維管束繁殖、蔓延,並產生有毒物質隨輸導組織擴散,毒化寄主細胞,或堵塞導管,致葉片發黃。病菌發育適溫為27~28℃,土溫28℃時最適於發病,土溫21℃以下或33℃以上病情擴展緩慢。土壤偏酸(pH5~5.6)、植地連作、移栽或中耕傷根多、植株生長不良等,有利於發病。品種間抗性差異尚缺少全面調查。在國內近年推介的近20個辣椒品種中,僅知8819線辣椒(陝西)對枯萎病表現高抗,其餘一些適應性或抗其他病害較強的品種,如贛豐3號(江西)、蘇椒5號與6號(江蘇)、皖椒1號(安徽)、天椒2號(甘肅)、椒1號(河南開封)、亨椒1號(江西南昌)、湘椒7號(湖南)等是否也抗枯萎病,則尚待各地進一步研究定論。

發病條件

病原菌為辣椒鐮孢霉,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病菌主要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或進行較長時間的腐生生活。通過灌溉水傳播,從莖基部或根部的傷口、根毛侵入,進入維管束,堵塞導管,致使葉片枯萎,田間積水,偏施氮肥的地塊發病重。病菌發育適溫為24~28℃,最高37℃,最低17℃。在適宜條件下,發病後15天即有死株出現,潮濕,特別是雨後積水條件下發病重。
辣椒枯萎病辣椒枯萎病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1、選用抗病品種。選擇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塊栽培,不要選擇地,勢低洼的地塊。避免大水漫灌,雨後及時排水。
2、土壤處理,保護地栽培時,可在夏季高溫季節利用太陽能進行高溫土壤消毒,先,起壟,灌滿水後全面鋪上地膜,密閉棚室,使土溫升高,保持地表以下20厘米處溫度達45℃以上,保持20天。該方法還可殺死土壤中的其他病菌及害蟲。
辣椒枯萎病辣椒枯萎病
藥物防治
定期或不定期淋施高錳酸鉀600~1000倍液,或銅氨液600~800倍液,2~3次或更多,前密後疏,淋透淋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